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12年秋期末调研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1第一部分积累(10分)一、根据提示默写出相关内容。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一致。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抵御入侵,建功立业决心的句子。3、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中表明全词感情上大转折的句子。4、《观刈麦》中描绘劳动人民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的一句是。5、请写出李清照《醉花阴》、借菊表现内心愁绪的句子。6、《月夜》中作者借物感知春天临近的诗句。二、在下列语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7、古诗文中有很多表达人生理想或雄心壮志的诗文名句,以此来表达人生感慨,请写出这样的句子。(一句或上下关联的两句)。8、请化用一句大家都熟悉的古诗句填空,使上下联完整。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9、某出版社拟出版一套“中学生喜爱的中外名著”丛书,其中就包含《傅雷家书》和培根的散文集,请你分别结合作品简要谈谈出版社的理由。第二部分阅读(60分)一、仰先贤睿智。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答题。(13)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①,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③;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注】①志(zhì):同“识”记。②还(xuún):同“旋”,转身。③蹉跎(cuōtuó):光阴消逝。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1)王生益愠(2)李生说之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吾悉能志之(2)不应而还走(3)盍改之乎(4)不然,迨年事蹉跎3、请用三个“,”将下列句子断开。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4、请结合文段内容,将横线处孔子说的话补充完整。5、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或谓君不善学,信乎?”。6、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二、慕伟人风采。比较阅读《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回答问题。2《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注】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遏:阻止。7、请结合词句的内容,揣摩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1)百舸争流。(2)挥斥方遒(qiú)。8、请用最简洁的短语分别概括两首词的上、下片所写的内容。《沁园春•雪》上片_________;下片____________,纵论古今英雄,抒发诗人抱负。《沁园春﹒长沙》上片_________;下片____________。(4分)9、诗词的结构在于能够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在《沁园春•雪》中,一个“___”字和一个“_____”字各总领了上下两片七句话,成为《沁园春•雪》全词结构的关键字;在《沁园春﹒长沙》中也有两个字起到了同样的作用,他们是“______”和“_______”(2分)10、《沁园春﹒长沙》中和《沁园春•雪》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内涵相同的一句是:(1分)11、读诗词在于通过想象感受画面和领会情感,从而丰富诗词所写的内容和意境。登上长城,望北国壮景;立橘子洲头,览江南秋意,画面壮阔美丽,内心的感情波澜澎湃激昂。请你发挥想象,用简短而生动地语言任选一个画面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展现内心的情感。(60字)(3分)12、古人写雪肃杀冷清,毛泽东写雪却大气磅礴;古人写秋悲凉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却另有特点。请你结合毛泽东的这两首词简析毛泽东词的一个特点。(3分)三、体凡人品格。阅读下面节选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0)①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回应。②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③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寸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④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⑤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⑥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⑦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3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⑧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⑨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13、请通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结构来揣摩它的本义,并再写出两个同义字。(2分)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14、第④段后面这样写“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想象一下,杜小康到底为什么而哭?(2分)15、文中画线句具有象征意味,内涵丰富。请谈谈对划线句的的理解。(2分)16、第⑧段对鸭的描写除了是对鸭的真实描写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寓意?(2分)17、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蛋!爸!鸭蛋!鸭下蛋了!”以短促的省略句和四个感叹号的连用,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感情?(2分)四、悟读书之道。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读“死”书与读“活”书蒋孔阳①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②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③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④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⑤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18、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文中“读死书”与“读活书”的含义。(2分)19、第③段中的“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什么?(1分)20、第③段中提到“中国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让我们在读其音、观其形之后,再来会其意吧。请写出“死”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2分)左图是甲骨文的“死”字,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指生命的终结。4(1)你做事太死板了。(2)你这个死老头子,这点事都做不好。21、你认为原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22、第⑤段划线句中的“金钥匙”指的是什么?这里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23、马南邨赞同“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蒋孔阳却并不主张这种读书方法。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指的就是要有自己的主张与见解。请你再表达一个你有关读书的观点,并为其分别列举一个事例和一个比方作为论据。(3分)五、赏清闲之趣。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清玄①清晨,我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由重重的山与浓浓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②那原来沉郁的山景,突然被翡翠染绿了;原本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黄金的光影;草叶间的露珠显现出彩虹的光泽;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晨光的感觉不只停留在视觉上。在_______上,那自阳光中醒来的鸟儿,正热烈讨论着今天阳光的温度;在______上,那万花的芬芳与青草的清香,不正是对光张开双臂的拥抱吗?在_____上,如果我们大口呼吸,就可以感受到把阳光吸入胸腹的温暖;在_____上,阳光正温柔地抚慰我们在黑夜曾经消沉的肌肤。③晨光四处流淌,晨光也无所不在。我们以为阳光来自太阳,但是在我们心灵黝黯的时刻,再多的阳光也不能把我们拉出阴影。所以,阳光,不只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心。④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会感应到世界的七彩;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能与有缘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即使在最阴霾的日子,也会坚持温暖、热切、有生命力的品质。⑤每天,起床的时刻,我都满怀感恩地与朝阳道早安,与晨光一起点燃内心的光明。内心一旦有了光亮,就想欢笑、想去爱、想手舞足蹈地唱歌,然后我轻轻唱着我内心的愿望。每天,我都与早上相遇的人道早安,因为我珍惜每一次相遇的因缘。在我的心里,总有这样的盼望:和大家一起打开心内的门窗。每天,我都与黄昏相会的人道晚安,因为我珍惜每一次相会的因缘。在我的心里,总有这样的盼望:和大家一起走向光明的所在。十年夜雨心不冷,永远保持青春时代的热情。百鸟飞远天不远,心爱的人一直在美丽的白云间。千山越过水不浊,故乡的田园永远在安慰我的心。万花落尽春不尽,五彩的春光在冬天也不会凋零。⑥只要打开心内的门窗,就会走向光明的所在。24、读
本文标题: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12年秋期末调研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8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