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阅读《古代汉语学习中的词汇问题》,完成第15-17题。(共11分)、汉语学习中的词汇问题①学习古代汉语最重要的是词汇问题。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在这一点上,学习古代汉语和学习外语是一样的。而和学习外语相比,学习古代汉语更需要强调古代汉语词汇。古书读不懂,主要受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但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差别不特别大,因而在学习古汉语时,懂古代汉语词汇比懂古代汉语语法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大致上就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古书了。②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古代汉语词汇呢?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词语,如“人”“山”“笑”“大”等,古今意义没什么变化,就不必再学习了。但还有两类词语,需要我们下工夫学习。一类是古代汉语中较常用,而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如“罾”(鱼网)等。一类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很常用,但意义不完全相同的词语。如:“走”,现代汉语是“行走”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跑”的意思。这两类词语都需要努力掌握,但后一类词语尤其值得注意。像前一类词语,我们在阅读古书时根本不认识这个字,那就会通过查字典来弄懂它的意思,一般不会发生错误。而后一类词语,因为现在还在用,而意义却已有所不同,我们在看古书时很可能拿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结果就理解错了。③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当然要下苦工夫,但如果我们能充分注意词汇和词义的系统性,就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词汇。④词义是有系统性的,一个词的多个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词的几个意义里面,一般总有一个本义,其他的是引申义。本义是一个词最早的意义,一般说来,这就是它的字形反映出来的意义。例如,“行”,由甲骨文字形可知,其本义是“道路”,其他的均为引申义,由“道路”引申出“行走”是很自然的。“行走”是人体的运动,人体的运动也可以叫“行”。而由此又产生了一个引申义“运动、运行”……如果这样以本义为纲,按照词义引申的系统把各个引申义贯穿起来,一个词的多个意义就不再是孤立、分散的了,而是有系统的,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⑤词汇也有系统性。比如,同义词和反义词就是词汇按照词义相同和相反形成的系统。我们可以把这几个同义词或反义词联系起来掌握。⑥学习古代汉语词汇还需要懂得词的“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的关系。⑦词典意义是从众多的句中意义概括出来的,但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有时会有一些差距。比如,“降”的一个词典意义是“降低”,但用这个意义来翻译“未尝稍降辞色”就不很切合,在这个句中,“降”的意思是指“放平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句中意义,这些句中意义不能一一收入词典中去,而只能概括成为词典意义。反过来,用词典意义去解释各种句子中的词,也不能生搬硬套,而需要根据上下文作适当变通。15.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最重要的是词汇问题?(3分)16.下列各项中,本文没有涉及到的说明内容是哪一项?请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卡上。(2分)A.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异同B.古代汉语词语的本义与引申义C.古代汉语的词义和词汇都具有系统性D.古代汉语词汇和语音的关系17.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分别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借助第②段的相关知识,说说这段文言文中哪个词应该重点掌握,为什么?(3分)(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为”字的一个义项是“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和“为宫室、器皿、人物……”中的“为”都是“做”的意思,但在翻译句子时我们会把它们分别译为“筑造”和“雕刻”。上面这个例子最适于补充到选文第④、⑦段的哪一段里去?结合该例说明理由。(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共9分)①热心的刘女士让邻居李老太太搭载自己的顺风车,不料发生事故,老太太不幸去世,刘女士主动提出赔偿,老太太家属坚决拒绝,理由是“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这件事让我很感动,举手之劳的热心或许并不缺,但面对重大事故敢于担当负责,面对巨大悲痛不忘感恩和包容,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从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更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要存好心,人要做好事,好人要有好报。②存好心就是要有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助人为乐的同情心、知恩图报的感恩心、判断善恶的是非心,而且还要对人性抱有一份信心。先贤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人本性中的良知良能,人人都应珍视它们。社会中难免会有一些丑恶的现象,这会使我们看到人性阴暗的一面,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社会上也有很多如刘女士一样善良的人:如信守承诺的信义兄弟,恪尽职守的徐老师,舍己救人的吴妈妈,还有千千万万的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的志愿者……这些好人好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对人性善抱有希望,抱有信心。存好心才能使一个社会的发展获得巨大的推动力。③人要做好事,既说的是人要“做出好事”,也指人要“把事做好”。首先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食品的将食品做得安全放心,做医生的提高医术减轻病人的痛苦……每个行业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其次是要乐于助人,甘于牺牲奉献,刘女士的行为就属于此类,所以应该大力弘扬。至于有时做好事不幸发生意外,那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不能因此错怪好人,这倒又让我想起一些去参加雅安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他们满怀爱心和激情,在没有任何救助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下,盲目地赶到灾区,结果是灾没有救成,反而要人救,这就是真的没把好事做好了。可见做好事还要有知识,有能力,有准备才行。④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候考虑得再周全,做好事的结果却依旧不够美好。但是,只要是存好心做好事的人,无论得到的是什么结果,我们都应该让他有好报。⑤如何让好人有好报?这集中体现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对于好人好事要有。首先,对于好心人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好心人有荣誉感、自豪感、自信心。媒体要充分发挥抑恶扬善的作用,宣传好、报道好好人好事。其次,就物质层面来说,要建立完善的救助机制。做好事是有风险的,这风险不应让好人个人承担,而应由全社会为此买单。社会要为善良撑腰,制度要为好人护航,这样做好事才做得有保障,有底气,有力量。⑥我们不仅要满怀信心地继承发扬古道热肠的优良传统,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强大的能力,更要有正确的评价和完善的制度做保障,这样才能把好事做成、做多、做大。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3分)19.说说本文第③段举刘女士和一些志愿者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4分)20.从下列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填入第⑤段横线处的一项,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卡上。(2分)【甲】适当的保障措施和完善的救助机制【乙】正确的评价导向和完善的救助机制【丙】正确的评价导向和适当的保障措施四、作文(共50分)(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21.2014年12月19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评选出了2014年中国年度汉字——“法”。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第一次。无论是“治”国、倡“廉”,还是抗“霾”、建“网”,“法”都是必要的前提和保障。“法”字具备相当的概括性,因此成为2014年的中国年度汉字。哪个汉字能代表你的2014年呢?请写一段小演讲稿,选出你的2014年度汉字,并告诉大家你选择这个字的理由,让听众了解你2014年的人生主旋律。(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150-200字)(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初中三年,接收了大量的信息——有课堂获得的知识,也有课外取得的经验;有老师家长的教导,也有书刊影视的熏陶;有人群里的交谈,也有屏幕上的搜索……这里有许多有益信息,但也会有一些垃圾信息,有人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会处理好丰富的信息,就要被丰富的信息淹没。请以“面对丰富的信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题目二:本试卷现代文阅读(三)的内容可能会引发你对“好人好报”这一问题的思考,请以“好人好报”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的亲身经历,也可以写你的美好设想,还可以写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议论等。(二)(共11分)15.答案要点:①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②在学习古汉语时,懂古代汉语词汇比懂古代汉语语法更为重要。③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大致上就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古书了。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16.答案:D(2分)17.答案示例:(1)应重点掌握“特”(或“故”“归”“卒”“擅”“南面”“制”“夫”等)这个词。因为这个词现在还在用,而意义却已有所不同,我们在看古书时很可能拿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而产生误解,所以应重点掌握。评分标准:共3分。选对词语1分,说清理由2分。(2)适于补充到第⑦段里去。因为“做”是“词典意义”,“筑造”和“雕刻”均属“句中意义”,例子中翻译时采用了“句中意义”,这可以用来具体说明第⑦段中“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有时会有一些差距”,“用词典意义去解释各种句子中的词”,“不能生搬硬套,而需要根据上下文作适当变通”。评分标准:共3分。“第⑦段”1分,结合例子1分,说明理由1分。(三)(共9分)18.答案要点:①首先叙述刘女士的事例。②接着对事例加以分析。③进而引出中心论点:人要存好心,人要做好事,好人要有好报。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19.答案要点:①通过刘女士的具体事例充分肯定了做好事要乐于助人,甘于牺牲奉献。②通过一些志愿者的具体事例提示人们做好事还要有知识,有能力,有准备才行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20.答案:乙(2分。)(二)阅读《老北京胡同的名称》,完成第16-18题。(共11分)老北京胡同的名称①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北京的胡同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城市交通的脉络,也是京城文化发展演化的舞台。胡同的名称纪录着北京的城市历史、市民的社会生活,其由来大致可分以下几类:②以地标性建筑命名。老北京过去“庙宇甲天下”,从辽金以前,到元、明、清三代,留下的古庙名刹不计其数。各式各样的寺、庙、观、宫、殿、庵、阁等,成为所在胡同街巷的地标性建筑,因而大多都成了地名,观音寺胡同、白云观街、城隍庙街、玉皇阁夹道……一提名称即可知道昔日的庙宇。此外,像桥梁、仓库、碑、楼、塔、门、牌楼等也有不少成了胡同名称。③以官衙官爵命名。以官署衙门和官爵来命名胡同,是古都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比如大兴胡同缘于明代时设有大兴署;察院胡同曾是明代都察院的所在地。与“官衙”胡同相比,“官爵”胡同的数量要相对少一些,但同样历史悠久。像广宁伯街、武定侯胡同等,都是从明代开始定名并流传至今的著名街巷。④。将人名作为胡同名儿,大多缘于其人物名声赫赫。比如刘兰塑胡同是为纪念元代雕塑家刘兰而得名,三不老胡同(原名“三保老爹胡同”)则因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而得名。与“人名”胡同相比,“姓氏”胡同要多得多,像蒋家胡同、方家胡同、赵家楼胡同、毛家湾胡同、祖家街等等,都是相应姓氏的显赫人家在那里居住过。⑤。明代被认为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厂”兴“市”旺,这些市场、工厂、作坊最早也都建在胡同中,所以老北京很多叫厂、坊、作、市的胡同街巷名称,大多都可以追溯到明代。打磨厂街、盔甲厂胡同、油漆作胡同、糖坊胡同、烧酒胡同、米市胡同、灯市口……透过这些胡同名称,仿佛依稀还能看到它们当年的热闹与喧器。⑥以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花草树木命名。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的七件事”,以及花草树木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胡同名儿中自然会有所反映。柴棒胡同、细米胡同、油坊胡同、盐店大院、酱坊胡同、醋章胡同、茶叶胡同、棠花胡同、草园胡同……既温馨亲切又不乏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其中,以树木命名的胡同最多,因为北京人自古就有植树的传统,几乎每条胡同、每个院落都植有树木。双槐树胡同、四根柏胡同、枣林斜街、五棵松路……北京的树与胡同相依相伴,将胡同装点得郁郁葱葱、
本文标题:阅读议论文说明文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9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