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保险基础会计教案模块一
课程教学教案(2013-2014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基础会计授课系部:经济管理系授课专业:金融保险班级:2013级1班任课教师:刘光清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教案编写有关项目说明1.课程教学非实验(实训)环节采用课程教学教案,实验(实训)环节和单设实验(实训)课程均采用实验(实训)教案2.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必须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2节课)设计编写。3.每个学时教案必须包含以下环节:授课题目授课学时课型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教学用具详细教学过程(详案)学生课外学习引导(作业布置)课后反思4.课程教学课型包含:讲授、讨论、习题、复习、其它等(把被选择课型后面的“□”换成“√”)5.教学用具指课件、教具(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6.备注:备注主要标记教学重(难)点、例证、索引、提示、主要方法等重要讲课线索。7.学生课外学习引导:给学生布置作业、指定复习参考书、资料、学习方法等。8.课后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供下一轮教学参考,可从学生反应、教学内容取舍、过程设计、方法手段选择等多种角度进行总结。课程名称基础会计本学期授课总学时64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会计活动的一般规律,学习我国及国际的会计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学习该专业和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专业后续课程如财务会计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为学生日后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做准备,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账务处理和分析能力。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表报、会计工作的管理与组织、账务处理程序理论知识;以及建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与更正错帐、对账、结账与试算平衡、编制报表、会计凭证装订等实训内容。以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南,学习最新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内容安排层次分明、突出重点且通俗易懂。学情分析学生才开始接触会计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教学环境分析1.多媒体教学和会计手工实训。2.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如中国数字大学城,中华会计网等。3.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4.综合实训全真模拟企业实际,让学生理解财务处理流程,掌握财务处理方法,增加会计技能。5.补充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学时教案(总第1-6学时)授课题目第一模块会计入门授课学时6课型讲授□讨论□习题□复习□其它: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任务2.理解会计的概念、特征和分类3.能辨别会计要素,能根据会计等式判断经济业务类型,能分析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教学重点会计的职能与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教学难点判断经济业务类型教具、课件教材、参考资料、总论.PPT教学过程备注1-2学时:授课步骤:第一步:案例导入王先生的企业创办一年之后,工商局和税务局的人员都指出他没有遵守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企业的会计制度,记账随意性大;财政局的人员还指出企业的财会人员没有经过资格认证。王先生觉得非常委屈,认为企业是自己的,应该有自己的自主权,为什么会计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去做呢?会计人员为什么要有资格认证呢?你能解答王先生的疑问吗?重点: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难点:会计的概念1第二步:案例引导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案例解答第一节会计入门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变化和完善。西周:“月计岁会”宋代:出现“四柱”结算法,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明末清初:产生了“龙门账”二、会计的含义和职能(一)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以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3.会计运用专门的核算方法4.会计工作是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二)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由会计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固有的、直接的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1.会计核算职能2.会计监督职能3-4学时2三、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管理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采用的方法。会计管理方法又分为会计预测方法、会计控制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等。会计管理方法另由其他课程介绍,这里主要介绍会计核算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告四、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是会计工作规范的总称。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按权威和法律效力区分,可分为如下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制定的会计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层次是指由国务院制定的会计行政法规,如《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第三层次是指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规章制度,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第四层次是指由国务院其他部门、解放军总后勤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制定的适用于本部门、本地实际情况的会计工作管理的规定、办法、规则、通知等。导入案例解答1任何企业的会计行为都必须遵循会计法律法规。王先生的企业在创办之后必须按照国家会计准则的要求设计企业具体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机构、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等,以规范会计工作。3王先生认为企业是自己的就可以随意记账,显然是不对的。五、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一)会计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或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二)会计人员1.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2.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导入案例解答2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会计从业资格是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王先生企业的财会人员没有经过资格认证,显然没有资格从事会计工作。第二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一、会计对象一般来说,会计对象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首先,资金运动是客观的。正因为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才使得会计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其次,资金运动是抽象的。需要对抽象的资金运动做进一步的分类,于是就有了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4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是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包括六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它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它们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本书主要介绍企业会计要素。(一)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1.资产的特征(1)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是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2.资产的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大小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二)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1.负债的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大小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5(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特征(1)在一般情况下(发生减资、清算除外),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拥有优先清偿权,只有在偿还所有负债后才返还给所有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留存收益。(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两部分。(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3)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部分。3.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所有者权益通常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1)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即企业的注册资本或股本。(2)资本公积。资本公积包括投资者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3)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6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以及按投资者确定的比例从税后利润中计提的任意盈余公积。(4)未分配利润。(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收入的特征(1)收入源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从偶尔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企2.收入的分类(1)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2)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五)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1.费用的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而不是在偶尔的交易或者事项中发生的。(2)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是负债的增加,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3)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2.费用的分类按照费用和收入的关系,费用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7(1)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指所销售商品或是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按照其所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2)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表现为营业利润。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它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表现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5-6学时三、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指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也
本文标题:金融保险基础会计教案模块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32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