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危机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
2009年初,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领域的影响开始凸现:企业降薪或裁员、上班族开始休无薪假期、大批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返乡,与此同时,约610万大学毕业生涌进人力资源市场。有专家预测,09年前两个季度就业市场可能将进入十分艰难的时期,企业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有可能降至10年来的最低点。就业,无疑已成为2009年中国社会的一大关键词,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也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在共同关注、共同谋求解决出路的话题。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增速下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就业工作任重道远。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采取灵活积极的方式就业,就显得十分重要。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我国就业形势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波及全球,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美日等国居民购买力下降,这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也直接对国内就业产生了巨大冲击。目前,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国内企业现有岗位流失、企业用工需求下滑、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用人需求同比下降了9.3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同比增加了0.2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886万人,较上年增加了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同比增加了0.2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就业问题面临的困难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回落,这必然会影响就业岗位的增加。同时,外贸出口在今年预计还将继续下滑,一般来讲,外贸出口每波动一个百分点,将影响大约20万人的就业。2009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中,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较上年减少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较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几个特点首先,受影响的农民工数量巨大。由于城镇用人需求有较大下降,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情况比较普遍。其次,影响存在滞后性。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经济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往往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表现出来。尤其是我国外贸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出口贸易的大幅下降,外贸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将有较大的下降。第三,范围可能不断加深。在近30多年高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条,我们不仅是产品的加工方,也是原材料、劳动力、能源和运输的提供方。因此,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的范围和涉及的行业将不仅仅是外贸出口业,而将是广泛而深入的。第四,存在就业挤压效应的危险。如果局部地区或者某一行业就业形势紧张,可能会导致整体就业形势更加趋紧,也可能会导致劳动者心理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消费,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五大举措拉动就业针对上述情况,政府除了增加4万亿投资刺激经济,制定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稳定发展,增加信贷规模提高流动性,促进居民消费等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外,还制定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1.为企业减负,稳定岗位。政府采取“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政策措施,通过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保险费率、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为困难企业提供补贴等措施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2.扶持就业。采取完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通过延长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3.统筹就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进一步紧张的情况下,统筹好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的就业,尤其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放在首位。4.提高就业能力。通过多种手段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及其他失业人员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5.改善就业服务。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灵活就业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灵活就业形式通常是指与传统的有稳定单位和工作场所的全日制就业不同的各类就业形式的总称。目前,我国灵活就业形式主要包括非全日制就业、临时性就业、季节性就业、家庭就业,以及工作时间弹性较大的其他就业形式,如小时工等。一部分劳动者不受雇于任何用人单位和个人,通过投入劳动、资本、知识等要素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取得收入的就业形式,也属灵活就业,如IT、金融、保险等行业和直销业等。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主要包括了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大学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等。估算在城镇2.8亿多劳动者中,约30%灵活就业;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约有70%属灵活就业。灵活就业的产生和发展,在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方便群众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缓解城乡就业压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多元化、形成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际情况看,灵活就业人员的比例在世界各国都比较高,据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数据,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非洲为57.2%,亚太地区为32.8%,美国为30%。针对灵活就业存在的保障不足的情况,政府出台了若干政策。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的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参保工作。”解决就业问题也需求职者转变观念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与美国等国家还是有所不同的,并没有到完全找不到工作的地步。因为我国经济还将保持增长,只不过是增长速度下降而已,就业岗位也是增长速度下降。在就业市场上,也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一些求职人员对岗位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完全脱节,不愿适应就业市场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转变就业观念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今年有610多万大学毕业生进入人力资源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和缩减的岗位需求,不少人在感叹大学生毕业就要面临失业。但是实际上,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一个原因与大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不能转变就业观念有关。目前,随着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宣传和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转变了观念,选择去基层、去艰苦一点的岗位工作或选择灵活就业方式。政府对此也给予了政策支持。无论是毕业生还是下岗人员,在目前的就业形势面前,应具备以下几项观念:1.竞争就业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竞争上岗将成为基本的、常态的就业机制,必须要有通过竞争获得工作的心理准备。2.自主就业观。应积极主动地自主选择和争取,思想上不能过于依赖家人亲朋的帮助。3.动态就业观。目前的工作并不一定就是你一生的职业,通过合理流动,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最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岗位。4.多渠道就业观。要打破地区和行业的界限,不要认为某种工作不适合自己的能力或是身份就轻易放弃,在当前形势下,可以从多渠道,多门路入手,重要的是实现就业。目前形势:企业用工需求多年来首降首先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前9个月每个月的平均增速是9%,进入10月份,新增就业的增速是8%。张小建说:“这也是最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了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其次,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据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也是多年来在第三季度持续增加用工需求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下滑。三是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据监测显示,第三季度有一半企业存在岗位流失情况,而且新增加的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负数。紧急关注:一批企业职工隐性失业一批企业现在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职工确实是在放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处于隐性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失业率肯定要比现在的4.0%有一个增长。大学生就业难有四因:大学生就业形势将面临趋紧,有四个原因:一是毕业生多,今年是559万,明年是610万;二是企业需求下滑比较厉害;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很难预测,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观信息的理由。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是时下校园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最关心的,在企业的招聘宣讲会上、与座谈交流中,他们总会问及。可是,一遍遍追问,大学生们却难得到答案。当前校园招聘形势京汉沪穗各地不一在北京,据报道,虽然主管部门的“校园招聘禁令”要到11月20日才解除,但按照惯例,多数大企业都会在“解禁”前进校搞“宣讲”活动。记者从部分高校了解到,企业的入校宣传已提前进入高峰期,眼下一些名校每周有多达40场的宣讲会。因为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学生们的求职热点向工作较稳定的国企和科研部门转移。一位大学生这样分析就业形势,“美国经济不好,很多留学生会选择回国就业,而国内企业又减少招聘名额,所以今年我们的就业会格外困难。”在武汉,据报道,11月9日,2009年湖北毕业研究生双向选择大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这是武汉市今年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首场大型招聘会。3万多名应届生进场“找饭碗”,由于岗位数较去年明显减少,多数学生主动调低了就业预期。据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有350多家单位提供了3万多个岗位,而去年的同一主题招聘会,共有450家企业提供岗位5万多个。今年的招聘单位数与岗位数之所以“缩水”,主要是因为一批企业因经济前景不明朗而选择观望,金融、地产、外贸类企业以及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加工制造类企业的招聘则明显减少。在上海,据报道,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了解到,进入这些高校开宣讲会的企业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减少。11月25日前,在上海交大开的宣讲会将有202场,而去年同期是172场。同济大学已预约的招聘会也有200多场,在综合招聘会之外,学校还计划增开师资专场和卫生行业专场。东华大学毕业生进入机械、计算机、通信等企业的较多,目前看来这些企业都保持着招聘热情。在广州,据报道,按照惯例,广东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高校的就业办现已着手与用人单位接触,为下个月的招聘会做准备。近日,一些高校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反馈的情况看,今年的就业形势比预想中要好一点。广东一所大学的领导说,学校还没有具体监测到经济金融危机对今年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一直以来,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总告诉大学生们择业要分析经济形势、就业环境,对自己准确定位;可是,面对以上东南西北传来的就业形势信息,让诸多大学毕业生怎么判断?武汉地区“就业遭遇寒冬”似乎很明确,北京看来也受影响,而上海和广东,给人的感觉是形势还不错。诚然,此次经济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很难预测,这需要很充分地掌握情况,并且要对未来走势作研判,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观信息的理由。为学生做就业服务,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便是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整理出就业信息,提供给学生,帮助他们合理定位。做到这一点,只要多花工夫,并非不可能——每所高校可以整理出近年来来校招聘(或者毕业学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数据库,然后组织学生志愿者联系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询问今年的招聘意向,便可获知比较接近于真实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结合这些信息,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包括为学生设计应聘方案,同时设法拓宽就业渠道。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是国外大学的一贯做法。就业信息发布得充分、及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选择。国内高校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在主动性、系统性、有效性上,显然存在不小差距——目前高校根据来校举办宣讲会、招聘会的企业的情况判断需求,是“等待”企业送上门,这被认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就业期望过高的重要原因。比如说,每到大学生找工作之时,一些学校就说就业形势严峻,请调低就业期望;可是在招
本文标题:金融危机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3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