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践行群众路线打造百姓城管
践行群众路线打造百姓城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和最大的政治优势。城管局既是执法、监管部门,又是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直接联系群众,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和加强城市管理,打造百姓城管,让城管工作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市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问需于民,着力找准城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管工作联系千家万户,与广大群众密切相关。“一切为了群众”,要求城管工作者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群众观点、自觉实践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要求城管工作者必须端正工作思想,问需于民,解决好“为谁管理城市”这个根本的方向性问题。把“对群众负责,为群众服务,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作为城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始终把市民群众作为城市管理的“主语”,把民生问题作为城市管理的“主题”,体恤民情,处处为百姓着想,竭力满足群众需求。城管工作者要“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想、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为民惠民的城管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一切为了群众”,要求城管工作者必须转变工作理念,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城管工作者应当从满足领导的面子切换到满足民生诉求上,从“为形象管理城市”转到“为群众管理城市”。既要考虑城市形象,更要顾及群众需求;既要满足高收入者的愿望,更要注重底层群众、弱势群体的需求;既让城市有“面子”,也让群众好过“日子”,实现城市“脸皮”和百姓“肚皮”的有机统一。工作中,要坚持以民为本、执法为民。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群众的实际需求,围绕群众需求开展各项工作。妥善解决市容和繁荣的关系,把严格管理、改善市容环境同满足群众需要、关注弱势群体有机结合起来。不搞过度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改善普通群众的生活环境,努力让群众满意。坚持一切依靠群众,问计于民,认真探索城管工作的有效办法和有效路径城市管理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反复性强,工作量大,仅靠城管部门“单打独斗”,既管不了,也管不好。群众路线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城管部门直接面对群众,与群众联系紧密,应该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一切依靠群众”,要求城管工作者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问计于民。在群众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群众为师,主动向群众学习。充分尊重群众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和营养。解决了“依靠谁”的问题,城管工作才有底气,才能接地气。“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宣传教育群众,使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全社会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在报纸、电视上开设城管专栏,利用“城管网站”,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城市管理知识、常识。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有奖征文、城管开放日、市民体验城管等活动,不断强化群众的城市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定期开展城管“四进”活动,城管队员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通过举办城管法律知识讲座、城管法律知识竞赛、城管法律咨询等活动,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广大市民遵纪守法。其次要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市区招募城管志愿者,在中小学学生中发展“城管小卫士”,把老党员、退休干部、老同志组织起来,帮助管理城市。实行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是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市民做城市管理的参与者,和城管队员一起管理城市。开展“门前三好”评比活动,推行“门前三包”、市容环卫责任区等管理制度,不断凝聚社会化管理力量。第三要请群众评判、请群众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践中,可以聘请市民群众代表担任“裁判员”,对城管工作评判打分。从热心城市管理的市民中组建“市民找差团”,对城管工作对标找差,进行评议,推动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实行城管政务公开,积极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把城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许可审批权和收费事项等都放在网上“晒”,实行网上审批、网上办案,把城管工作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关注网诉舆情。要着力完善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城管热线电话全天候开通,接受群众的举报投诉。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监督城管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完成城管工作的重点目标和重点任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两个统一的,且不可分割的阶段,是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求城管工作者必须把广大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建议,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和提高,形成政策、措施,回到工作实践,造福群众,提升城市品位,让百姓生活得更舒适、更便捷、更满意。“群众需要什么,我们服务什么。群众期盼什么,我们提供什么。群众反感什么,我们解决什么”,这应当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城管工作中的最好阐述。一是打造群众最需要的宜居环境。市容环境与市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宜居环境的向往日益迫切,优先解决群众的市容环境卫生问题,是城管部门的首要职责。要在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新建改建一批公共厕所,解决群众如厕难的问题;新建一批停车场,增加停车泊位,解决市民停车难的问题;新建改建一批巷道,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要在提升坏境卫生质量下功夫,全面推行“保洁全天侯、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责任制,并拓展延伸。作业时间由以白天为主向24小时滚动作业延伸,作业地段由大街大道向背街小巷延伸,城市拓展到哪里,环卫作业就延伸到那里,不留死角。要在优化市容秩序上下功夫,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编制更科学、更严格的城市容貌标准以及市容景观建设规划、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美化亮化规划等专业规划,确保了城市环境全方位、全天候的干净整洁。实现晴天无灰尘、雨天无积水、出门见花草、休闲有去处的群众要求。二是锻造一支群众满意的城管队伍。经过多年努力,城管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毋庸讳言,城管队伍中也存在“害群之马”,有些执法管理人员存在失职、渎职、腐败现象。少数一线人员还存在“四个缺一点”问题:工作能力缺一点,甚至不会执法、不会管理;工作技巧缺一点,方法简单粗暴,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会引导群众参与,执法管理不够细致、不够耐心;工作力度缺一点,不敢管理、不敢执法,不敢动真碰硬;工作原则缺一点,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执人情法。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于少数人身上,但严重影响城管队伍形象,须切实整改。城管部门要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锻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城管队伍。建章立制,用严格的制度管理人。修订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狠抓落实,从严治队。推行文明执法管理举措,带着为民服务的感情执法。强化培训,用城管文化塑造人。开展学习型队伍创建活动,传统方法和现代形式相结合,加强城管队员的教育培训,培育城管文化,提高城管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文化修养。严肃督查,用严明的纪律约束人。加大力度,加大频率,严格督查考核,辞退不合格的执法管理人员,保持队伍纯洁性。树立榜样,用先进典型激励人。在队伍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召开学习座谈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用榜样的力量带动人、感召人。三是构建群众最期盼的长效机制。城市管理的最大难点是长效化,那种运动式、突击式、应付式的管理最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反感。群众最期盼的是常抓不懈,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由防控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创新城市管理的方式方法,执法管理由“围追堵截”,转变为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变简单取缔为取缔与疏导相结合,变单纯处罚为处罚与帮助相结合,寓执法管理于便民服务之中。以群众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最高目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倾听百姓呼声,为民排忧解难。由应急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制定市容管理、环卫作业和城管执法等各项工作预案,做好执法工作中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大力推行行政指导。加强源头管理,落实长效措施。把管理标准、管理方法、管理责任、管理范围、管理要求等变成制度、形成规范并固化。通过严格督查,在城管队员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消除“应付检查一阵风”的现象。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城管执法体制,形成“大城管”格局。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城市管理高位协调机制。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加快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按照“大城管”的理念,以管理好部件、处置好事件为目标,遵循国家、省有关要求和标准,积极应用地理信息、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构建集视频监控、指挥调度、快速反应、基础管理、交办督办、考核奖惩等为一体的数字化城管系统,设立统一服务热线,建设统一指挥中心,逐步实现城管工作内容数字化、现场可视化、决策智能化、反应快速化、手段信息化。当前淮安正处于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全体城管人要积极投身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核心思想政治问题,认真打造百姓城管,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淮安篇章作出城管人应有的贡献!
本文标题:践行群众路线打造百姓城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6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