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铜陵市2015历史期末试卷
铜陵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A卷)期末监测(历史)(铜陵一中2014级某生整理供学习参考,拒绝任何商业用途)1.“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以下观点与材料思想主张相一致的是A.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C.仁者爱人,尊君爱民D.厉行赏罚,崇尚法治2.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公元前200年),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如中国的老子、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西方文明的走向。”材料意指A.他们的思想都为各自的文明奠定基础B.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决定了思想的差异C.都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平等D.文化的多元和融合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3.费正清说:“旧中国统治阶级对于世界的看法也是一清二楚的。它信仰经典的儒家教义和天子在整个世界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天子高居于一个和谐的、存在着等级和名分的社会秩序之巅,以他的富有教导意义的道德行为的榜样来维系自己的统治。”使材料中观点居于正统地位的是费正清说:“旧中国统治阶级对于世界的看法也是一清二楚的。它信仰经典的儒家教义和天子在整个世界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天子高居于一个和谐的、存在着等级和名分的社会秩序之巅,以他的富有教导意义的道德行为的榜样来维系自己的统治。”使材料中观点居于正统地位的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存天理,灭人欲4朱熹提倡“格物致知”,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有人认为王阳明“诽谤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良知是指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②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④心学与理学在方法论上的认识不同A.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④5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工商业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熟的结果C.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产物D.提出了改造社会的新方案6《汉书•艺文志》载:“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对于儒家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荀子主张只依靠道德教化民众B.董仲舒吸收佛道思想发展儒学C.理学和心学都强化了儒家伦理D.“异端”李贽否定了儒家思想7“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与此人性论上的观点想同的是A.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B.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之也D.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8观察两幅建筑图片,图1《米兰大教堂》和图2法国《枫丹白露宫》,从图1到图2建筑风格的演变反映了图1图2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信仰即能得救”C.批判神权至上肯定人文主义D.提倡理性主义9《剑桥世界近代史》载:“从1468到1530年,整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一半以上是宗教著作,其中有三分之二是表达虔诚信仰的文章。”以下对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A.经典力学的形成B.信徒都坚信“因信称义”C.人文主义者否定宗教神学D.宗教改革序幕已经拉开10“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洛克B.霍布斯C.伏尔泰D.孟德斯鸠11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以下观点符合人文主义精神演变顺序的是①人生而自由,可是他现在却处处戴着镣铐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③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④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A.②①④③B.②④③①C.③④②①D.①②③④12“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这说明A.启蒙运动是在中国儒学的影响下发生的B.启蒙思想和儒学都主张理性主义C.启蒙思想家汲取儒家思想为其服务D.伏尔泰主张的“开明专制”等同于儒家的“仁政德治”13王立新在《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中说:“美国自我认知中最根深蒂固的观念是‘美国例外’,在美国人的理解中,相较于欧洲,美国是一个例外的国家,它是启蒙运动的产儿,是第一个共和国,是‘共和的灯塔’和‘自由的火炬’。”对于这种‘美国例外’提供了制度保证的思想主要根源于A.《常识》B.《1787年宪法》C.《独立宣言》D.《论法的精神》14“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对这一思想集大成的著作是A.《海国图志》B.《盛世危言》C.《劝学篇》D.《孔子改制考》15康有为提倡“托古改制”促进近代中国思想启蒙,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解放思想。此二者的共同点是A.救亡图存是推动力B.反对封建君主政体C.促进了社会成功转型D.借助古代文化宣传新思想16今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这场运动深刻的影响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思想观念和历史发展。主要原因在于A.文学革命促进了文化平民化B.全面打到了封建传统礼教C.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D.指导了民主革命和政治变革17孙中山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B.“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18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说:“延安时代是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战略家最多产的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最重要的思想成果是A.农民是革命主力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D.国家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19邓小平在讲话中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之初B.中共十五大C.“南方谈话”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时20中国中医科学院药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再次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21诗歌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下列诗句中反映了作者针砭时弊的讽喻诗是A.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D.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22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对王冕《墨梅图》和莫奈《日出·影响》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作者:前者明朝,后者法国B.艺术风格:前者文人画,后者现实主义绘画C.艺术特点:前者反映理学影响下的士大夫风骨,后者表现反传统反理性的心理D.共同点:艺术家以独立的个性化视野来表达感情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这里所说的伟大的人是指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达尔文24邓小平说:“依我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重教育和科技……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下列哪些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举措①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②恢复高考③提出教育“三个面向”④实行“科教兴国”战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2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与这首诗的作品风格相似的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等待戈多》D.《百年孤独》二、材料题(3小题,26题14分,27题22分,28题14分,共50分)26(14分)政治文化和社会土壤激荡共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钱穆说:“学问始于读书,要常读七部书,首读《论语》,次之《孟子》,再次《老子》,再者《庄子》,第五《六祖坛经》,第六《近思录》,第七《传习录》。中国传统所讲修养精义,已尽在其内。而且此七书不论你做何职业,生活如何忙,都可读。”——钱穆(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并指出汉代儒学、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8分)材料二四川大学陈廷湘教授从思想维度重新阐述新文化运动,认为它是中国思想创新历史上的里程碑,是基于科学世界观之上的社会发展观的缔造者;它实现了人的解放与新道德的统一,实现了人性解放与人类解放、民族解放的统一。——吴四伍《第九届历史学前沿论坛综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和所依恃原则并不是真理。这思想基础和原则可以被简略地表达为两条:弱肉强食型的进化论和西方科学普遍的、唯一的真理性。……总之,新文化运动的这些不合理和弊端,源自于它的思想方式,即强烈的短程功利主义和非此即彼的唯一真理观,实现于它的思想控制体制,即在根本处排斥异己者的西方化体制。九十年来,它的成功意味着中国自家文化活体的消失,中国人生存结构的单质化和贫乏化,以及独立的文化人格、品味和风骨的消失。——张祥龙《深层思想自由的消失——新文化运动后果反思》(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论材料中两种不同观点。(10分)27(18分)轴心时代东西方文明创造出来的各种形态的文明对话丰富多彩,今天的人们没有理由不从中吸取文明对话的无穷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斯贝斯提醒我们注意这样一个极其有趣的事实:在他称之为“轴心时代”的公元前第一千纪,一场精神“突破”出现於几个高级文明之中,包括中国、印度、波斯、以色列、希腊。……这场轴心突破的终极重要性对於各有关文化的性格具有定型的影响。——余英时《轴心突破和礼乐传统》(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儒家、道家和古希腊在此轴心突破时代核心思想内容及影响的不同。(6分)材料二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不在于发展方式的不同,而在于它的价值观和体制的独特性。……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文明兴起在思想、宗教、科技上的主要表现。(6分)材料三最基本的发生冲突和战争的原因不是由文化引起的,而是由政治和经济引起的。“文明的冲突”论并不能正确说明当前世界形势,更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而“文明的共存”才应是人类社会的出路。……也许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轴心时代。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从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看,任何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但是只有充分发挥原有文化的内在精神,才可以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以滋养本土文化。——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以文艺复兴和康有为思想为例解释“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6分)27(14分)治国理念与文化底色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汤因比曾经说过:“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汤因比《历史研究》(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治国思想的变迁。(3分)材料二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李鸿章传》(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执政思想
本文标题:铜陵市2015历史期末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8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