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食用菌栽培实验教案2
食用菌栽培》教案第1-2学时单元名称第一章食用菌概述授课题目第一节食用菌概念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食用菌的概念和资源状况,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栽培历史和目前产业状况;了解食用菌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掌握食用菌生物学效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食用菌生物学转化率的概念教学难点食、药用价值课程设计组织教学:第一次课要了解班级基本情况,点名,要求做好本课学习准备导入新课:介绍本课与本专业的关系,培养目标,学习要求讲课内容:第一节食用菌概念一、食用菌概念食用菌是指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菌类。菇、菌、蕈、蘑、耳二、食用菌栽培历史和现状1.栽培历史介绍我国国食用菌栽培历史目前进行较大面积栽培的约20多种。如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木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等为普遍栽培的种类。2.现状①生产现状菌种优化、专业化生产,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人工控制光、温、湿等因子,代用料栽培为主要形式②经营现状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一、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一)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1.食用价值食用菌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2.药用价值食用菌中具有的多糖类和蛋白多糖及抗生素,能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经济价值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生物学效率高80%-120%,生物学转化率=子实体鲜重/栽培基质干重*100%食用菌生长周期短,见效快。(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二、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介绍我国和世界食用菌产业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概括总结: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基本知识部分,如食用菌栽培历史、生产经营状况、栽培意义和发展前景等;二是基本理论部分,即食用菌的概念,生物学转化率等。知识拓展:查阅香菇、灵芝的药用价值利用利用网络资源了解食用菌发展潜力思考练习1.什么是食用菌?2.为什么说食用食用菌有利于人身健康?3.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哪些种?4.你了解目前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吗?5.我省生产食用菌有哪些优势?《食用菌栽培》教案第3-4学时单元名称第二章食用菌生物学基础授课题目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食用菌形态结构,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功能和发育部位;掌握菌丝生长发育规律,菌丝结构,熟练掌握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的主要区别;了解食用菌在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功能,菌丝结构,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孢子萌发生长,菌丝增殖过程。课程设计组织教学:抽查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点击本次课主题复习提问:什么是食用菌?有什么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导入新课:以启发式方法,设问,导入关于食用菌形态、功能的内容讲课内容:一、食用菌形态1.菌丝体的形态、功能介绍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及锁状联合结构具有分解、贮存、运输功能。分布基质内2.子实体形态、功能介绍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具有食用、贮存、繁殖功能。分布基质外,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等,因种类不同而异3.菌丝的组织体介绍菌索、菌核、菌丝束、菌膜和子座的形态、特点二、食用菌的分类介绍食用菌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强调食用菌是属于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的菌类简单介绍食用菌的种类绝大多数食用菌和广泛栽培的食用菌都是担子菌,在我国的40个科,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群,即耳类、非褶菌类、伞菌类和腹菌类。少数食用菌属于子囊菌,分别属于6个科。概括总结:食用菌菌丝体(基质内,有分解、贮存、运输功能)单核菌丝、双核菌丝锁状联合子实体(基质外,有食用、贮存、繁殖功能)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知识拓展: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食用菌菌丝体思考练习1.菌丝体、菌丝组织体、子实体有什么功能?2.什么是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两者有什么区别?3.了解食用菌在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实践活动课余时间到食用菌生产基地观察子实体的主要特征《食用菌栽培》教案第5-6学时(实践课)单元名称第二章食用菌生物学基础基本技能训练授课题目实训一食用菌菌丝形态观察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简易菌丝徒手切片的制片方法,认识菌丝形态,掌握食用菌菌丝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别于其它真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实训教学重点菌丝宏观形态和特征的观察教学难点菌丝微观形态观察课程设计组织教学:点名掌握学生出勤情况,规范实验室纪律,操作前准备复习提问:食用菌菌丝体主要特征?讲述内容:一、讲解目的要求菌丝形态观察的重要性,实验要求二、材料用品准备三、显微镜调节方法演示调节方法四、讲解本次实验的操作规程五、开始操作(按照实训指导进行操作)操作内容:(一)食用菌菌丝形态观察1.制片2.显微镜观察3.绘制草图(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学习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箱的使用参观实验室并介绍各种实验设备和设施的结构及功能,概括总结:要求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次生菌丝的锁状联合结构,对于菌丝过密而看不清的,要求重做。草图画在实训手册上。掌握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箱的使用操作练习:超净工作台使用,恒温箱温度调节,熟悉高压灭菌锅各部件课前准备实验中的菌丝需要提前7天培养好。事先做平板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以无菌操作规程插入盖玻片,接入平菇母种,24℃下培养课后作业完成实训报告,内容要求:实验题目、目的、方法原理、操作程序、结果或结论、改进意见思考练习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菌丝是什么样的?是扩大多少倍的?2.为什么见空气后菌丝就会萎缩?3.应用高压灭菌锅应掌握哪几个步骤?《食用菌栽培》教案第7-8学时单元名称第二章食用菌生物学基础授课题目第二节食用菌的营养生理第三节食用菌理化环境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营养及其生长过程中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食用菌生长发育中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控制适宜环境的方法措施。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食用菌营养要求和生态环境要求教学难点营养生理,食用菌的C/N课程设计组织教学:调查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点击本次课主题复习提问: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有什么区别?导入新课:启发菌丝生长的生活要求?导入食用菌营养生理和环境要求讲课内容:主要介绍食用菌的营养及其生长过程中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第二节食用菌的营养生理食用菌的营养1.碳源:凡用于构成细胞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介绍生产中常用的碳源2.氮源: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介绍生产中常用的氮源3.无机盐磷、硫、钙、镁、钾、铁、铜、锌、锰、钴、钼等介绍生产中常用的无机盐种类4.生长因子主要指维生素、氨基酸、核酸类等物质二、食用菌的生理类型介绍腐生、寄生、共生菌及特点,强调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多是腐生第三节食用菌的理化环境主要讲授食用菌生长发育中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控制适宜环境的方法措施温度讲授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强调耐低温特点,各生育期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分化期的变温结实和恒温结实性,调控措施二、水分和湿度培养费料适宜的水分含量,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对空气湿度要求,调控措施三、光照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要求不同光线强度,调控措施四、氧气与二氧化碳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对空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要求,通风的必要性,调控措施五、酸碱度食用菌对栽培料中酸碱度要求,调控措施概括总结:食用菌营养:碳源、氮源、食用菌的C/N、无机盐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知识拓展:利用网络资源“菌海萍踪”了解一位菌物学家思考练习了解食用菌生产中,都用哪些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物质?调查菌丝生长阶段,要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采用哪些措施?实践活动到实习基地看一看食用菌栽培的设施和遮阳方法《食用菌栽培》教案第9-10学时单元名称第三章消毒与灭菌授课题目第一节培养基质的消毒与灭菌第二节接种与培养环境的消毒与灭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食用菌与其它微生物种类和害虫的关系,掌握消毒、灭菌的各种方法,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注意事项。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重点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原理与技术;无菌室、无菌箱消毒技术规则教学难点药品的使用课程设计组织教学:调查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点击本次课主题复习提问:食用菌要求最高和最低温度是哪一生长期?食用菌C/N、pH导入新课:以设问提出有机物发霉腐烂的原因?导入消毒和灭菌的概念讲课内容:第一节培养基质的消毒与灭菌首先介绍消毒、灭菌、防腐、除菌的概念一、热力灭菌1.高压蒸气灭菌讲授灭菌原理和方法步骤,强调灭菌条件压力指标:液体培养基1.1Kg/cm2或0.11*106pa30分钟固体培养基:1.5Kg/cm2或0.15*106pa2小时2.常压蒸气灭菌方法描述常压蒸气灭菌设施与设备灭菌时间:熟料100℃6-24小时半熟料2小时。3.其它灭菌方法介绍二、拌药消毒常用药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二节接种与培养环境的消毒与灭菌介绍消毒药品和使用一、消毒杀菌剂二、表面消毒杀灭三、室内空间杀菌四、接种环境除菌五、室外环境消毒概括总结:消毒:应用于培养环境、接种环境的空间除菌.用化学药剂喷洒或熏蒸,紫外灯照射等方法。灭菌:应用于培养料、培养基和接种工具的彻底除菌。有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知识拓展: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其它的消毒、灭菌方法思考练习什么是灭菌、消毒和防腐?说说生产上采用哪些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的温度、压力和持续时间各为多少?实践活动用高锰酸钾和甲醛对无菌接种箱进行消毒《食用菌栽培》教案第11-12学时单元名称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授课题目第一节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类型第二节食用菌制种条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制作母种、原种、栽培种的目的和应用。熟练掌握常用制种设备的应用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重点食用菌制种条件及应用技术,菌种的类型(母种、原种、栽培种)教学难点高压灭菌课程设计组织教学:调查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组织观看菌种样品,点击本次课主题复习提问:怎样对无菌接种室和接种箱进行消毒?为什么高压灭菌能灭菌彻底?导入新课: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种子概念,导入菌种知识讲课内容:第一节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类型一、菌种的概念解释:原意是指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经过人工培养的纯菌丝体連同培养基质一同叫做菌种。二、菌种的类型讲授母种、原种、栽培种(又分别称为一、二、三级的菌种)的制种作用、使用容器和应用第二节食用菌制种条件一、食用菌制种程序图解制种程序二、制种的基本设备和条件用照片展示各种设备,并讲授其功能和应用技术概括总结: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类型母种:将纯菌丝体或孢子在试管培养基中繁殖而成。可以繁殖原种,也适宜菌种保藏。原种:母种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而成。这一过程增强菌丝对培养环境的适应性,又起到扩繁的作用。原种可以直接出菇。栽培种:由原种扩繁而成。主要是为了扩繁,为生产提供足够的菌种。知识拓展:查找参考书了解微生物的致死温度思考练习什么叫食用菌菌种?它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繁殖一、二、三级的菌种?食用菌制种需要哪些条件?高压灭菌锅和常压灭菌锅各有哪些优缺点?实践活动到实习基地查看一、二、三级的菌种的表面状态调查了解生产单位的制种基本设备和条件《食用菌栽培》教案第13-14学时单元名称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授课题目第三节培养基制备第四节食用菌菌种分离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培养基的概念和种类,掌握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技术;熟练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电化教学教学重点培养基种类及配方,菌种分离方法,无菌接种技术教学难点孢子分离课程设计组织教学:点名了解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互动提问复习提问:为
本文标题:食用菌栽培实验教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9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