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古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文化的概念与结构1.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也泛指一般知识。2.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析(1)有机体系统: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2)精神人格系统:意识形态(哲、文、艺、宗、科等,主流意识形态)。(3)社会网络系统:家族制度、君主专制。(4)价值规范系统:以家族为本位。3.文化的传播方式(1)通过军事占领、大规模移民等方式进行移植。(2)通过和平的文化交流方式形成影响,即传播-碰撞-涵化。•中国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全方位传播,形成东亚文化圈,如越南、朝鲜、日本。•中国古代文化对西方的影响1.元明之前: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主要限于物质文化层面。2.元明以后:中国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对西方的影响(1)儒家文化对西方的影响;(2)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理性看待和客观评价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如:造纸和印刷、火器和火药武器、指南针。东亚文化圈•唐朝与新罗的交往:互遣使节;新罗派留学生赴中国学习(途径)。创造拼音文字“吏读”是用汉字与新罗语结合后形成的;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中央设立国学,地方设立乡校和书堂;实行科举制;大批新罗学生来长安;文庙祭祀活动。唐朝文化的精髓如律令、科技、佛教、儒学、学校教育、科举制度等,皆为新罗广泛吸收(内容)。•概念:所谓文化圈,指的是由主要文化特质相同或相近,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丛相连接所构成的有机文化体系。文化圈的重要因素有二:多个文化丛具备共同文化要素;多个文化丛有机相联。•原因:大唐盛世,国力强盛,中国文化辐射于整个东亚地区,其中汉字、儒学、律令、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成就以及中国化佛教,影响尤为深远。•概念:梁启超曾将中国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秦统一至清乾隆末年为“亚洲之中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是亚洲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日本、朝鲜乃至后来独立的越南,皆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大规模地受容中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符合本民族特性的文化体系。在19世纪西方势力进入东亚地区之前,东亚世界在地理上以中国本土为中心,在文化上以中国文化为轴心,形成了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也称中华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东方正教文化圈、回教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并称为世界五大文化圈。•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十多次派出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来中国交流学习(途径)。空海和吉备真备分别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偏旁,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国家官学大学寮和地方国学的毕业生,经任官考核合格后可以按成绩高低授予不同官职。同时,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层面仿效唐朝,并对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皆予以吸收融合(内容)。•唐朝与越南的交往:使用汉字,在此基础上创造“字喃”;以儒家经典为教材;设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学体系;文庙祭祀活动;实行科举制。•政治:中央集权。•经济: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推行土地国有,限制土地兼并,加强国家对土地和农民的控制,以此扩大国家税源。•文教: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儒学教育机构,并将修建文庙、祭祀孔子与儒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法律:以礼入法,礼刑结合。•习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中。人们重视家族共同体,敬老祭祖。儒家的忠孝之道、克己复礼至今仍被视为传统美德和社会基本伦理道德。•影响:宽容、开放的唐文化正是在广泛吸收、融会外域文化的基础上更显其博大恢弘,同时,唐文化又以强大的力度向外辐射,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独特魅力。后世的外国多称中国人为“唐人”,足见唐朝的国际声誉和深远影响。•特点:其一,在东亚文化圈内,中国文化是一种高势能文化或优势文化,但中国文化与东亚国家文化的交往,绝不仅仅是高位文化向低位文化的自然流注。东亚国家对唐文化的主动摄取,鲜明地昭示了东亚文化圈内诸文化丛的组合是有机的组合,而非机械的拼凑。其二,东亚国家对中国文化不仅是主动摄取,而且还具有一种主体性的选择与受容,在这种基础上构造起来的东亚文化圈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体,而是一个多样统一的生气勃勃的文化有机体。其三,东亚国家在受容唐文化的同时,还将经过咀嚼、消化、再创造的文化逆输回中国。丝绸之路的全盛•丝绸之路的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路通道持续兴旺,对东西间的商品贸易、政治往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前提)。•丝绸之路的全盛:唐朝西部疆域的拓展超过汉朝,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丝绸之路在交通更加安全畅通的基础上臻于全盛(原因和条件)。•表现:•丝绸之路上,西域及大食、波斯、天竺等亚洲诸国的商贾、僧侣和使节络绎不绝。擅长经商的粟特人成为沟通东西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媒介(人员)。•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许多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与思想文化随之向西方传播。西方的物品、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由此输入中国。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至唐代形成多个佛教宗派。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容)。•通过丝绸之路,西亚、中亚、南亚外域文化进入中国文化系统,中国文化以亚洲诸国为中介,与世界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中介)。•丝绸之路东端的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会(中心)。远播西方•过程:始于16世纪;耶稣会士来华后,更对儒家经典进行系统的翻译与西传;进入17世纪后,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渐具规模,译文日益完善;18世纪中叶,已有相当数量的儒学著作译本及相关介绍经传教士之手流往西方。•实例:罗明坚曾向欧洲寄回《大学》、《孟子》的部分译文;利玛窦不仅将“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西方,还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以很大篇幅对儒学及其社会影响作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金尼阁对“五经”作了部分翻译,刊印于杭州;柏应理在巴黎以拉丁文编著出版《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重点)。•影响:18世纪的许多启蒙思想家深受启发,大加赞赏,孔子与儒学由此成为启蒙运动中的一面思想旗帜。•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儒学的热情赞颂仅限于18世纪的某些法国、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其原因有二:其一,当时对儒学进行翻译、介绍的主要是来华的传教士,他们大多受到利玛窦传教策略(即所谓的“利玛窦规矩”)的影响。一方面根据中国的情况调整了传教的方式,一方面又要向罗马教廷解释中国的学术与信仰并不违背天主教教义。因此,他们所介绍的儒学不免有刻意美化的成分,自然容易引起欧洲学者的误解。其二,一些启蒙思想家在与教会对抗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可资利用的思想武器,他们讴歌孔子的“理性”,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抨击神学。所以,至19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国和中国儒学有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后,情况就完全变了。科举制的完善•特点:1.考试制度的规范化:三级考试(解试、省试、殿试),以后成为定制。2.考试规则的严密化:弥封、誊录等规则使考试更加公正和公平。3.考试内容的实用化: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1569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所撰《中国游记》将中国的科举制介绍到西方。1583年,葡萄牙修道士胡安·冈萨雷斯·德万多萨所著《伟大的中国》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内容和方法,此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激起了欧美人士对中国科举制的关注。英国是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英国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形成的过程中对中国的科举制也最为关心。从1570年至1870年,英国出版的介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就达70多种。英国于1793年、1816年及以后,多次派外交使节到北京实地考察中国的科举制度。•西方学术界认为: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制。曾任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的艾伦·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时曾说:“当我接收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西方国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相继实行文官制度。在此之前,英、美等国政坛均实行“政党分赃制”,一般由执政党根据录用对象的政治立场、政治忠诚和经济支持来决定取舍。这种按比较单一政治标准的选官制存在着明显而严重的弊端,它不仅大大降低了官员的业务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还导致严重的腐败,当时欧美政坛以钱谋官、卖官鬻爵之风盛行。针对“政党分赃制”的积弊,英、美率先进行改革,效仿中国科举制,建立了独立于政党政治之外的政府官员的“考选制”。活字印刷•背景:唐朝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盛行普及;宋朝刻书业兴盛,雕版技术娴熟,书籍印制精美。•发明: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工序: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影响:集活字、排版、印刷于一体,为近代活字印刷的先驱,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了四个世纪。•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传到朝鲜、日本,又传到中亚、波斯、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火药武器•发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国家。战国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火药;唐末火药用于战争,在藩镇割据混战中,有军队使用“发机飞火”(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药打仗的记载)。•发展:配方成熟、专门作坊、军械匠人、明目繁多(突火枪、火铳等管型火器)。•影响:改变了战争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13世纪,火药随蒙古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变化是这么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新工具》•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文化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李约瑟认为,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有资料显示,明朝以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中国有170项。•李约瑟列举了公元后15世纪内中国完成的一百多项重大发明和发现,大部分在文艺复兴前后接二连三地传入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但是•朱元璋的军队中,曾大量装备火铳。但先进技术并未带来统治者观念上的更新,明朝晚期戚继光练兵,仍然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之看风水。军事上对科技的麻木,导致清朝的军力与西方的距离急剧地被拉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以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仅两千余人却轻而易举地打到了清王朝的首府。——鲁迅:《电的利弊》•15世纪50年代,古腾堡在欧洲率先推出了金属活字印刷术,50年内,这种技术就在欧洲大大小小的商业中心流传开了。到1470年,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已经建起了14座以上的活字印刷所,接下来的短短10年中,印刷所突破了100所,到15世纪末,已有1100多所印刷所遍布欧洲的200多个城市。当时西方社会对印刷术的需求,如饥似渴,因此这项技术促进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激发了欧洲各民族的理智思潮,促进了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发展,鼓励了民族主义和新型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印刷术的命运则不同,长期以来,雕版印刷术居统治地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虽然比西方要
本文标题:古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1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