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试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试题简答1、为什么说资木输出具有客观必然性于其后果如何?答:(1)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以及取得其它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2)资本输出的客观必然性。一是资本输出具有必要性:在垄断占统治条件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的资本相对过剩;落后国家资本短缺、地价便宜、原材料和劳动价格低廉、销售市场广阔,是资本投放的最佳场所。二是资本输出具有可能性: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了世界市场,经济落后国家也已经卷入了世界市场,加上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港口码头等物质条件以及信用制度的发展,为大量的资本输出提出了许多方便条件。(3)资本输出的后果。对资本输入的后果主要有:一方面促使输入国或经济落后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使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发展完全服从于资本输出国垄断资本的掠夺需要,使输入国经济单一化和畸形发展。对资本输出国的后果主要有:一是使输出国成为食利国;二是使输出国产生经济发展的停滞趋势;三是使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因争夺有利投资场所而加剧。2、战后资本输出有什么新特点?答:战后资本输出不仅数量剧增,规模扩大,而且出现了新的特点:(1)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成为战后私人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2)资本输出的流向发生了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资本输出成为主要输出流向。(3)国家资本输出有更快的增长,占有重要地位,成为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4)资本输出的部门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主要投向制造业,贸易金融等服务业。(5)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有部分国外投资。3、简述二次大战后国际垄断的新发展。答:二次大战后国际垄断得到新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一是跨国公司代替国际卡特尔成功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二是出现了像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这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的出现与发展是生产与资本国际化的结果。4、二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为什么迅速发展?答:(1)二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垄断时期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大量过剩资本必然以产业资本形式投入国外能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投资场所。(2)具体原因有三:第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生产力,而国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日益相对缩小,只有向国外开拓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建厂。第二,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需要在全球最佳地点配置生产力。第三,新科技革命使交通运输、通讯设备、电脑网络大大发展,从而为产业资本国际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5、简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经济调节的必然性和作用。答:(1)经济生活国际调节的必然性在于:战后科技的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推动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科研日益社会化,客观上要求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各种协调工作。经济实力日益雄厚的发达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竞争愈演愈烈,也需要调节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矛盾。(2)国际垄断联合组织进行的国际调节适应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要求,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生产关系进行部分调整,因而对缓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矛盾,从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国际经济调节毕竟没有超出资本主义范围,其性质仍然是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为了实现垄断资产阶级利益而运用的一种手段,它不可能解决资本圭义的基本矛盾,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各国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6、概述欧共体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作用。答:(1)欧共体的建立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化的直接产物。(2)“欧共体”也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调节的一种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第一,它促进了成员国生产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刺激了生产的发展;第二,它增强了抗衡超级大国的经济、政治力量;第三,它促进了西欧各国之间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关系;第四,它改善与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关系。但欧共体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国际垄断同盟,它不可能消除资本圭义固有的矛盾,反而促使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7、什么是国际垄断同盟?国际垄断同盟是怎样形成的?答:(1)国际垄断同盟的含义。国际垄断同盟是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大垄断组织,经过激烈斗争,达成协议,按一定的比例直接分割世界市场而形成的联盟。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和国际托拉斯等,以国际卡特尔最普遍。(2)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际垄断同盟的形成是垄断统治及其所引起的各种矛盾和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日益发展,各国垄断资本争夺国外有利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这就必然加剧它们之间的矛盾,为避免在争夺中两败俱伤,也为巩固自己已取得的市场和势力范围,确保垄断地位,它们往往暂时妥协,订立国际性协议,瓜分世界市场,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从而形成国际垄断同盟。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发展有哪两种趋势?原因是什么?答:①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两种趋势。一是迅速发展趋势;二是停滞趋势。存在两种趋势的根源在于垄断。②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是;第一,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垄断时期仍存在竞争,竞争促进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三,垄断资本主义各国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客观上刺激了技术的发展。第四,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③存在停滞趋势的原因是:第一,由于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垄断高额利润,从而减弱了推动技术革命的动力。第二,垄断还人为地阻碍技术的进步。9、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答: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里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二是垄断的统治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出现了停滞趋势和其它恶果。②垄断统治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带来多方面影响,表现在:第一,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第二,导致经济危机更加沉重,频繁爆发,还使社会生活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第三,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10、如何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答: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②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性,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日趋全面社会化,即生产、管理、科研和资本都日益社会化,因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逐渐成熟。③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性,在政治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化,即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引起的三大矛盾,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经济落后国家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旨益加剧,五是这些矛盾的加深和激化,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益成熟,过渡到社会主义主观条件也逐渐成熟。11、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全国或少数国家取得胜利?答:①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引发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从而使垄断资本主义的整个统治链条出现薄弱环节,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有可能在这些薄弱环节上首先突破,取得革命成功。②垄断资本主义的战争教育了人们,促使他们的觉悟日益提高,并团结起来反对战争,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最大的可能。③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革命的主客观条件成熟差别大,因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同时在所有国家爆发并获得胜利,无产阶级革命只可能在垄断统治链条的薄弱环节上爆发并取得胜利。1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更替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过程?答:①社会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社会关系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当原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时,生产力就要突破旧的生产关系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建立起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③每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都意味着社会历史的进步。④从社会经济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3、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必须有一个过度时期?答:①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开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为止,这中间要经过一个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杜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②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必须经历一个过渡时期,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对资本主义经济和其它私有制经济通过不同的途径,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③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多种经济成分改变为以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统治地位的结构。14、简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区别。答: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等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①在社会主义阶段,旧的社会分工还存在,特别是还存在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或根本差别。②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对每个劳动者来说,还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没有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③在社会主义阶段,分配方式还只能和必然实行按劳分配,这种分配,还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权利。④在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极高的程度,因而财富的源泉还没有达到涌流的地步,全体社会成员的各方面的需要,还不能得到最充分的满足。15、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①生产资料公有嗣和消灭剥削。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②经济运行和发屡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公有制经济的存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运行与发展,与资本主义的情况不同,是一种自觉的、有计划进行的过程,所以认能够保持社会经济的比例性和稳定性。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个人消费品必须实行有利于劳动者的按劳分配,④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最本质的区别。16、为什么社会主义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答: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①一定的所有制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有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公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经济。②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公有制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③实行杜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在公有制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④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证,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结合,有利于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周期性经济危机和经常出现的礼会经济震荡。17、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人消费品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答:生产决定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形式取决于生产的形式,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归根结底,是受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内部排除了依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进行剥削的可能性。②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条件。18、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答:①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用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②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本文标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2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