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案例第页(共5页)1《锋面系统》教学案例——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其结果截然不同一、背景描述2008年我连续担任高一六个班地理教学工作,对于高一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我两次采取的教学思路基本相似: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感知这几天天气变化情况,然后结合多媒体课件来分析锋面系统(包括冷锋和暖锋),最后得出冷锋和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不同的天气情况。但是对于“锋面系统”这一知识点的两次教学,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却截然不同,其教学效果也相差很大。我们怎样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才能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课堂环境与氛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的两次教学过程分别用案例A和案例B来表示。二、案例过程1.背景说明厦门六中的教学硬件设施完善,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平台,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正好是冷气团南下也就是冷锋过境后的天气,所以讲解这块内容可以让学生联系前几天天气的变化情况。2.过渡:引出冷锋和暖锋师:请大家看课本相关内容,思考:1.什么是锋面?2.锋面有哪些类型?生:拿起课本边看边回答教师整理归纳,课件上出现相应文字:1、冷暖气流交汇形成的界面(如何判断锋前和锋后)2、按性质不同锋面可分为冷锋和暖锋3.案例过程描述案例A师:首先我们来看看冷锋,什么叫冷锋?生:冷气团主动进攻(强调主动二字)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前几天我们厦门天气变化的情况,出现了哪些天气现象?(学生七嘴八舌说开了,还有一部分同学没多大反应)生:冷多了;温度低了;师:今天呢?教学案例第页(共5页)2生:不下雨了,但天气比前几天要冷一点师:这就是冷空气南下的过程,即冷锋的形成过程播放多媒体《冷锋锋面天气图》的动态过程(迫不及待的)师:注意观察:锋面附近出现了什么天气?为什么?降雨发生在锋前还是锋后?生:回答略师:归纳成表格的形式(填写冷锋)锋面类型符号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举例冷锋暖锋师:同理,让学生分析暖锋的形成过程,区别冷锋和暖锋降水区域的不同。案例B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前几天我们厦门天气变化的情况,出现了哪些天气现象?(大部分学生七嘴八舌说开了,还有一部分同学没多大反应)生:冷多了;温度低了;前天还下雨;风挺大的……生:(脱口而出)温度降了些,都开始穿外衣了!生:是的,前天夜里还下雨了,完全一样啊。(学生惊叫起来)生:风向从偏南风转成了偏北风,风力也变大了。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生:冷空气来了呗(学生不以为然的说)师:(追问)你怎么知道是冷空气来了?生:因为这几天从偏南风转成了偏北风,在中国偏北风是从北方高纬来的,比较冷,自然是冷空气了。生:老师,那你能预测接下去几天的天气吗?(学生反问我)师:(我笑了)能啊,明后天天气会由阴转晴,但温度还是比较低,还是挺冷的,请大家还要多穿点衣服。生:哦,原来是这样!(学生心情异常兴奋)……师:这几天天气为什么由晴转雨?能否用图说明冷空气南下的过程?(学生跃跃欲试,高喊:我来我来……)(学生边讨论边画锋面图,不少学生拿出课文找依据,场面相当热烈)教学案例第页(共5页)3师:(教师指导性说明)“冷空气军团主动推进,暖空气被迫上升,越往高空,温度越低,水汽凝结成雨,所以天气就由晴转雨了……”播放多媒体《冷锋锋面天气图》的动态过程师:归纳成表格的形式(填冷锋栏)锋面类型符号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举例冷锋暖锋师:(分析好冷锋天气系统后,老师出示冷锋和暖锋天气图)刚才我们分析了冷锋的形成过程,现在大家比较一下,冷锋和暖锋天气系统有什么差异?(举一反三)生:(由于学生的激情还在,让他们找不同点,大家非常积极,课堂达到了高潮)学生提出的差异归纳为:①锋面与地面所呈的角度不同;(冷锋锋面与地面所呈角度较“钝”,而暖锋的较“尖”)②云的形状不同;③冷气团的箭头画法不同;④飘雨的方向不同(冷锋向锋线方向,暖锋背向锋线方向);⑤雨带的宽度不同。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否定任何一种观点,而是鼓励其他学生去反驳,让他们自己不断校正自己的理解。在不断的讨论中,学生自然就掌握了暖锋与冷锋的差异,对暖锋的性质也理解的很透彻。再通过上面表格的对比,学生更是一目了然。三、案例反思对于“锋面系统”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我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但其教学效果却相差甚大:案例A,我在讲冷锋前,注重了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先让学生回忆前几天天气变化情况(因为前几天正好是冷空气南下的过程),学生能很快的回忆起天气的变化情况,所以七嘴八舌的讲开了,课堂气氛很不错,但是我并没有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深入和追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冷锋及其天气系统,而是播放多媒体动画,把抽象的规律形象的动态演示出来,把漫长的变化过程瞬间完成,效果也不错。但是这种动画在课堂上十分平常,因此课堂并没有进一步活跃起来;当然该达到的认知目标也是能实现,只是这样就剥夺学教学案例第页(共5页)4生进一步思考的权利,把学生对地理规律的认识过程简化为培养观察能力,就如小学中的看图作文罢了。案例B就不一样,当我让学生回忆前几天的天气变化后,在学生兴趣较浓,情绪较高的前提下,呈现出我从报纸上获取资料归纳起来的表格,让学生利用自身原有知识结合表格数据,自己得出近几天天气变化的情况:怪不得冷多了……;情况完全一样啊!从学生的这些惊讶声就可以看出学生的情绪高涨,继而学生饶有兴趣的打破沙锅问到底,反问我:那接下去几天天气会怎样?当我让学生上黑板前用图表示出冷锋来临的过程时,学生跃跃欲试,高喊:我来我来画……,这也就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了至高点;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出示冷锋和暖锋天气图,让学生对比找出二者的差异,这时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这是案例B最精彩的地方,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有了这一环节后,再呈现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对锋面系统的理解进一步深化这是很有必要的。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学生是有能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资料自己发现、获取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得出结论的,相信多了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更具有多方面意义。案例B,单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反应的热烈程度就可以看出效果的好坏,我自身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地方:1.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将学生想象为对新知识一无所知,新知识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而事实上,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或者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在遇到新知识时,学生会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主动的去理解它们,从而建构自己的新知识,而这个新知识又将使学习者调整自身原有的背景知识,并会影响到他对后来的新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如学生对两幅图(冷锋和暖锋天气图)差异的理解来分析两种锋面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和差异。学生在分析导致两幅图差异的原因时,就充分的反映了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建构主义学习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使得知识更具有系统化。2.从定量到定性分析,学生思维有着质的变化当我呈现给学生这一周来天气变化数据后,学生积极的从我提供给她的气温、降水和风力等要素其数据的变化得出结论:天气变化的原因是冷空气来了;因为当数据变化的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起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对于天气的描述也就由简单的定量分析转化为严密的定性分析,更具有科学性。学生在分析各数据的过程中,无形的培养了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思维得到了强化。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案例教学多采用生活中的事例,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阐述自己的观点。案例A和B都从学生实际出发,但案例A联系实际刚刚挑起学生的兴趣,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马上让学生观察动态的锋面系统的演示,教学案例第页(共5页)5中止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而案例B中的每个问题,都是一环扣着一环,学生饶有兴趣的一步步深入下去,所以整个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达到高潮,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4.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则起着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的差异,使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不要以简单的正确和错误来区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前面两幅图差异的原因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观点,老师没有直接否定任何一种观点,而是鼓励其他学生去反驳,让他们自己不断校正自己的理解。因为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完成这一过程的,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即指导的作用,比如:当学生上黑板画冷锋的形成过程时,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指导性说明:“冷空气军团主动推进,暖空气被迫上升,形成冷锋……”,这样就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文标题:锋面系统教学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2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