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参考答案二、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已过时了。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2\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参考答案二、辨析题1、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不一定是唯物主义。答案要点:(1)正确。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主张世界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即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一部分唯心主义哲学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2)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在认识论上坚持反映论,即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人的认识是认识自己的感觉或是对“客观精神”的自我认识。2、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觉的事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客观实在性是它的唯一特性。而看得见摸得着是具体事物的个性。此观点混淆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特性的关系。3、万物都在运动,但都只在概念中运动。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但同时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又不是机械的、的简单的摹写,而是在主动选择基础上的创造性过程,是一种能动的反映。5、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他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答案要点:错误。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无条件性,但并不是不需要任何条件,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一定的条件之中,又能突破原有条件的限制,并能创造新的条件。6、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假象就不表现本质。答案要点:错误(1)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2)真相是从正面直接表现事物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的表现了事物本质。所以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7、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答案要点:错误(1)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承认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但是形而上学也不完全否认联系和发展,比如庸俗进化论,它也承认事物的发展,不过,它只承认事物量变而否认质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承认联系和发展不能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后区别开来。(2)不仅承认联系和发展,同时还必须承认内在矛盾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的观点,才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8、发展即质变,质变即发展。答案要点:错误。(1)发展是是质变,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以说发展都是质变。(2)但并非任何质变都是发展,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有三种不同趋势:一种是倒退、向下的;另一种是上升的、前进的,也可以是平行的。只有上升的、前进的持变才是发展。因此,说质变即发展是错误的。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社会矛盾越多···答案要点:错误。(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原理的内容。(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既包括矛盾的客观存在又包括矛盾的解决、转化,没有矛盾的解决和转化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因此事物的发展并不在于矛盾的多少。如果认为矛盾越多越好,就会人为地制造矛盾,这是否认矛盾的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10、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是区别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答案要点:错误(1)从形式上看,量变同质变相比较,是缓慢的、渐进的、不显著的;质变则表现为迅速的、突然的、显著的。这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之一。但是,它不是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量变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原有度的突破,是量变的渐进性的中断,是引起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因而,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是否引起事物的质的变化,才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11、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有非常神秘的性质。答案要点:正确。(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不仅表现必然性,而且对事物发展起重要作用。(2)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如果否认偶然性的作用,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在世界历史研究上就会导致宿命论,就会把它理解为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所决定的。四、材料分析题1、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中有一著名故事···用哲学原理分析材料内容。答案要点:(1)物质是在一定时空中运动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材料中的那个人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背离了物质运动规律,静止地看问题,思想、办法不能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2、山寨叉腰肌很黄很暴力,2008年流行新词,这些新词的出现体现了什么唯物论原理?···答案要点:(1)材料说明了意识的本质理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是客观的。任何意识都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产生的根源。(2)结合材料说明:材料中那些新词的出现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离开了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意识无从产生。3、四面楚歌,这个故事书说明了什么哲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答案要点:(1)材料说明了意识的反作用原理。(2)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错误的意识能误导人们的行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3)材料中楚军的溃败主要是心理、意志的瓦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常理,把木梳卖给和尚,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如果换一种思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靠的是观念的转变,思维的创新。4、老树枯荣,非洲的尼泊尔有一全球唯一的1:100万地图上能够标出的树,,,这个材料说明了一非常重要的哲学理论,其基本内容是?答案要点:(1)材料说明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人们只能去认识和利用规律。(2)上述材料中的人不但没能帮助老树,反而促其更早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爱违背了客观规律。因此,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须严格的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5、敌人的奉献,1中国跳水队感谢萨乌丁从哲学上说明了什么?2文中在“在生物链上,狼对鹿的作用是不可少的”从哲学上讲为什么?答案要点:(1)中国跳水队感谢萨乌丁是因为他在给中国跳水队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中国跳水技术的发展,进步。(2)说明了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其内容包括: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通过矛盾双方的竞高争长,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造成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为对立面的转化,为事物的质变准备条件。在质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彻底的矛盾斗争,才有旧矛盾统一体的分裂和新矛盾统一体的产生。(3)结合材料分析:竞争对手的存在,给自己造成一定压力,迫使自己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为迎接更严峻的考验和竞争练好内功。6、优势与劣势,1材料中男孩的一招制胜说明了什么辩证法原理,主要内容是?2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要点:(1)这句话反映了矛盾的同一性原理。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2)结合材料:优势和劣势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能够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积极乐观地面对不幸和劣势,通过自身的勤奋刻苦和坚持不懈,就可能在挫折中积蓄力量,将劣势转化成优势“活出生命的色彩”。7唇亡齿寒、虞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什么辩证法原理?阐述其内容。答案要点:(1)材料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2)客观世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3)结合材料分析。。8、关羽,曾经,,,1从哲学上说关羽和刘备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是?2诸葛亮的方略符合什么哲学原理?3该原理的主要内容是?答案要点:(1)关羽和齐备都没有分清主次,结果因小失大,不仅命丧黄泉,而且导致吴蜀联盟的破裂。而诸葛亮的方略符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了重点论。(2)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即抓重点,否则就找不到重点,把握不了中心,也就无从确定解决矛盾的办法。(2)结合材料分析9、伊拉克自由之战。1美军入侵的真正目的?2材料告诉我们应遵循什么样的看问题方法?哲学依据是?答案要点:(1)材料使用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2)该方法的哲学基础是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原理。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而本质正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3)结合材料10、2008年8月8日的北京的夜晚,,,划线部分说明成功举办奥运的根本原因?答案要点:(1)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它符合质量互变规律。(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结合材料11、命运·运气·机遇,,,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答案要点:(1)材料揭示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原理。(2)基本理论内容:一方面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另一方面,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它总是受必然性的支配。(3)结合材料分析:“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没有长期艰苦的思索,没有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积累,偶然的现象就不可能转化为机遇。所以命运永远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12、最近,四川搞了一次,,,1“医患换位体验”蕴含何种哲理?2说明为什么医生,,,3你在现实生活,,,答案要点:(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本文标题:马概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2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