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农学]08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
西方园林史第八讲英国风景式园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规划教研室朱建宁地理位置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或联合王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西洋中的不列颠群岛组成,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北部和附近许多小岛,又称英伦三岛。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陆界与爱尔兰接壤。英国国土面积为2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00多万人。位于大不列颠岛南半部的英格兰面积13.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900万,是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文化发展最早、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一、英国概况自然条件英国东南部为平原,土地肥沃适于耕种;北部和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北爱尔兰大部分为高地。全境河流密布,泰晤士河是最重要的河流。塞文河为大不列颠岛上最长的河流。全境湖泊众多,以北爱尔兰的内伊湖为最大。是世界海岸线最曲折、最长的国家之一。英国纬度较高,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多雨多雾是英国的气候特点,尤其是秋冬季节。充沛的雨量、温和的气候,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一、英国概况一、英国概况一、英国概况自然条件15世纪以前,英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足以自给的国家。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以后,由于滥垦滥伐,毁林放牧等使森林资源几乎丧失殆尽。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通过立法,人工造林、制订了恢复森林资源的长远规划,才逐渐使森林覆盖率恢复到8%的水平。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从16世纪的圈地运动发展起来的畜牧业在农业中的重要性超过了种植业。永久性牧场约占耕地面积的45%。以牧场为主的国土自然景观地形起伏、河流密布、森林稀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英国园林的景观特色。历史概况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了英格兰成为威廉一世。1072年入侵苏格兰,1081年入侵威尔士。威廉一世晚年长住诺曼底,把朝政交给坎特伯雷大主教。英格兰处于被征服地位,政权掌握在亲法派手中。1154-1485年间,金雀花王朝统治英格兰。1338-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先胜后败。此后为都铎王朝,至伊利莎白一世时代国力强盛,开始了一系列对外扩张。1603年詹姆斯一世即位后建立了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统治时期,英国1640年爆发全球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宣布成立共和国。查理二世1649年率领乌合之众进入英格兰时遭到惨败,被迫流亡欧洲大陆。1649至60年的克伦威尔父子统治时期,战争使英国经济遭受损失,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并未停止。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与苏格兰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建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一、英国概况15世纪后期的都铎王朝,由于加强了对外联系,英国自身的活力和文化艺术都得到提高。国家政策的改变,导致新的土地所有者产生,庄园府邸大量出现。都铎王朝初期的庭园还处在深壕高墙之中,面积不大只能布置一些小型的实用园。君主们出于对花卉和庭园的浓厚兴趣,在宫殿四周兴建庭园,并以鲜艳的花卉做装点。二、英国园林概况此时的发展主要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影响,在造园要素和造园手法方面出现一些革新措施。后因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使得法国文艺复兴园林成为英国人的样板。随着人们在园中举行活动不断频繁,庭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豪华奢侈的花园成为各国君主们可以炫耀之物。二、英国园林概况16世纪,英国造园家在逐渐摆脱城墙和壕沟的束缚,追求更为宽阔的园林空间,并尝试将意大利、法国的园林风格与英国的造园传统相结合。这一时期的园林都是英国本土设计师的作品,主要是在模仿欧洲大陆的造园样式。英国人的革新,只是对花卉装饰的兴趣更加浓厚。都铎王朝时期还出版了一些庭园指导书。如1540年波尔德·安德烈的《住宅建筑指导书》;托马斯·希尔1557年出版《迷园》,1563年出版《园林的实效》,都是关于庭园设计要素的介绍。二、英国园林概况1668年的光荣革命,迫使詹姆斯二世流亡。次年英国人从荷兰迎来了国王威廉三世。他出生于海牙,热衷于造园,并将荷兰造园风格带到英国。园中的装饰要素更加复杂,法式风格的人工性进一步加强,喷泉也大量增加,灌木修剪更加精细,绿色雕刻艺术发展到怪诞的程度,园中充斥着用灌木修剪成的各种动物和器具等造型。直到18世纪初,法国风格的整形式园林仍然深受英国人的喜爱。1709年,阿尔让维尔出版的《造园理论与实践》一书传到了英国,1712年约翰·詹姆斯又将该书翻译出版,最后一次再版是1743年。二、英国园林概况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设计师是乔治·卢顿和亨利·怀斯。卢顿1666年跟随罗斯在圣詹姆斯宫学习造园,1672年被送往法国学习,是路易十四御用的300多位造园家之一,回英国后成为皇家造园师。怀斯先是跟随乔治·卢顿学习造园,1681年二人合作成立了园林设计公司,并在许多设计项目中合作,成为英国的规则式造园大师。卢顿和怀斯既是规则式园林的实践者,也是自然式园林的倡导者。曾参与了肯辛顿园及汉普顿宫苑的初期改造工作。他们既熟悉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手法,也热衷于改造旧园和建造新的自然式园林。1669年翻译出版了《完全的造园家》,原作者是路易十四时代凡尔赛宫苑的管理者;1706年出版了《退休的造园家》及《孤独的造园家》,以问答的方式表达作者对造园的见解。乔治·卢顿(GeorgeLoudon)&亨利·怀斯(HenryWise)自然风景园的产生,不仅涉及英国政治体制及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而且深入到哲学思想及美学观点等文化反思;还有气候条件和国土景观等自然因素,以及英国人追求的生活时尚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三、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成因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是欧洲造园领域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它一反近千年来欧洲园林由规则式统治的传统,开创了欧洲不规则式造园的新时尚。17世纪,英国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产生了建立在秩序与和谐思想上的牛顿宇宙观,以及建立在感觉经验基础上的洛克经验主义哲学。经验主义通常欧洲大陆的盛行理性主义相对立。如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独立于感觉经验之外;而经验主义则主张一切知识或大多数知识来自感觉经验。在美学观点上,经验主义也与理性主义针锋相对。欧洲大陆自古希腊始,就认为美在比例的和谐。笛卡尔认为美体现在空间的几何性方面。在规则式园林中,一切都经过仔细研究和推敲,排除了偶然性或出乎意料的效果。由于理性主义思想符合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要求,因而成为路易十四御用文化的精神支柱,也是古典主义园林重要的理论基础。3.1哲学思想的影响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凡是高度的美在比例上都显得有点古怪。17世纪上半叶,培根预言自然式园林终将出现。他还亲自造园以实现其理想,可惜未保留下来。培根在著作《训示》中呼吁人们抛弃对称、树木整形和一潭死水的设计手法,强调园中要有一处富有野趣的荒原,使人们得以寻觅纯粹的荒野,一些乡土植物和灌木,接近自然花园的概念。培根被后人誉为自然风景式园林的预言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要借服从自然去征服自然——培根清教徒诗人密尔顿1641年开始构思、1663年陆续出版完成的宗教叙事诗《失乐园》,被看作是最后一部伟大的史诗。他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将伊甸园描绘成一片自然风光。弥尔顿有关自然和花园的认识对后世的艾迪生等人产生深刻影响,被后人看作是自然风景式造园的先驱。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1608-1674)理性主义者采取从设想出发寻找证据的演绎方法;牛顿学派则从现象观察和实验方法出发,寻找发展演变规律。经验主义者对理性方法的批判,有利于形成非几何化的自然形象。同时经验主义强调的感觉与想象,也为自然式园林的出现奠定了美学基础。17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及洛克与牛顿的哲学思想,也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源。启蒙思想家的基本信念是崇尚理智,认为理智是一切知识和人类事物的指针。领导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反对旧政权,维护理性标准,由此产生进步思想和对传统基督教的挑战。启蒙思想家大多崇尚自然主义。法国政治哲学家卢梭认为文明是对人的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奴役,而自然状态优于文明。主张要回到自然中去,而且是原始的自然之中。3.1哲学思想的影响自然主义在艺术中的反映,便是要求忠实地临摹自然状态,不求改善或美化主题。自然主义思想对造园的影响,就是反对园林中一切不自然的要素。反对把几何形体强加于自然地形之上;反对将树木修剪成几何形体抑制其自由生长;反对用压力强迫水柱喷向天空等等。自然主义者将这些规则式造园手法看作是戕害天性,要将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体现在花草树木上。认为规则式园林是对自然的歪曲,而自然式园林则是人们情感的真实流露。要抛弃规则式园林,首先就要拆除作为规则式园林社会基础的君权思想。一提到凡尔赛园林,就让人联想到绝对君权难以抗拒的意愿。经过仔细安排的园林,都是为了高高在上的君主能够一览无余,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其自恋自大的形象。3.1哲学思想的影响在牛顿学说和洛克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下,英国人在信念上开始出现乐观主义思想,并试图将精神生活法则与自然科学定律结合在一起。英国人重新拾起斯多葛学派的观点,强调所有人都是受自然界规律支配平等的组成部分,寻求安身知命并服从自然秩序支配的理想生活方式。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君主不再是国家的主要管理者,其政治权力大多只是一种形式,君王的威严和光芒都是礼仪性的假象。作为绝对君权象征的法国宫廷文化在英国失去其强大的政治基础,古典主义园林也势必随之遭到抛弃。17世纪发生的宗教狂热,曾使英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18世纪后期的阶级斗争,也使社会一度动荡不安。因此这个短暂的和平时期,让英国人感到欢欣鼓舞。3.2政治体制的转变在宫廷方面,此时的乔治一世来自汉诺威,很少过问英国的国事。乔治二世对艺术缺乏兴趣,尽管更多地投入英国的国事,但在他统治的前半期依然推行沃波尔制定的政策。英国18世纪的园林艺术不再是君王和贵族阶层的特权。无论是属于寡头政治集团的辉格党人,还是属于旧王朝的托利党人,以及有文化的庄园主,都纷纷离开城市去乡间隐居,并耗费巨资整治庄园。新型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追求权力的同时,把园林也作为自身崛起的象征;还有一些没落贵族与资本家联姻,一方面使贵族重新振作起来,另一方面帮助资本家获得庄园用地。他们在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环境中建造庄园,满足其追求理想风景的愿望。3.2政治体制的转变18世纪,英国造园家在努力摆脱欧洲大陆的影响,不再以国外的园林为样板,转而寻求英国自身的园林特点。在汉诺威王朝初期,语言的障碍削弱了国王的影响力,有利于占议会多数派的辉格党首相加强统治权力。辉格党人又是追求自由和宽容等现代思想的先驱,其结果是贵族们远离宫廷,不再追随权贵们的时尚。荷兰园林不再是英国人的造园样板;法国园林成为暴君艺术的象征。英国人不仅在政治上排斥法国人的统治地位,而且在艺术文化方面也要排斥法国的领导地位,尽快在造园趣味上摆脱外来因素的制约作用。崇尚均衡与秩序的法国人难以接受英国人的激情、好热闹甚至无纪律;辉格党人强调自由和宽容的可贵,呼吁将艺术才华留给法国人,召唤属于英国本民族的天才和道德标准。3.3民族主义艺术观18世纪初,遭战争毁坏的田野和森林亟待更新,农林业生产亟待重新组织。此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采取适宜的农业生产技术,阻止了土壤肥力的进一步退化,使得乡村风貌逐渐得到改观。18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国土面貌并没有出现显著变化。1760年之后,有关圈地问题的法律和政策大量涌现,乡村景观也随之出现巨大变化。大范围的圈地放牧,为保持土壤肥力采用的牧草与农作物轮作制,引起了18世纪英国农业制度的进一步改变,使英国的乡村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形成由小树林斑块、下沉式道路和独立小村庄组成的田园风光。乡村景观的改变,对厌倦城市生活的权贵和富豪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在乡村建造大型庄园成为时尚,同时也对庄园中园林风格的
本文标题:[农学]08西方园林史-英国风景式园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4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