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一、文学常识:选自《光明日报》梁衡: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四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和师范教材。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获1903诺贝尔物理奖,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二、写作手法:1、比喻:第3段“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别人摘叶她问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追问和探究精神。2、引用:(1)第4段:引用莫泊桑《项链》中的句子,反衬居里夫人不为容貌所累。对刻画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第6段:引用西方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名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强调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的价值和人生“得到了永恒”的哲理。(3)第7段: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表达了对居里夫人的深情赞美。3、类比:(1)第6段:斯佗夫人。突出居里夫人的发现是科学革命,突出了她对人类的贡献杰出。(2)第4段:宋玉、范仲淹苦读。突出居里夫人”心无旁骛”的执著进取精神。(3)第7段:诸葛亮、毛泽东。突出真正伟大的人是那些在巨大荣誉面前仍甘于平淡,保持谦逊品质的人,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4、对比:(1)青年时期的居里夫人一心求学——朋友女儿做卷卷头。突出居里夫人不为美貌所累。(2)居里夫人为科学事业献出青春——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突出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三、中心,主旨:表现和赞美居里夫人所拥有的崇高的内在美。“居里夫人站在智慧的高地,坚守理性的美丽。”(前言部分摘录)四、其他:1、外在美:白净端庄;眼神坚定,神情淡薄;漂亮庄重,身材修长;男学生仰慕(侧面描写)用意:突出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外表的美干扰的坚定心志(既突出她的内在美)-2-2、内在美:(1)、淡泊名利(2)、追求真理,治学严谨(3)、艰苦奋斗(工作环境恶劣,社会环境恶劣)(4)、持之以恒(5)、忘我执着,不怕失败(6)、有自制力(7)、坚定、自信(8)、科学献身精神3、居里夫人“大志,大求”的体现:(1)爱国(2)对人类作出贡献(科学追求的最高境界)(3)战胜自我,勇于创造(证明自我的价值)(4)证明女性的价值4、题解“美丽”:外在美,内在美“百年”:发现镭十周年(实);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虚)第三课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一、文学常识:选自《守望的距离》周国平: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安静》二、写作手法/艺术特点:反复。这样的反复,作者深切强烈的自然表现,也使文章充满抒情意味。三、中心,主旨:作者感受到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并心存感激,希望保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即使是普通人的生命,也各有其精微和美妙,不可重复。”四、其他:抒情意味:自然的情感流露,感受深切强烈。-3-第四课、边城沈从文一、文学常识:沈从文:现代作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苗族。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二、写作手法/艺术特点: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内心环境描写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3)展示人物性格(4)推动情节发展(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三、中心,主旨:《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用它的形式诠释出了“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四、其他:1、背景:静静的,简单的,恬淡的湘西边境(溪边、老人、女孩、黄狗),当地人们封闭守旧,但古朴善良。2、爷爷与翠翠:爷爷:朴实、以诚待人、善良、宽容、尽职翠翠:美丽、纯真、淳朴、聪慧、温柔善良关系:唯一的亲人(情浓),翠翠帮祖父渡船,两人闲来欢唱,祖父采办年货(融洽)3、翠翠为什么哭:祖父不理会(表层),孤独,渴望感情的抚慰(深层)4、翠翠父母的故事引起翠翠的变化:对母亲的怀念,内心对爱情的朦胧向往。第五课、合欢树史铁生一、文学常识: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病隙碎笔》《务虚笔记》。二、写作手法/艺术特点:托物言情:(合欢树的象征意义)(1)在母亲的照料下,在儿子眼中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儿子视角)(2)在母亲眼中合欢树有儿子的影子,是作者现实生命的投影。(母亲视角)(3)合欢树是往日岁月的见证者。(我们的视角)以乐衬哀:母子欲合欢而不得-4-三、中心,主旨:母爱,无私奉献,我对母亲的追忆,愧疚以及痛心。四、其他:1、作者为什么一直找借口不去看合欢树:渴望想见,却又刻意回避,缘于那无法承受,睹物思人的伤痛。2、我母亲十岁作文第一年轻聪慧、争强好胜、孩子气、漂亮二十岁腿残了白发、全副心思给我治病、到处借书、顶风冒雪推看电影三十岁作品发表去世(49岁)体现了母亲的牺牲自我,无私奉献六、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里柯克一、文学常识:里柯克:加拿大作家,著有《里柯克幽默小品选》、小说《倒退的一生》等。二、写作手法/艺术特点:幽默,讽刺意味浓重三、中心,主旨:本文记叙了“母亲节”这天“我们”全家庆祝的过程,从准备到出游,都是以母亲享受为由,结果母亲不但没得到享受,而且还比平时更劳累,但毫无怨言,赞扬了母爱的伟大和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四、其他:1、人物形象:母亲:以亲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甘愿付出,做出牺牲的伟大母亲。家人:虚伪、自私。七、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一、文学常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法国)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俄国)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欧·亨利(美国)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最后的常春藤叶》-5-二、写作手法/艺术特点:语言风格:采用幽默、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情节留白:设下悬念,留出想象空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含泪的笑”三、中心,主旨:他是艺术区穷苦人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普通的叶子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四、其他:1、主人公(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的作用):贝尔曼。第一次出场:一个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好高骛远(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大),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第二次出场: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第三次出场: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侧面描写)品质: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2、“最后的常春藤叶”对琼珊而言:希望的象征对贝尔曼而言:“绝笔”冒雨画上去的叶子,艺术生涯最后的作品。(表层)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深层)八、邂逅霍金葛剑雄一、文学常识: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家。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二、写作手法/艺术特点:抒情三、中心,主旨:赞颂剑桥给予霍金的人文关怀四其他:1、霍金的“幸”:(1)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可能。(2)他生活在一个个人生活时空得到充分尊重的环境中。(人文关怀)2、作者情感脉络:敬意-----震撼,更感染-----庆幸
本文标题:高一上现代文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4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