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辽宁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辽宁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6年1月-1-第一部分2015年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整体规模结构辽宁大学2015年毕业生共有6691人,与2014年总人数相比减少50人。其中,本科生4755人,硕士研究生1797人,博士研究生139人。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我校本科生就业率为97.25%,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73.45%,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4.89%。(见表1)2015年毕业生中有女生4399人,男生2292人,比例为1.9:1。2015年毕业生中省内生源为3076人,省外生源为3615人,比例为0.85:1。表1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学历毕业数协议就业升学出国其他形式就业自由职业项目就业待就业数本科4755999785579147677510131硕士17977005224401233477博士1391160020021合计66911815837581191889813629二、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一)签约毕业生情况分析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我校毕业生签约单位以企业为主,占总签约单位性质的69.64%。研究生除选择企业就业外,一部分毕业生集中在高等教育单位就业,达到14.83%。(见表2)-2-表2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签约单位性质党政机关高等教育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其他企业本科签约人数648122460345构成比例6.41%0.80%12.21%46.05%34.53%硕士签约人数76121160210249构成比例9.31%14.83%19.61%25.74%30.51%从签约单位地域来看,首先,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多数以辽宁省内就业为主,占总地域分布的58.57%,其中在沈阳就业比率达到30.69%。其次,东部地区就业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本科生大部分集中在江苏、广州、河南等,研究生大部分集中在山东、河南、天津等。(见表3)表3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析签约单位地域沈阳市大连市省内其他城市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本科签约人数2611981416794238构成比例26.13%19.82%14.11%6.71%9.41%23.82%硕士签约人数296421254285226构成比例36.27%5.15%15.32%5.15%10.42%27.69%从签约行业结构来看,金融业签约较多,占总签约行业的26.61%。本科生签约行业前五名为金融业(26.13%)、信息产业(13.21%)、制造业(12.61%)、政府、公共管理(7.91%)、服务业(5.31%);-3-研究生签约行业前五名为金融业(27.21%)、教育业(22.92)、政府、公共管理(19.12%)、信息产业(7.72%)、制造产业(7.72%)(见表4、表5)表4本科生签约行业前十名结构分析表5研究生签约行业前十名结构分析(二)分学科毕业生情况分析2014年毕业生中文科生为4741人,理科生为1950人,比例为2.4:1。其中文科生就业流向相对集中在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4-高校等;理科生就业流向相对分散,主要是银行、信息技术、电子科技等相关企业。表6文科类毕业生重点流向单位、院校流向重点单位、院校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升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等。出国悉尼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华威大学等。表7理科类毕业生重点流向单位、院校流向重点单位、院校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铁路局、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升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出国曼彻斯特大学、德蒙福特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等。-5-第二部分2015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措施2015年,辽宁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并充分结合学校定位和发展要求,构建就业引领工作体系、发展职业专业化的教育体系、完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稳中求进、卓有成效。一、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建设辽宁大学继续在就业工作中实施“一把手工程”,继续发挥“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明确校内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积极成立“辽宁大学大学生就业工作督导团”,针对重点难点,规划方案,监督实施,推进2015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全面开展。二、加强学校就业市场建设针对2015届毕业生,累计举办300家以上用人单位参会的校园大型招聘会2场,中型校园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会600余场;通过应聘方式调查显示,83%的毕业生是通过校园就业市场获得的招聘信息,毕业生们反映,通过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筛选和分类的就业信息可信度高、针对性强、信息量大、值得信任。继续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不仅积极邀请企业进入高校,更加大了与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政府职能部门走进校园,开展讲座、讲解政策、建立联系、促进交流。“辽宁省创业指导专家校园行系列活动”“沈阳市委教科工委留沈工作专题调研会”“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辽宁大学宣讲会”都收到较好的宣传交流效果。-6-三、加强就业信息动态管理建设2015年“辽宁大学就业创业手机客户端(APP)”已进入正式运行阶段,保证了就业创业信息的及时推送,丰富了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内容。同时,全新推出了《就业创业工作简报》,适时实效、信息透明,加大了就业创业宣传力度,加强了就业创业信息的动态管理。四、加强困难毕业生扶持建设我校2015届毕业生中,255人获得了“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援助工程”发放每人500元的求职补贴;98人获得了沈阳市人社局、沈阳市财政局发放的每人500元的求职补贴。学校积极面向社会慈善机构寻求合作,取得良好成效,华民慈善基金会针对2015届毕业生的援助项目于2015年6月前完成。通过该项目,我校100名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2015届毕业生每人获得了3000元就业扶助金及一次就业能力提升的培训。五、扎实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常态化2015年,继续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就业导师一对一”、“创业引领一帮一”、“校企沙龙面对面”、“创新创意展评”、“就业创业讲座”等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的开展。2014—2015学年度,累计举办就业创业指导讲座10余场;与中央电视台《最具影响力》栏目组联合举办的“最具影响力APP创意展评”赛事,吸引了全校100多支学生团队参赛,展现了我校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业热情,受到央视及业内人士的好评。-7-第三部分结合2015年就业情况,促进和完善2016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深入挖掘,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继续把大力挖掘就业岗位、收集岗位信息作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广邀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充分利用自身办学特色和校友资源,组织有针对性、分层次、分专业的小型招聘活动,增强校园招聘活动的针对性;继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入推进学生实训实习工作,针对理工类学科,专业性强,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特点,积极探索与用人单位建立“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模式,并形成长效机制,以凝结稳定、长期的供需关系。针对文科类学生社会培养量大,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实际情况,将继续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采取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精心组织和实施好2016年“三支一扶计划”、“辽西北计划”、“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就业项目,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做好毕业生入伍服兵役的宣传发动工作,力争我校2016年毕业生参军入伍人数比2015年有较大增长。继续推动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开发就业创业素质养成、就业创业实务技巧、专业课程创新应用等有就业创业实践针对性且与专业融合度高的课程体系,形成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群组。聘请就业创业教育领域专家,对我校就业创业教育导师进行相关培训,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8-时加强校企合作,聘请更多的成功创业企业家担任学生创业实践导师,推动“创业引领一帮一”工程开展。深入实施“校企沙龙面对面”工程,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本文标题:辽宁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5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