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高一化学必修二阶段性检测(期中)
高一化学必修二阶段性检测(期中)(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倡导开私家车的人乘公交车上下班B.国家减免小排量轿车的购置税C.政府鼓励科研和生产部门开发、利用太阳能D.加快开发石油以缓解能源紧张问题解析:乘公交车或购买小排量汽车均能降低人均耗能量,A、B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是寻找新型能源,C项合理;石油越开采越少,D项错。答案:D2.(2012·成都外国语学校期中)“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探明氦3储量。下列有关氦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C.3He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D.3He的摩尔质量为3解析:3He原子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核外电子数为2,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中,摩尔质量的单位应为g·mol-1。答案:B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0级大地震造成了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我国除广西外均检测到了放射性物质碘-131(13153I),下列关于碘-131的说法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53B.质量数为131C.中子数为53D.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25解析:由碘-131的符号13153I可知其质子数为53,质量数为131,中子数为131-53=78,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78-53=25。答案:C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解析:A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B中,N2和H2必须先吸收能量断裂旧化学键,再放出能量形成新化学键,由于放出能量大于吸收能量,故B为放热反应。答案:A5.已知:①钾比水轻;②钾的熔点低;③钾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某学生将一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该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钾、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相似,钾比钠更活泼,与水反应更剧烈。钾浮在水面上从而推知①正确;由钾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推知②③正确;由溶液颜色变化推知④正确。答案:D6.(2012·江西会昌中学月考)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乙是负极解析:A中,金属性强弱依据的是失去电子的能力强弱,而不是失去电子多少。B中,金属单质的活动性越强,其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D中,在原电池中,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作负极。答案:C7.在mA+nBp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mol·L-1,B每分钟减小1.5amol·L-1,A每分钟减少0.5amol·L-1,则m∶n∶p为()A.2∶3∶2B.2∶2∶3C.1∶3∶2D.3∶1∶2解析:因为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依据v(A)∶v(B)∶v(C)=0.5a∶1.5a∶a=1∶3∶2,可得m∶n∶p=1∶3∶2。答案:C8.(2012·江苏泰州中学期中)MgF2在灯光下能发出荧光,不溶于水和乙醇,可用于生产印刷纸币的光变色防伪油墨。下列有关MgF2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离子键B.不含共价键C.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属离子化合物解析:因为MgF2不溶于水和乙醇,且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MgF2中只含离子键,没有共价键。答案:C9.(2012·潍坊三县月考)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B(g)2C(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1∶2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nmolB解析:因为可逆反应A(g)+B(g)2C(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达到平衡时,A、B、C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和生成nmolB均属于逆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判定达到平衡的标志。答案:A10.(2010·高考福建卷)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μmol·L-1·min-1和2.0μmol·L-1B.2.5μmol·L-1·min-1和2.5μmol·L-1C.3.0μmol·L-1·min-1和3.0μmol·L-1D.5.0μmol·L-1·min-1和3.0μmol·L-1解析:第8min与第4min时反应物浓度差为10μmol·L-1,t为4min,所以在4~8min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μmol·L-1·min-1,可以排除C、D两个选项;图中从0min开始到8min反应物浓度降低到了原来的1/4,根据这一幅度,可以推测从第8min到第16min应该也降低到原来的1/4,即由10μmol·L-1降低到2.5μmol·L-1,因此推测第16min反应物的浓度为2.5μmol·L-1,所以可以排除A而选B。答案:B11.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合成氨,已知在时间t内,氨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在此时间内,用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45mol·L-1·s-1,则t是()A.0.44sB.1sC.1.33sD.2s解析:v(NH3)=23v(H2)=0.30mol·L-1·s-1;氨气浓度的变化量为0.6mol2L=0.30mol·L-1,因此反应所需时间为t=Δcv=0.30mol·L-10.30mol·L-1·s-1=1s。答案:B12.(2012·新课标全国卷)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解析:首先推断出W、X、Y、Z四种元素分别是H、C、N或O、Ne。选项A,C的原子半径大于O或N的原子半径,A错误;选项B,四种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5+8=18或1+4+6+8=19,B错误;选项C,H与O可形成化合物H2O2,其中含有H—O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H与N可形成化合物N2H4,其中含有N—H极性键和N—N非极性键,C正确;选项D,C与H组成的化合物如石蜡、沥青中的很多固态烃,其沸点都高于H2O或NH3的沸点,D错误。答案:C13.如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了3个,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与c能形成化合物B.氢化物的稳定性:dbC.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cbadD.a、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的关系是:cba解析:因为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是短周期,结合图示结构可确定:元素d位于第二周期,a、b、c位于第三周期。由“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了3个”,可推知元素a是磷(P),则元素b是硫(S),c是氯(Cl),d是氧(O)。A中,P和Cl能形成化合物,PCl3、PCl5等;B中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C中,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PSCl,PSO;D中,酸性:HClO4H2SO4H3PO4。答案:C14.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该电池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多孔电极a、b均不参加电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H2放出的a极为电池的正极B.b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C.正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D.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2+O2===2H2O解析:由图中电子的移动方向a→b可判断,a为负极,b为正极;题中给出电池以固体为电解质且只允许O2-通过,说明正极反应式为O2+4e-===2O2-,而负极区的H2与O2-反应生成了H2O,电极反应式为2H2+2O2--4e-===2H2O,所以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2+O2===2H2O,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15.(2012·成都外国语学校期中)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浮力的变化)()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解析:若杠杆为导体时,该装置可构成原电池,Fe作负极,Fe-2e-===Fe2+;Cu作正极,Cu2++2e-===Cu;故导致A端低、B端高。若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Cu不反应,B端发生反应:Fe+Cu2+===Fe2++Cu,质量增加;故导致A端高,B端低。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16.(8分)H2与Cl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1)H2在Cl2中燃烧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已知断开1molH2中的化学键需吸收436kJ的热量,断开1molCl2中的化学键需吸收243kJ的热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释放431kJ的热量,试求1molH2和1molCl2反应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kJ。解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点燃2HCl,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吸收的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kJ;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时释放的总能量为2×431kJ=862kJ,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放出862kJ-679kJ=183kJ的热量。答案:(1)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生苍白色火焰H2+Cl2=====点燃2HCl放热(2)18317.(10分)(2011·全国卷Ⅱ)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的烟;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⑧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②中烟的化学式是________;(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高一化学必修二阶段性检测(期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6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