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第三单元第14课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征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解析:材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征集制拿走了农民的所有余粮,甚至还包括一部分必需的口粮,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答案:A2.右面漫画《我们将阻止并且严格惩罚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反映了当时俄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余粮征集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解析:1918年,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为了保证劳动力的供给,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规定凡是16~50岁有劳动能力者都必须参加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答案:B3.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挨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明()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使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答案:D4.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是因为()A.认识到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显示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C.新经济政策已成为苏俄(联)工业化的正确途径D.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形势解析:从题干材料看,列宁是要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即认识到新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故正确选项为A项。答案:A5.1921年时,美国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对他说:“你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此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应是()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解析:1921年的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允许外资经济的存在,这也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答案:B6.1919年8月到1920年8月,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全国征购到2亿2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联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共采购到4亿3千3百万普特的粮食。这说明()A.两个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B.两个政策的实施为经济建设募集的粮食不断增长C.两个政策的实施都巩固了政权D.两个政策的实施都为战争募集到了足够粮食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战胜国内外反动势力而实行的非常措施。它保证了军事斗争胜利,巩固了政权。新经济政策则是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战时需要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它的实行巩固了工农联盟,经济有了恢复与发展。正确答案为C。答案:C7.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据“20世纪30年代”“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信息可判断,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C8.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2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应从积极方面作答,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的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全球通史》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材料三1922年4月,包括苏俄和德国在内的国际经济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根据列宁指示,苏俄代表团出席会议的基本任务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常贸易和经济合作。会议期间,协约国拒绝了苏俄的建议。但苏德双方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并按最惠国待遇的原则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等。——《全球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4分)(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三中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的内外政策对苏俄(苏联)的重大意义。(6分)(4)材料二、三中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4分)解析:第(1)问主要是依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来回答;第(2)问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的把握;第(3)问要注意把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形势: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封锁。原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答世界大战也可)(2)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3)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和德国改善关系,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联的政策,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4)实事求是;依据国情和形势采取灵活的政策。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第三单元第14课课时跟踪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7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