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1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历史必修二学案(12)1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预习自学二、本课目标1.课程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⑴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①《》的文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②。⑵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③,④,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⑤。内容⑴重新确立了①、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⑵抛弃了“③”的“左”倾错误方针;⑶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④上来的伟大决策;⑷确定党的工作要以⑤为中心。⑥从此拉开了序幕。意义:是伟大转折;成为实施改革开放和开辟⑦的起点。农村改革1.内容:⑴经营方式: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①。不久,全国普遍实行以②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⑵管理方式:1983年,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③,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④,建立⑤,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意义:⑴使农民有了⑥和⑦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⑧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⑵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⑨的改革。城市改革1.内容:(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2)管理体制:实行①,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②、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3)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③为主体、④共同发展。(4)分配上:实行以⑤为主、⑥并存的分配制度。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⑦机制,增强了活力。过程背景: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社会主义遭到挫折。⑴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①,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⑵1992年10月,中共②召开。提出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③。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④,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⑷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⑤,提出以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⑸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意义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成为世界上①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⑵②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⑶中国不但解决了③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④水平,并朝⑤的新目标迈进。班级姓名学号组号2三、检测反馈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3.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八大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两者的关系实质是一种A.并列关系B.前后关系C.互补关系D.继承和发展关系知识点2经济体制改革★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7.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8.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1992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24000亿元7.18倍--国民收入17400亿元5.78倍48.6倍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显著成效★9.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10.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历史必修二学案(12)311.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知识点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2.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A.社会主义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3.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14.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B.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D.促进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凭票购物年代的购物票(右图)材料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市场运行僵滞,流通渠道单一,供应明显短缺。不少重要商品实行有计划的凭票限量供应。在改革开放初期,买电风扇要凭票,买自行车要托“关系”,只要一传出“涨价”的风声,各大商场立即会出现抢购潮。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材料三今日商品任君挑选(右图)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16.P57【本课测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978198919972003班级姓名学号组号4四、本课要旨五、高考链接1.(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表2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2.(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2)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3.(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学案(1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预习自学(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思想基础③解放思想④实事求是⑤指导思想2.内容及意义:①解放思想②实事求是③以阶级斗争为纲④现代化建设⑤经济建设⑥改革开放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①农业生产责任制②家庭承包经营③人民公社④生产大队⑤村民委员会⑥生产⑦分配⑧平均主义⑨城市2.城市改革:①政企分开②自主经营③公有制④多种所有制经济⑤按劳分配⑥多种分配方式⑦竞争(三)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1.背景和过程:①南方讲话②十四大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⑥公有制2.意义:①经济②社会生产力③温饱④小康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检测反馈1.DACDC6.ABBDC11.ADDB1.【解析】D题眼:“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结束后,他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时说的一番话。5.【解析】C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9.【解析】D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一是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种情况综合比较各项,最可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5.(1)现象:商品供应不足,人民生活不便。原因: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市场上商品供应充足,市场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①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历史必修二学案(12)5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⑤21世纪初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1)展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农村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和城市中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两个方面进行改革。(2)内容和作用:①在农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在城市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主要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通过政企分开、简政放权,通过推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通过改革分配制度等,调动了企业和领导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推动我国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五、高考链接1.B2.A3.D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1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7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