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16)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16)1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一、预习自学二、本课目标1.课标要求: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2.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业走向繁荣影视事业的发展电影事业近代前期近代后期中共创办的④《》、⑤《》、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⑦《》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①改革开放前:⑧《》《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⑨《》《文汇报》等其他类型报刊内容比较丰富。②改革开放后:报刊业欣欣向荣,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的宣传作用,各种专业性的报刊如雨后春笋纷纷创办。⑴建国前:①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①《》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事业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⑵建国后:②和③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电视事业⑴诞生:1958年,④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⑵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在现代生活中⑤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互联网的兴起⑴诞生和发展:诞生于20世纪①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②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⑵特点:它集③、、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④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⑤;它可以高度⑥,双向传受,能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以实现。⑶影响: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⑦、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1)外国人在华办报:始于①,较著名的有②《》和《万国公报》等。(2)中国人自办报刊:19世纪70年代起出现;维新派在报刊上宣传维新思想;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③。中国报刊业呈现繁荣景象。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16)班级姓名学号组号2三、检测反馈知识点1报刊业走向繁荣1.下列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最能表明孙中山先生政治主张的报刊是A.《国闻报》B.《新青年》C.《民报》D.《新华日报》3.在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下列哪份报刊没有为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A.《解放日报》B.《红色中华》C.《中央日报》D.《新华日报》★4.(2007海南卷,14)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知识点2影视事业的发展5.1905年中国人首次自己摄制电影并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这部电影是A.《歌女红牡丹》B.《渔光曲》C.《风云儿女》D.《定军山》6.康有为等人宣传维新思想时不可能使用的传媒形式是A.创办报刊B.上书皇帝C.放映电影D.演讲集会7.1980年平均每百户中国家庭电视机的拥有量还不到一台,到2000年,国产彩色电视机超过了4000万台。出现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的进步B.社会经济的发展C.中外交流发展D.市场体制建立知识点3互联网的兴起8.目前在传统的三大媒介外,20世纪90年代,出现第四媒介,那么第四媒介是指A.多媒体B.三维动画C.互联网D.FLASH★9.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10.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纸杂志D.铁路交通★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①②③④《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16)3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年份当年创刊总数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所占百分比18957342.9%189611763.6%1897494591.8%1898473983%材料二《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汤志均《戊戌变法记》材料三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算起,最初的60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从1874年到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府的压力下,寿命都很短。……——姚福中《中国编辑史》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刊物的封面和内容异彩纷呈。——《历史2(必修)教师用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3)材料四中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一片繁荣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四、本课要旨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16)班级姓名学号组号4五.单元总结:学习本专题时,要抓住一个“变”字,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时间背景主要表现衣食住习俗交通通讯传媒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西方文明开始传入。辛亥革命后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后工作重点转移;改革开放决策;市场经济体制学案(16)——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的答案一、报刊业走向繁荣①19世纪中期前后②中国丛报③民主科学思想④共产党⑤红色中华⑥新华日报⑦中央日报⑧人民日报⑨光明日报影视事业的发展①定军山②工农生活③革命战争④北京电视台⑤看电视互联网的兴起①60②1994③文字、图像④三维动态⑤感染力⑥互动⑦学习三、检测反馈1.BCCDD6.CBCDC11.(1)①中国人自办的日益成为报业的主体②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③寿命大多很短(2)①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②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③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手段;④外国人在华办的报纸客观上提供了借鉴。(3)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单元总结时间背景主要表现衣食住习俗交通通讯传媒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西方文洋布、洋装西式饮花园洋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上海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汽车第一个电报机房;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宣传变法与革命思想的报刊;中国电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16)5明开始传入。食楼度进入中国;冯如制成飞机第一部电话。影事业起步。辛亥革命后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中山装、旗袍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自由,简约文明;社交礼仪;改革历法。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新中国成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勤俭节约、无私奉献长春汽车制造厂;宝成、兰新铁路电讯事业快速发展党报党刊;中国电视事业诞生改革开放后工业重点转移,改革开放决策色彩缤纷,款式多样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京九铁路、青藏铁路;火车机车;铁路提速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报纸;电视普及;互联网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16)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7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