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一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10学年高一地理必修1试卷出卷人:林香飞班级:姓名:本试卷分卷Ⅰ(选择填空题共60分)和卷Ⅱ(解答题共40分)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卷Ⅰ(共7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It’snotjustaplanet,It’sourhome.”这是对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回答1~3题。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A.公转方向与其他七颗行星不同B.质量在八颗行星中最小C.既有自转,又有公转运动D.地球上存在生命2.与地球上出现生命无关的条件是()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C.地球只有一颗卫星D.太阳的光照条件比较稳定3.比地球表面温度更高的行星是()A.火星和水星B.水星和金星C.土星和火星D.天王星和海王星4.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A.酸雨的形成B.月相的变化C.电离层的强烈扰动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5.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大→小→大C.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D.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6.北极圈以内到处出现极昼现象的日期是()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2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高一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7.对某地(30°E、20°N)的正确描述是()A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有两次直射机会B.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间不长C.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D.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热量较少8.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西向东B.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D.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9.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在()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10.通过我国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A.120°EB.东9区中央经线C.120°WD.116°E(通过北京的经线)11.下列地理现象,哪一项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昼夜更替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时差D.物体水平运动产生偏向12.春分日,下列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北京B.哈尔滨C.新加坡D.广州13.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最大的一天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通过下列哪种方式来实现?()A.大气逆辐射B.大气的反射作用C.大气的散热作用D.地面的反射作用1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结果是()A.扩大了气温的日较差B.缩小了气温的日较差C.导致低纬度更热,高纬度更冷D.提高了地表平均气温读下图,分析回答下题。16.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17.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地区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高一地理试题第3页共6页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大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C.10月6日易出现霜冻D.三天中最低气温都出现在子夜下图中,左图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右图表示四个地区的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据此回答18—19题。18.左图中,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b和cB.d和eC.c和eD.r和s19.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与左图中相应的气候类型分布匹配正确的是()A.①—sB.②—dC.③—tD.④—e20.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与太阳直射点的方向一致D.与太阳直射点的方向相反21.下列多雨的气压带有()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2.一月份存在于亚欧大陆上空的气压中心是()A.夏威夷高压B.蒙古西伯利亚高压C.印度低压D.阿留申低压23.右图为北半球某一天气系统图(其中数值为气压值,P1P2P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盛行东北风,②盛行偏南风B.①处受冷气团控制,②处受暖气团控制C.锋面甲为暖锋,锋面乙为冷锋D.锋面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24.当乙锋面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A.连续性降水B.沙尘暴天气C.狂风暴雨D.晴朗天气25、如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叙述正确的是()A.丙为极地高压带高一地理试题第4页共6页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图7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26、如果此图是海陆间循环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海洋的是丙B.目前人类能够干预和环节是③C.③环节可以补充陆地淡水D.②环节为植物蒸腾27、若此图是大洋环流示意图,则叙述正确的是()A.此大洋环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B.①③都是受盛行风影响形成的风海流C.若此大洋环流在太平洋,②为加利福尼亚寒流D.④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表现为降温减湿28.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高于全球平均值B.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增高明显C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气温呈下降趋势D从季节来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2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是一种电磁波,有P波和S波之分B.纵波传播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以下都明显减小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30.莫霍界面是指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读图回答:(10分)(1)此图中表示节气,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纬度___,经度,用字母D在图上标出。(2)此刻A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3)若此日之后,我国白昼渐短,则B是月日;此刻,北京时间是时;再过三个月后,A、B、C三点白昼时间最长的是;32.读“亚洲东部和南部1月、7月的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①低气压低气压赤道陈作允赤道高气压A高一地理试题第5页共6页(1)图1所示,此时为月(1月或7月),图中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此季节宣城的气候特征是。(3分)(2)根据图2中气压分布状况,指出①处的风向是,此季节该季风的要成因是。(2分)(3)据图1和图2分析,东亚季风成因是。(2分)(4)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有()(多选。2分)A.年降水分配均匀B.夏季普遍高温C.雨热同期D.年降水量丰沛33.读下面“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1)在A、B、C、D四处用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2分)(2)比较气温高低:地面A比B的温度_____(高或低);B比D的气温_____(高或低)(3)比较气压高低:地面A比B的___,高空C比D___(高或低)(4分)(4)若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为1月份,则A、B中代表陆地的是______;此时AB地间吹_____风(填风向)(2分)。(5)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_____风。(海风、陆风)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丹麦和哥本哈根简图33题材料二为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2009年12月7日,来自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的谈判代表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会议原定于当地时间18日结束,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ABCDDDD(4)地面A点的气压比高空C高一地理试题第6页共6页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被迫拖延了一天,即便如此,会议闭幕时达成的依然是不具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因而,环保人士批评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十分失败。⑴下列气候资料中,与哥本哈根气候特征相符的是()(2分)⑵有人说,全球变暖将致使这种气候特征减弱。请根据所学知识简单解释。(3分)⑶为抑制全球变暖趋势,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3分)⑷全球变暖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哪些危害?(3分)高一地理试题第7页共6页联考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30*2=60)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CBCDBAAAABCBA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CACDBBABCBDDA二.综合题31(1)春分或秋分0°180E(2)90°66°34′(3)9月23日8C(每空1分)32.(1)1副极地低气压带低温少雨(3分)(2)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2分)(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4)BCD(2分)33(1)顺时针方向(2分)(2)高,高(3)低高(4)B偏北风(5)夜晚陆风(每空1分)34(1)C(1分)(2)全球变暖将使副极地和副热带地区的温度差减小,(1分)那么副热带高气压带相对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压差会减小,(1分)西风带势力减弱,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减弱。(1分)(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分)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发使用新能源;(1分)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1分)(4)①导致生态系统调整,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②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1分)③导致洪涝、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增加;(1分)④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1分)学校: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考号:答题不过此线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联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8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