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1、竞技体育的概念2、竞技体育的构成包含哪些因素?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4、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5、运动训练的概念?6、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7、训练学,项群,专项训练理论的概念第二章1、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2、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3、项群训练的理论意义?4、第二节各项群特点?第三章1、运动成绩的概念?2、竞技水平的概念?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4、竞技能力的概念?5、运动能力的概念?6、训练水平的概念?7、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基本含义是什么?8、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9、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1、训练规律,训练原则的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动机激励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有效控制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系统训练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周期安排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适宜负荷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区别对待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直观教练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适时恢复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3、竞技状态发展规律与大周期划分的对应关系?第五章1、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手段,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的概念2、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程序训练法的概念?4、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5、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概念?6、间歇训练法的概念?7、间歇训练法包含那些?8、持续训练法的概念?9、持续训练法的基本类型?10、变换训练法的概念,类型,特点?11、循环训练法概念,类型?12、比赛的概念?13、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第六章1、体能概念2、运动素质概念3、力量素质4、力量素质的分类?5、最大力量,相对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的概念6、每种力量的大概负荷方向?7、速度素质的分类?8、耐力素质的概念?9、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的概念?10、每种耐力的发展方法是什么?11、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概念?第七章1、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包含哪些内容?2、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3、特长与全面的关系?4、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第八章1、竞技战术,战术意识,战术分类的概念2、例:举例说明集体项目中,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之间的关系?第九章(看概念)第十章1、训练计划的概念?2、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训练的主要特点?3、全过程中基础训练阶段过程中训练的要点?4、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概念?第十一章1、训练方法,手段,负荷的特点?2、比赛的分类?3、依比赛的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比赛都有什么训练学特征?4、年度训练计划中负荷安排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二章1、为什么基本训练周负荷的主要特点是加大负荷?2、训练课结构的概念?3、如何安排综合训练课各种训练内容的顺序?4、教练员的基本素质具备哪些?附36,P37,P38,P159,P167,P323,P355,P380,P406的表要看的运动训练学复习笔记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①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②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③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①运动员选材②运动训练③运动竞赛d.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①竞争性;②规范性;③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②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①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②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③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④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①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②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③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1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②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③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①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②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③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①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②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17.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18.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称训练原理。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0.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力;b.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贯穿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c.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B.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C.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训练学要点:a.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b.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C.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b.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C.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训练学要点:A.保持训练的系统性(a.健全多级训练体制。b.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C.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d.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B.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B.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C.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26.不同训练周期及其主要任务。A.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B.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上去。C.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标。D.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适量恢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27.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科学基础:a.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b.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训练学要点:A.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量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B.渐进式地增加负荷量度(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C.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只。D.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E.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28.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b.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c.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训练学要点:a.贯穿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运动专项、训练对象、训练条件)b.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29.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b.动作技能形成原理。训练学要点:a.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直观教练原则的运用。b.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C.注意直观教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30.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b.调节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训练学要点:a.准确判别疲劳的程度(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测试、心理测试)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31.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3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33.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a.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
本文标题:运动训练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