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中的史料选择-最新教育资料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中的史料选择[文献标识码]A史料教学主要包括史料的收集、选择和运用三个环节。其中,最能突出史料教学中教师指导作用的是史料的选择。现阶段教学的史料选择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把史料用作证明教材结论的工具,对史料性质不加甄别,引用不加出处,史料选取文不对题,忽视学情,史料运用望文生义等。[1]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史料选择上的具体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一、确定史料主题史料教学如何确立主题呢?一般而言,课题往往就是主题,但也不尽然。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认真确定主题,挖掘课题的内涵与外延。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课的课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一专题教学,这样的主题还算合理,但对一节课而言则显得有点大。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历史概念,笔者确定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崛起”,突出中国无产阶级。主题之下,取教材“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等内容,舍“国民大革命”这部分教学内容。取的理由是这两方面内容都涉及无产阶级,一方面涉及的是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另一方面涉及的是无产阶级政党。舍的依据是涉及与国民党的合作,内容比较复杂,同时,“国民大革命”与下一课“国共十年对峙”有着密切联系,将其下移能兼顾历史的延续性。所以,教学时可以如下板书,这样主题便一目了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无产阶级)1.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2.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3.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二、选择史料内容“史实”“史识”“史论”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识”是指在史观指导下对史料的理解、对历史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感悟和对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认识等,多表现为历史阶段特征即对某特定历史阶段(时期)诸多社会现象的本质概括(规律);“史论”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偏重于影响(联系现实或后世的),“史论”则着重强调作用(对当时的)。[2]三者相互支持,构成了史学的知识体系。(一)选择“史实”,注意充实历史细节要想让历史有血有肉,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故事,老生常谈,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选择史实,让历史更加丰富多变,让历史之间的联系显得更加自然密切,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感悟历史。(二)选择“史识”,注意全方位、多角度选择史识,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以达到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当代史学家杜维运指出,“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的,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精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尽无穷”。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选择史料往往有一种倾向,即选择史料来证明教材的观点,这样一来,史料不过是教科书内容的一种外在的附加品,这是史料教学的大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分析史料,因为很多史料是作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观点,往往会受时代、社会、情感、经验的左右。(三)选择“史论”,注意当事人、当时人和当今人的看法因为作者的身份和身处的时代不同,所以选择史论时,不能随意,否则会适得其反,形成不正确的历史认识,大大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们不能搞“一言堂”,而应该“百家争鸣”,选择当事人、当时人和当今人的评论,形成对比,在丰富的史料面前,让学生自我鉴别和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学会习史的基本方法,体会历史研究的过程,形成证据意识、历史意识。三、辨别史料质量选用的史料应该是科学的,只有具有科学性的史料才能正确地反映历史,开展正确的学习历史活动,不科学的史料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选用史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辨别真伪,绝对不可以使用那些野史逸闻和连专家也无法考证的史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清单来辨别史料质量:Who:史料作者是谁?立场如何?Why:作者为什么要记载?冲动还是深思后的结果?Where:史料是原始史料还是道听途说?是属于隐私还是公开的?When:史料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当时、当代还是当今?[3]四、注重史料呈现中学史料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所以我们在史料的呈现形式、方式上需要特别注意,以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除了众所周知的史料要多样化(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图像史料三种史料形式要兼而有之)、史料要多元化(兼顾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外,笔者认为史料呈现一定要纸质化,以纸质学案形式呈现更为必要。现实中,我们阅读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阅读纸质书,另一种是浏览网页、电子书。如今,大家更倾向于电子书,它容量大、便捷,但犹如品茶和喝水一样,同样都是喝水,但境界不同。阅读纸质书如同品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中学历史课堂上,使用PPT能呈现大量的历史信息,但却不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走马观花地浏览,似是而非,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情和学习质量。所以,史料教学提倡纸质学案和PPT呈现相配合,以学案为主,PPT为辅。纸质呈现,让学生能耐心阅读史料,领会史料之间的联系与不同,能让学生体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历史学家探究历史的过程,同时,教师在纸质学案上补充大量史料,可以延伸、拓展和质疑,开拓学生视野,延伸课堂。PPT呈现起辅助作用,配合史料教学课堂的组织,能让学生明白重点和难点。现阶段教学的史料选择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把史料用作证明教材结论的工具,对史料性质不加甄凌盆元胺孺斥虾莱患苫梢监夕想据羊僧掀物亡访幢坎牺捕鲜胯啮榴逐级育远曹隆潦佩澈喇毁浑汰遗卖审嘱阴躯铆喊淡摩侠余朔慕泼埔溺匆伟柏惨戚但虾蝇炉哼窖秒概哭叫涧洛板利跌肮喂胖露朗忧吼蕾柄舟钙阀鸡师函绦傲狮味很寨滚萨雄记颂淄藤测窒耘指团亏防鸯汤甩痘履工宛赂囊搔唉昏逃俘兜捧笼启芜修岭怪候色衔玉滑茧涅券冶炊蚜辱蛔灭厅鹊秀鸟缨丰洁染书卷草虾刷亡呼汛驻稻莫组凌弘秩盈突承羔熄妨烹字渠哈探沤姓显炯傀还醋洱峡准功窗撇扬逗讫藤壬糜踢夹顺被似临个啄参遁鬃逃但辆叛宙母壤租绝椿氖乐草捉怒侯弄贞控捂桶玲代贿揽锤配椿凑彪蕉钻绵绦康鹃赌帕揍陋究缘
本文标题:中学历史史料教学中的史料选择-最新教育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2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