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1)~(3)题。(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D.①飓风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海啸(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解析第(1)题,图中①位于美国西海岸,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会引发海啸;②位于墨西哥湾及大西洋沿岸,距飓风的源地近,且处在飓风的运行路径上;③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且靠近墨西哥湾一带,会受到强龙卷风的影响;④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纬度位置高,距冷高压中心近,会受到暴风雪的影响。第(2)题,飓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暴风雪发生在冬季;海啸发生在地震过后,与白天、晚上无关;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第(3)题,美国被称为“龙卷风之乡”,每年都会形成上千场龙卷风,而且强度较大,这主要和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及大气环流特征有关。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大量的水汽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流向美国大陆。水汽多就容易导致雷雨云,当雷雨云积聚到一定强度后,龙卷风就产生了。答案(1)C(2)B(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2.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解析第(1)题,从图例可以看出,该地区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该区域地形坡度大。因而该区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第(2)题,主要从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安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灾害甲位于美国西海岸,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应为地震。灾害乙位于美国东、南部沿海,临大西洋及墨西哥湾,是飓风影响的地区。第(2)题,针对地震和飓风等自然灾害,应加强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进行防灾的教育和培训,修建防御设施等。答案(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4.下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解析海啸的势力强弱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及海湾形状、海底地形有关。答案(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5.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图1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1)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A.广东B.福建C.海南D.山东(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A.东面B.南面C.西面D.北面(3)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可通过预警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范。你认为泥石流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征兆?解析第(1)题,由图1中台风中心位置可知,福建受影响最明显。第(2)题,由图2可知,22日16时,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且风速最大,因此台风中心应位于该测站的东面。第(3)题,泥石流是一种携带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发生前常常会出现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浑浊等现象。答案(1)B(2)A(3)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浑浊;泉水停止等。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以及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呈西南—东北走向,尤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暴雨集中,植被稀疏易发生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地处两大地震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多泥石流等。C地由于黄河含沙量大,河床高于地面,形成地上河。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春初、秋末易发生凌汛,且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夏季暴雨集中,故C地多洪涝灾害。答案(1)第二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2)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3)C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在春初和初冬有凌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7.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解析第(1)题,由图示折线的变化可知,冰雹发生集中在3、4月,即春季。分析此季节多发生冰雹灾害的原因时需结合题干中有关冰雹形成原因的描述,提取关键的信息——气流强烈升降条件,再结合春季的特点如“春季气温回升快、冷暖气流易交汇”等方面加以解释即可。第(2)题,回答冰雹的危害,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同时提取题干中的信息——冰雹的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加以描述。防御措施可从加强监测预报、提高防范意识等方面进行回答。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8.下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图中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其防洪标准也高,两者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其原因可以从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及受灾体的特点等方面分析。第(2)题,减少洪水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主要措施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包括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修建防灾工程等。答案(1)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9.“地裂缝”是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由于地裂缝活动对建筑物破坏的难以抵御性,地裂缝灾害防治主要以避让为主。西安市是我国地裂缝集中分布区,根据地表出露形迹和多种勘察手段确定,市区的地裂缝带有11条,如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西安市地裂缝分布示意(1)根据材料分析地裂缝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影响。(2)针对西安市的地裂缝危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从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等方面说明地裂缝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影响。第(2)题,从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和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防治。答案(1)影响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影响重大市政设施的设计和建设。(2)①加强地裂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②采取各种行政、管理手段限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③对已有裂缝进行回填、夯实等,并改善地裂区土体的性质;④改进地裂区建筑物的基础形式,提高建筑物的抗裂性能;⑤对地裂区已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⑥设置各种监测点,密切注视地裂缝的发展动向。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小时内,甘肃舟曲的降雨量达77.3mm,位于舟曲的三眼峪沟流域(海拔最高点3828m,最低点1340m)和罗家峪沟流域(海拔最高点3794m,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330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泥石流,冲毁房屋5500余间。材料二图A为舟曲泥石流发生区域示意图,图B为被泥石流损害的舟曲县域。(1)分析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2)说出此次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解析第(1)题,从地形、气候、水及松散物质的存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从泥石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两方面进行说明。答案(1)自然原因:高山峡谷地貌,地势起伏大;(树枝状)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断层发育,岩体破碎,地表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堆积;强降雨天气诱发泥石流的爆发。(2)摧毁水土保持工程建筑;大量房屋、耕地被淹;破坏坡面植被和坡面物质稳定性;由于坝体溃坝,下游易产生洪涝等危害。
本文标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4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