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趣话高中物理选修3第18章燕子结构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趣话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第18章第4节1第4节波尔的原子模型波尔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他是丹麦人,由于对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43年他的祖国受到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逃到瑞典,后乘坐小型飞机到美国。为避免被打下来,飞机飞的很高,不知玻尔是思考问题忘了,还是脑袋太大,没有戴氧气面罩,以至于缺氧昏迷。另外,在逃走时,诺贝尔奖章怕被搜出来,弄了一瓶王水溶解掉。二战以后回国,用其它金属将黄金置换出来,相关组织重新用这些黄金铸造了一个奖章给它。玻尔在美国,积极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是为使美国赶在德国前面拥有核武器。他反对将核武器用于战争。在普朗克的量子论启发下,玻尔提出了氢原子模型的量子化理论,他认为电子是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但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而是只能取某些特定的值,并且不会向外辐射电磁波。这和我们宏观世界的圆周运动不同。如我们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最小半径是地球大气层的半径,大一点可以是任意值,也可以是椭圆。但是,电子的半径就是分级的,如最小是0.053nm,大一点可以是0.212nm,再大就是0.477那么了,中间值是没有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其动能和势能是不同的,原子所处的能量情况不同,动能和势能的和为原子的能量,由于半径是分级的,所以能量也是分级的,这个能量的级别称为能级。能量最低的称为基态,其余的称为激发态,用量子化数来表示各个不同的状态,n=1,2,3……对应的能量分别为E1,E2,E3……其中n=1是基态,n=2,3,4……是激发态。原子处于基态是稳定的,当吸收光子或与其它电子碰撞时,会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下面的状态跃迁,跃迁时放出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出现,这就是物体发光的原理,也就是放电发光的原理。当电子从m态跃迁到n态时(mn),有:hν=𝐸𝑚−𝐸𝑛玻尔的理论可以解释物体发光的现象和氢原子的光谱,原子向上跃迁时,如果吸收的是光子,光子的能量应该正好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如从n跃迁到m,(mn)吸收光子的频率为ν,hν=𝐸𝑚−𝐸𝑛趣话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第18章第4节2如果被吸收光子的能量足以使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越过最高能级成为自由电子,则对光子的能量没有限制,则光子剩余的能量变成电子的初动能,这样就解释的光电效应现象。如果是与电子碰撞,则对电子的能量没有要求,只要碰完以后电子能剩余能量即可。这样就解释了吸收光谱和放电灯的发光问题。对于发射光谱,电子处于某激发态时,向下跃迁,跃迁到下面的哪个状态都有可能,比如,电子处于第4能级,可能出现的跃迁就有一下6种,分别为4→34→24→13→23→12→1后面的三个为二次跃迁或三次跃迁。由于原子是大量的,所有跃迁的可能都会有对于频率的光发出,因此可以形成相应的发射光谱。电子有动能和势能,动能总是正值,势能我们取无穷远处为势能零点,势能为负值,势能的大小为−k𝑒2𝑟,经过计算,势能的绝对值是动能的二倍,两者相加为负值,氢原子基态的能量为-13.6eV,用E1表示,这个单位是电子伏特,是元电荷与电压的乘积,1eV=1.6×10-19J。其余各态的的能量为𝐸𝑛=𝐸1𝑛2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但是对其它的原子就无能为力了,这也是目前人们解释的唯一的光谱现象。另外,玻尔的理论依然是电子的轨道运动,这点还处于经典力学的观点。实际上,电子出现在什么位置是有概率的,可以出现在某区域的任何位置,如果用点子将电子出现的地方描述出来,概率大的点子密集一些,概率小的点子稀疏一些,则形成电子云,电子云的形状本来是化学里面将电子亚层时的东西,现在成为选修,一般很少有选到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趣话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第18章第4节3这是我们平时代表科技的一个图样,但是它是认为电子是有轨道的,因为正确的是电子云的形状,所以这个图片是不科学的。2007年高考第19题.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和E的可能值为A.△n=1,13.22eV<E<13.32eVB.△n=2,13.22eV<E<13.32eVC.△n=1,12.75eV<E<13.06eVD.△n=2,12.75eV<E<13.06eV【解析】若n=1,则是从第5能级上升到第6能级,电子的能量应大于基态到6能级的能量差而小于基态到7能级的能量差,故A正确,C错误。如果n=2,应该是从第2能级上升到第4能级,电子能量应大于第4能级与基态的能量差而小于第6能级与基态的能量差,B错误,D正确,故选AD。2009年高考第16题.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1=0.6328µm,2=3.39µm,已知波长为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1E=1.96eV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用2E表示产生波长为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2E的近似值为A.10.50eVB.0.98eVC.0.53eVD.0.36eV【解析】由公式∆E=hν=h𝑐𝜆,可知波长与能量差成反比,估算一下,可知D正确,选D。[2011]1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激发态能量21/nEEn,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A.143hcEB.12hcEC.14hcED.19hcE【解析】第一激发态为n=2,其能量E2=E1/4,根据∆E=0−E2=hν=h𝑐𝜆可知C正确。本文图片来自百度。
本文标题:趣话高中物理选修3第18章燕子结构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8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