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24米宽瀑布大道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六枝特区落别乡新区建设24米宽瀑布大道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三、设计依据及规范3.1设计依据3.1.1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3.1.3建设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电子文档)3.1.4建设方提供的地质勘察资料(电子文档)3.3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3.3.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3.3.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3.3.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3.3.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3.3.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3.3.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3.3.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3.3.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3.3.9《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四、道路工程设计4.1设计原则4.1.1平面设计原则(1)服从城市规划设计,满足道路红线的要求,保证道路实现其城市交通、等功能,维护城市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2)遵从功能合理,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地物等控制因素,尽量减少工程数量,以获取最大的工程经济效益和最佳的运输经济。(3)根据道路沿线地块功能、性质,结合地形地貌,合理进行道路平、纵设计,为地块整治和开发利用创造条件,提高土地价值。(4)引进交通设计的理念,通过对交叉口的渠化来布置道路平面交叉口细部尺寸,使得交叉口设计更加合理,节约土地资源。(5)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工程建设与城市环境的和谐,确保美化城市艺术轴线。4.1.2纵断面设计原则(1)纵断面设计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综合考虑与相交道路的衔接关系,并有利于道路的排水设计;(2)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顺;(3)结合组团场地平场,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运营经济等长期效益;(4)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5)道路平面、纵断面均衡,沿线环境、景观协调。4.2设计标准序号项目名称采用直规范值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I级城市支路I级2设计年限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交通量饱和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交通量饱和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3设计行车速度30Km/h30Km/h4最大纵坡6.5%10%5最小圆曲线半径80m40m6最小竖曲线半径1000m(凸),1000m(凹)250m(凸),250m(凹)7停车视距≥30m≥30m8荷载等级公路—Ⅱ级;人群荷载:3.5kN/㎡公路—Ⅱ级;人群荷载:3.5kN/㎡9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BZZ-100型标准车10地震烈度7度构造设防6度构造设防4.3平面设计双向两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4m,设计车速60km/h。全线平交口1处(起终点),设平曲线3处,最小平曲线半径80m,按规范设置超高和加宽。4.4纵断面设计本项目位于居住区范围内,纵断面设计除受周边已建或已设计道路控制外,重点考虑与居住地块平场标高的结合,以利于居住地块的综合开发。瀑布大道全线共设4个坡段,道路最大纵坡为3.55%,最小纵坡为0.2%,竖曲线最小半径为1000m。4.5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在考虑道路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性质的基础上,根据以人为本、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择合理的断面形式,并结合景观绿化的要求进行设计。瀑布大道为乡镇支路I级,采用双向两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4m,具体路幅分配为:B=4m(人行道)+16m(车行道)+4m(人行道)=24m。4.6设计标高设计标高为行车道中线处路面标高。4.7路拱横坡行车道横坡:1.5%,人行道横坡:2%。4.8超高加宽方式超高方式为绕路中线旋转。以路中线为超高旋转轴,超高过渡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采用线性渐变。本次设计最大超高2%。加宽过渡段长度采用与回旋线或超高过渡段长度相同的数值。4.9路基设计4.9.1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不能处在潮湿状态。(2)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3)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4)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4.9.2路基设计(1)路基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须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杂质。(2)路基压实采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要求的击实标准。4.9.3路基边坡考虑道路周边地块的开发,路基边坡为临时边坡,采用自然放坡。挖方路堑:挖方高度小于8米的按1:1放坡;挖方高度大于8米小于16米的采用二级放坡,第一级边坡按1:0.75放坡,第二级按1:1放坡,每级高度按8米控制;挖方高度大于16米采用三级放坡,第一级边坡按1:0.75放坡,第二级按1:0.75放坡,第三级按1:1放坡,每级高度按8米控制。两坡段之间设2米宽向外倾斜2~4%的平台。道路里程K0+270~K0+360附近左侧边坡为现状边坡,对坡顶进行削平处理。填方路堤:本着节约造价,考虑周边地块的开发,有放坡条件的填方地段一律采用分级放坡形式,填方高度小于10m按1:1.5放坡,填方高度大于10m采用分级放坡,每级按10m分级,第一级按1:1.5放坡,第二级按1:1.75放坡。4.10路面设计路面设计考虑以下因素:交通量、交通组成和道路等级;道路使用性质对路面温度以及面层的功能要求;重庆市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筑路材料的供应状况;北部新区已建成路面的使用情况。本项目周边地块以居住用地为主,片区路网要承担大量的过往车辆,同时还承担着高新区至人和组团的部分交通量。因而对道路面层的抗车辙、抗裂、抗滑、泌水及耐久等性能要求较高,所以本次设计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具有一次施工成型,路面平整美观、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防滑、噪音较低、灰尘较少、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具体路面结构如下: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上面层厚40mm,沥青混凝土AC-25下面层厚70mm,稀浆封层厚6mm,掺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0mm,掺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40mm。4.11人行道及附属设施4.11.1人行道面层人行道砖采用Cc40灰色透水砖,尺寸为250×150×60mm,盲道砖采用Cc40灰色透水砖,尺寸为300×300×60mm,其下铺设1∶3(重量比)水泥砂浆找平层厚30mm,C20水泥混凝土基层厚100mm。人行道透水砖方块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方块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人行道砖采用挤浆法安砌,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人行道上必须设置应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600mm,在交叉口处须设置残疾人坡道。4.11.2缘石、路边石车行道路缘石规格为150×440×1000mm。预制路缘石采用C30砼,路缘石顶面比道路高200mm,路边石采用120×200×1000mm机制C20砼路边石,植树圈路缘采用120×200×1120mm机制C20砼植树圈路缘。路缘石及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5m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4.12人行公交系统为确保行人安全穿越道路,本次设计的瀑布大道在交叉口处根据具体人流去向加划人行过街斑马线。4.13无障碍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无障碍设计4.13.1盲道(1)人行道盲道砖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2)人行道盲道宽600mm,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3)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4)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等600mm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4.13.2残疾人通道(1)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2)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3)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4)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5)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6)缘石坡道用人行道砖铺砌,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4.14安全设施为保证行人安全,本次设计在填方边坡高度大于2米路段的人行道外侧设置人行道栏杆,在挖方高度大于4米的挖方坡顶外设置坡顶栏杆,以确保行人安全。施工时根据周围地块实际开发情况来决定是否要设置防护栏杆。4.15绿化6#路两侧人行道上每隔5米设植树圈一个,种植乔木。4.16道路竖向设计本次设计涉及到有两处平交口,分别为起终点交叉口,根据已建道路的标高,按照有利于行车和排水的原则对交叉口竖向进行设计。4.17土石方及调配总挖方量为30499.m3,清除表土40228m3,总填方量为187883.28m3。土石方由业主结合周边地块开发情况统一调配。五、施工要点5.1路基5.1.1质量标准土质路基填土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石方路基上边坡必须稳定,严禁有松石、险石;土、石路床不得有翻浆、起皮、波浪、积水的现象;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后,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94≥94≥93≥9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4说明: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上表列压实度要求。路床平整度:±20mm中线高程:+10mm,-20mm宽度:+100mm横坡:±0.5%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挖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填方路基≥30MPa≤310挖石路基≥40MPa≤2405.1.2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5.1.3挖方路基在路堑开挖前作好临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当边坡为石方时,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宜采用综合开挖法施工。在接近设计坡面部分的开挖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对石方路堑,超挖部分应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材料全段面铺筑整平层碾压密实,严禁用土充填。5.1.4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5332101015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510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
本文标题:道路施工图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9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