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2.兼行异染色质:它起源于常染色质,具有常染色质的全部特点和功能,其复制时间染色特征与常染色质相同。3.组成性异染色质:是通常所指的异染色质,它是一种永久性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较恒定,在间期细胞核中仍保持螺旋化状态,染色很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鉴别。4.多线染色体:一种缆状的巨大染色体,见于有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里的某些细胞中。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单体平行排列而成。5.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使染色质中DNA、RNA和蛋白质组成一种致密的结构。6.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称细胞周期时间。7.有丝分裂: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高等植物)。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8.减数分裂: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成熟期进行的,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每个子细胞核中只有单倍数的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形式。9.剂量补偿效应:使细胞核中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基因的个体和只有一份基因的个体出现相同表型的遗传效应。10.相对性状:同种生物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11.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在分子水平上,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序列。形象地说,一对染色体可想象为两条平行线,染色体上一个给定的位置,好比两平行线上的一点或一段,叫做基因座。12.两点测交:每次包括两个基因在内,分别进行3次杂交和3次测交,计算重组率,从而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13.三点测交:将3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取其三杂合体与三隐形体进行测交的方法。14.并发系数: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的比值称做并发系数或并发率。15.野生型:在目前的研究中是把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个体,也就是非人工诱变的,作为野生型,那么它所携带的就是野生型的基因组。16.抗性突变型: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原始菌株发生了对某种化学药物或致死因子抗性的变异类型。17.局限性转导: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局限性或特异性转导。18.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5个阶段而实现其增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19.温和噬菌体: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解。20.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1.转座因子:又叫可移动因子,一类在很多后生动物中(包括线虫、昆虫和人)发现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一段DNA顺序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基因起调控作用,此过程称转座。22.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23.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24.异染色质: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25.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26.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27.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28.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29.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30.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31.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32.显性性状: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33.隐性性状:子一代未出现的另一个亲本的性状,即子一代处于隐蔽状态的性状。34.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35.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36.性连锁(***linkage):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37.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现象。38.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断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叫转导。39.F因子: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40.F’因子:把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叫F∕因子。41.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42.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43.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44.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45.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46.假显性:(pseudo-dominant):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假显性。47.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48.平衡致死品系:两个连锁的隐性致死基因,以相斥相的形式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倒位抑制交换作用,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表型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平衡致死品系,也叫永久杂种(permanenthybrid)。49.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50.染色质或染色体: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洋红、苏木精等)染色的纤细网状物质,现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51.基因位点(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52.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53.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指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11、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限性遗传(sex-limited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inheritance):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54.营养缺陷型:指微生物等不能在无机盐类和碳源组成的基本培养基中增殖,必须补充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物质才能生长。55.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56.完全显性: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57.不完全显性:是指F1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58.共显性: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59.显性转换:显性性状在不同条件下发生转换的现象叫做显性转换。60.基因型: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61.表现型: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62.互补作用:当两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个体表现为一种性状,当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基因为显性或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63.返祖现象:是指在后代中出现祖先性状的现象。64.重叠作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只要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中存在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显性性状,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隐性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65.上位作用: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66.显性上位: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是显性基因称为显性上位。67.隐性上位: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则称为隐性上位。68.抑制作用:指一对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当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却能够使另一对显性基因不起作用。69.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70.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71.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72.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73.干扰: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74.缺失:是指染色体本身丢失了一段。75.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因而引起变异的现象。76.位置效应:基因由于交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的改变现象。77.剂量效应:即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的现象。78.倒位: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某一区段发生颠倒,而后又愈合的一类染色体变异。79.易位: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节段转移的现象。80.假显性:和隐性基因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了,个体就表现出隐性性状,(一条染色体缺失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便会表现出来)这一现象称为假显性。81.假连锁:两对染色体上原来不连锁的基因,由于靠近易位断点,易位杂合体总是以交替式分离方式产生可育的配子,因此就表现出假连锁现象。82.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构成—个完整体系,缺少任何一条均会造成不育或变异。83.整倍体:指具有基本染色体数的完整倍数的细胞、组织和个体。84.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细胞、组织和个体。85.同源多倍体:由同一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含有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同源多倍体。86.异源多倍体:指染色体组来自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的杂种经染色体加倍而来的。87.缺体:缺掉一对或一对以上同源染色体的个体,2n-2或(n-1)”表示。88.单体:缺失掉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89.二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Ⅰ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90.三体:指二倍体的染色体组中多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91.基因连锁:是指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系在一起遗传倾向的现象。其原因是控制两个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造成基因连锁。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连锁基因的定位和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等。92.影印培养法: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常用方法。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圆木柱上,然后把这一“印章”上的细菌一次接种到一系列选择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93.原噬菌体: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94.溶原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胞,也称溶原体。95.转化:指细菌细胞(或其他生物)将周围的供体DNA,摄入到体内,并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96.感受态:细菌吸收外源DNA时的生
本文标题:遗传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9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