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制度 > 郑州市热力总公司用户供热工程建设标准民用-2014年修订出稿
1郑热[2014]86号郑州市热力总公司用户供热工程建设标准(2014年修订)为了提升供热系统,提高供热工程建设水平,更好的适应供热计量的推广对用户供热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要求,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郑州市热力总公司高温热水管网供热的用户新建热力工程。一、热力站工程1一般规定1.1热力站的规模应以确定的热负荷为依据。1.2热力站应设在地上建筑物内。热力站位置宜选择热负荷中心区,应便于一、二次管网布置、安装,并考虑热力站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若热力站设在半地下室,不得设置在居民楼下。21.3热力站应设在车辆方便通行的区域。1.4热力站的供热规模不宜大于20万㎡(供热面积),单个供热系统的供热规模不宜大于10万㎡(供热面积)。单个供热系统的供热规模不应大于15万㎡(供热面积)。1.5热力站的供热半径不得大于500m。1.6热力站与制冷站设在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在空间上分开,以便于供暖和制冷设计和运行管理。1.7站房内冬季供暖和夏季供冷切换用阀门,应采用关断性能好的阀门,建议采用焊接球阀。1.8热力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热水热力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应设2个门。至少有一个门的宽度比最大设备的宽度宽0.5m,能满足设备更换、检修的需要;主要通道的门宽度不宜小于1.5m。1.9热力站的出口应便于设备检修及人员出入。1.10热力站应设独立的电控室,放置监控、配电设备。低压配电室可与值班室合用。1.11热力站值班室位置应邻近站房出入口,若不能靠近站房出入口时,应另设置安全出口,以便于值班人员在紧急情况时逃生。1.12热力站内净高不小于3.5m。1.13热力站不应设置在剪力墙、结构柱等过多的区域,避免对设备、管道布置和人员通行产生影响。1.14设一套供热系统的热力站,供热能力在2万㎡以下,站房建筑面积不小于60㎡;供热能力在2~5万㎡之间,站房建筑面积不3小于80㎡;供热能力在5~10万㎡之间,站房建筑面积不小于120㎡;供热能力在10~15万㎡之间,站房建筑面积不小于150㎡。1.15设两套供热系统的热力站,单个系统供热能力在5万㎡以下,站房面积不小于100㎡;单个系统供热能力在5~10万㎡之间,站房建筑面积不小于150㎡;单个系统供热能力在10~15万㎡之间,站房建筑面积不小于200㎡。三套及以上供热系统的热力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站房面积。1.16大型热力站应设置必要的起重设备,以方便设备的检修。1.17管道及设备高点应设排气装置,低点应设放水装置。1.18热力站内的管道不得阻挡通道,不得跨越配电柜、仪表柜等设备。1.19管道与设备连接时,管道上宜设支、吊架,减少加在设备和管道的荷载。1.20热力站内设备和阀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和检修。位置较高而且需经常操作的设备处应设操作平台、扶梯和防护栏杆等设施。1.21热力站内各种仪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安装在便于观察和维修的位置。1.22热力站内应有良好的照明,配置GC-A防尘防水灯,灯泡功率100w,每盏灯的服务面积不大于15㎡。1.23热力站应设有应急照明系统(逃生指示灯,应急照明)。1.24热力站应配置消防器材,满足配电设备的防火要求,并不少于两台干粉灭火器。41.25热力管道应采用保温性能良好、吸水率低且耐磨损的材料作为保温层,保温层的厚度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1.26热力站应做好减震、防噪。1.27热力站房内不得有架空排水设施。电控室内不得有供暖、给、排水设施。1.28热力站主要设备采用高效节能产品。1.29高档酒店、写字楼、商业等用户在热力站进行供热计量收费时,除一次侧热量表、调节阀、总关断阀等应按照此标准执行外,其他参照此标准执行,但不应低于此标准。2主要设备2.1不同供热参数的供热系统应分开设置。2.2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分开设置供暖系统。大型公建、商业、学校等用户应按功能进行供暖系统区分,必要时热力站分开设置。2.3热力站采用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水泵共用基础的供热机组形式。供热机组采用钢架基础,设备和管件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供热机组包含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电调阀、Y型过滤器及连接管件、阀门、仪表等。2.4供热机组不需自带自动控制器,其功能由统一的远程监测控制柜实现(高档酒店、写字楼采用计量收费时除外)。现场监控系统能与总公司调度中心进行实时通讯。2.5供热机组采用中央布局方式。机组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m。机组与机组或其他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2m;热力站主要通道5的净宽度不小于1.5m。2.6机组和换热器的布置,应考虑清洗、检修的场地。2.7同一个采暖系统的换热器采用同一规格。2.8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板片材质采用316L不锈钢,设计压力不小于1.6MPa,设计温度不小于150℃。2.9单个供暖系统的换热器总台数不应多于四台,供热面积大于5万㎡时不少于两台。当单个供暖系统设置两台及以上换热器时,应满足任一台换热器停止工作,剩余换热器的设计换热量应保障供热量不应低于设计供热量的65%。换热器的单台出力和配置的台数同时应考虑实际运行时的工况。2.10换热机组一、二次侧进、出口应设总阀门。每台换热器一、二次侧进、出口应设关断阀门。2.11除热力公司统一设置备用泵外,每个供暖系统的循环水泵和补水泵均应设置一台备用泵。循环水泵的并联使用台数应能满足系统运行调节的需要,并不应超过4台。同时运行的并联循环水泵采用型号相同的水泵。2.12除与空调系统合用外,二次侧补水方式宜采用补水泵定压的方式。2.13补水泵设在水箱旁。2.14安全阀设置在循环水泵前回水母管上水流稳定的直管段上。62.15热力站内一次侧供水管进热力站后和一次侧回水管出热力站前设总关断阀门,采用焊接全球阀。二次侧回水管进热力站后和二次侧供水管出热力站前设总关断阀门,采用焊接全球阀。2.16热力站设供、回水管总旁通管,小于主管2个等级,设在一次侧总关断阀外侧,采用焊接全球阀。2.17热力站内一次网上总关断阀门的承压密封方向应朝向热源方向。2.18热力站一次侧阀门的压力等级不应小于2.5MPa,二次侧阀门的压力等级不小于1.6MPa。2.19每个供热系统的板式换热器二次侧设供、回连通管,管径小于主管2号,采用球阀,设在板换二次侧进、出口关断阀外侧。2.20板式换热器二次侧设反冲洗用管道和阀门,管径不小于DN40,采用球阀,设在板换二次侧进口关断阀里侧。2.21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设泄水用管道和阀门,管径不小于DN32,采用球阀,设在板换一次侧出口关断阀里侧。2.22热力站一次侧供水管和二次侧回水管均分别设两级除污器。热力站一次侧,第一级设在供水总管上,采用旋流式除污器,当管径大于等于DN200时,若现场位置有限,可以采用容积式过滤器;第二级设在对应每台板换的支管上(或每个供暖系统板换的总管上),采用Y型过滤器。热力站二次侧,第一级设在各供暖系统的回水总管上,采用旋7流式除污器,当管径大于等于DN200时,若现场位置有限,可以采用容积式过滤器;第二级设在对应循环水泵的支管上(或每个供暖系统循环水泵的进水母管上),采用Y型过滤器。第一级过滤器滤网孔径不大于10目,第二级过滤器滤网不大于30目。滤网采用不锈钢。Y型过滤器可以在线冲洗,规格大于等于DN100时,排污管径不小于DN50,阀门采用球阀。2.23热力站设在地下室时,应设机械通风,采用独立的通风设施。热力站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次数可按6-12次/h选用。2.24排污管、泄水管、自来水管、软化水管、补水泵进水管上的阀门采用球阀。2.25热力站内设给水与排水设施,满足系统的冲洗、排污要求。热力站设置独立的集水坑、排污泵。2.26当热力站设置分、集水器时,在每个回水分支上设水力平衡装置。2.27热力站软化水装置带水箱液位控制,具有根据水箱水位自动启停的功能。2.28热力站二次侧补水水质标准应符合《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的规定。3热工检测与控制3.1住宅热力站的一次侧供水管上第一级过滤器后设动态一体型电动调节阀。住宅与商业、公建共用热力站,一次侧供水管上第一8级过滤器后设压差平衡阀,各供热系统一次回水分支上安装电动调节阀;各供热分系统设置静态平衡阀,宜设在供水管上。3.2过滤器、静态平衡阀、电动调节阀、压差控制阀的两侧设压力表;循环水泵、补水泵、板式换热器进、出水口处应设压力表;分、集水器设置温度计、压力表;集水器各分支管上应设压力表和温度计。一、二次侧的供、回水总管和分支管上均应设压力表和温度计。压力表和温度计量程选用合理。3.3温度计采用表盘式双金属温度计。3.4一次侧供水压力测点设在一次进站总关断阀门之后,第一级除污器之前;一次侧回水压力测点设在一次出站总关断阀门之前;每个供热系统二次回水第一级除污器前和第二级除污器前各设一个压力测点,分别用于监测和补水变频控制;二次供压力测点安装在二次出站总关断阀门之前。压力变送器输出信号4-20mA,与管道连接采用针型阀、表弯和三通旋塞。3.5一次侧供水温度测点设在一次进站总关断阀门之后,第一级过滤器前;一次侧回水总关断阀前设温度测点;多个供热系统的每个一次回水分支上均应设温度测点;二次侧回水第一级过滤器前和二次侧供水总关断阀前各设一个温度测点。温度变送器加装保护套管,运行中保证不断流可更换仪表。温度变送器输出信号为4-20mA。热表配套热电阻,直接接入热表,仅用于计量热量。93.6热力站一次回水安装分体式超声波热量表;热力站二次供水安装电磁流量计。热量表和流量计的设计压力不小于1.6MPa;一次侧使用设计温度不小于130℃;二次侧使用设计温度不小于95℃。3.7流量计前后直管段符合设计要求。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流量计前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管径,后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5倍管径。3.8热力站热量测量装置作为计量收费依据时,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3.9循环水泵和补水泵采用变频器控制。采用一台水泵配置一台变频器的方式。变频器功率高于电机功率一个等级。3.10水箱设置独立的液位传感器,采用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变送器本体安装于水箱侧墙附近,输出4-20mA。3.11水箱设置水位开关,安装于水箱补水出口上侧10-15cm位置,并远离补水口,控制水箱水位低于水位开关时自动停止补水泵。3.12水箱设置水浸开关,安装于热力站内集水坑距顶部20cm处,如站内无集水坑,安装于热力站地面5cm处,当站房发生水淹时发出开关量报警信号。3.13热力站设置独立的水表和电表。远程电表和远程水表均通过M-BUS总线通讯接入现场远传监控柜。3.14当压力测点和温度测点设置在一起时,按流体方向先安装压力测点后安装温度测点。103.15设备信号线需采用屏蔽电缆;弱电、强电电缆应分开布线。二、二次网工程1一般规定1.1二次网的管径应以确定的热负荷和水力计算为依据,同时应考虑实际运行工况。1.2管道安装的平面位置、标高、坡度、坡向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1.3二次网的阀门、附件应满足系统的最高工作温度和最高工作压力的要求。1.4供热管网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便于操作,并不应布置在电缆桥架上面。1.5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安装管道的支吊架,保证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1.6供暖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墙处设柔性防水套管;穿越楼板、隔墙处应设套管,套管与管道之间空隙用柔性材料填实;穿地下室防火分区墙时,填充材料应采用防火材料。2主要设施2.1二次网宜采用支状布置。2.2二次网宜采用架空敷设。2.3架空敷设管道受热膨胀宜采用自然补偿方式,必要时可以设补偿器,补偿器采用波纹补偿器。112.4设置自然补偿和补偿器时,必须设置相应的固定支架,需要时设置导向支架。2.5采暖、空调系统最不利用户的资用压头,应考虑用户系统安装过滤装置、计量装置、调节装置的压力损失,且不应低于50kPa,不宜低于70kPa。2.6二次网、室内系统管道上阀门、补偿器、附件的
本文标题:郑州市热力总公司用户供热工程建设标准民用-2014年修订出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1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