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郑魁山教授,1918年12月生于河北省安国县的针灸世家。从16岁随父著名针灸专家郑毓琳先生学医,系统学习了《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中医经典。20岁时学成行医于安国、保定等地,1943年赴北平行医,1947年考取中医师,独立开业。1951年从国家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与同道栾志仁等针灸界同仁创办北京广安门联合诊所,任针灸顾问。1951—1953年协助北京中医学会创办北京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和针灸门诊部。1952年受国家卫生部派遣任赴山西医疗队队长。1954年任华北中医实验所针灸主治医师,并受聘在政务院(国务院)医务室为中央首长诊疗疾病。1955—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任主治医师兼第三研究室负责人,从事传统针法研究。1957年与北京协和医院协作研究“视神经萎缩”,任副组长。1960年与协和等10个医院协作研究“经络实质”,任组长。1956~1966年分别在中医研究院高师班、国际针灸班和前苏联、印度、朝鲜等外国专家班任教。1970年调到甘肃省成县医院,任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2年调入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要从事教育工作,1985年与其他同志一道共同创建了针灸系,并任针灸系第一任主任,后因年事已高改任名誉系主任、教授。1992年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创建了学院唯一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其担任研究生导师组组长。1993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管理局从全国遴选为有独到临床经验和技术特长的名老中医,作为师带徒的指导老师。主要贡献:郑魁山教授在60年的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实践活动中,对针灸理论追本溯源,对古老的针灸传统针刺手法孜孜以求,推陈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他以祖国医学八纲辨证、八法治病的理论原则为指导,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医疗经验创立了针灸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针刺治病八法”,给古老的针灸医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他擅长应用传统针法治疗急症、重症、难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针刺方法,如“穿胛热”、“温通法”、“过眼热”、“关闭法”等不胜枚举,对传统针法进行了独创性的发展。他努力探索针灸配穴和针法的应用规律,十分注重总结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对“烧山火”、“透天凉”等针法去繁就简,精心提炼,使之在临床更为实用有效。他所创“热补法”、“凉泻法”的针刺手法,在临床操作上简便易学、易行易效,该针法的实验研究课题,获甘肃省科技成果奖。用“‘热补法’治疗视网膜出血的临床研究”课题,获卫生部科研成果奖。“烧山火’针法对家兔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论文,在1996年10月获美国96’国际传统医学学术会议杰出论文奖。“针刺温通法对实验性家兔血瘀证的研究”,1997年11月在北京世界针联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进行了论文宣读,并载入《大会论文汇编》。郑教授对古代“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也有深入的研究。为了使前人经验发扬光大,方便后学,在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体会,研制成袖珍“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临床应用盘”。此盘具有携带方便,使用简便的特点,有“纳子法”、“纳甲法”、“灵龟八法”三种优选取穴治病的用途,并且不用推算即可找到60年每日的“花甲子”及当日当时的开穴,给针灸医、教、研提供了简便准确的工具,也为时间医学和针灸、中药等疗法探讨优选法创造了条件。在迄今为止的数十年医、教、研工作中,郑教授可谓学验俱丰,桃李满天下。他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或先后修订再版13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78年9月、1988年12月和1990年10月出版了《针灸集锦》及修订本,本书原版于1983年在日本京都中医学研究会翻译成日文出版;1983年2月、1988年4月、1989年9月、1995年3月先后出版《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及3次修订再版,本书于1989年2月和1992年1月在台湾千华出版社以繁体字出版及再版;1995年7月出版了《针灸补泻手法》精装本,本书在1996年获西南西北地区和甘肃省优秀图书奖;《针灸补泻手技》于1991年7月在日本用日文出版;《点校•针灸大全》1987年4月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他的“传统针灸取穴法”、“传统针刺手法”被录制成录像片,供学院针灸教学使用,并获甘肃省高校优秀成果奖、西北五省奖和北京中国中医药博览会神农杯优秀奖;其演示的《针刺手法一百种》教学幻灯片和所撰《针灸问答》一书分别于1987年9月和1993年12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针灸精华》录像片1993年由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并于1997年5月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由于郑魁山教授在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中的成绩显著、贡献突出,1988年获甘肃省园丁奖,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奖,1992年获甘肃省1991—1992年度皇甫谧中医药学基金一等奖。在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郑魁山教授对针灸医学的卓越贡献和高超医技使他蜚声国内外,先后有《现代中国针灸、气功100名人》(日本谷田书店1989年11月出版)、《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大辞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及《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等国内外十多种大型典志中刊载了他的医学成就和事迹。近十多年来,已有瑞士、瑞典、挪威、荷兰、英国、日本等国数批来自不同国度的专家学者及留学生先后向他拜师学艺,他还先后多次应邀赴日本、新加坡、美国、墨西哥等国进行访问讲学和医疗指导;他多次参加国内外有关会议进行学术交流,1987年11月在北京参加“世界针联第一届针灸学术大会”、1991年10月在北京参加“世界针联国际针法灸法现场交流会”等会议,并担任执行主席。近年来,郑魁山教授正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传统针刺手法实验及临床应用”的科学研究,在迩暮之年仍在为繁荣祖国针灸医学事业做着应有的贡献。启蒙方式:启蒙老师:郑毓琳行医领域:中医专长:针灸初学医时文化基础:1家教5年2私塾5年师承渊源:1934年至1934年师从:郑毓琳理论渊源:《内经》《难经》生平简介:郑毓琳,男(1896~1967),河北省安国县北娄村人。自幼跟随其叔祖郑云祥学习针药。后拜其舅父曹顺德为师,又拜博野县南白沙村霍老顺为师,霍老先生于针灸、气功颇有造诣,尽得其传。1953年郑氏与长子郑魁山在北京开设中医诊所,1954年3月应华北中医实验所邀请为针灸医师,同年10月至临终一直任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三室主任。郑魁山、李志明、尚古愚、王德琛、吴希靖、杨润平、魏明丰、金仁琪等10余人,先后拜郑氏为师,并协助郑氏整理10余篇论文发表,如针刺治疗视网膜玻璃体出血的疗效观察(1958年获卫生部奖),针刺热凉补泻手法治疗痹症102例疗效总结等。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郑氏注重热凉补泻手法,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临证针刺八法,施针时重用左手,左手与右手互相配合,认为得气和气至病所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他提倡针刺与气功相结合,主张临证取穴,穴少而精,治疗中风半身不遂、胃脘痛、哮喘、崩漏、小儿积滞等疑难杂证疗效满意,针治眼病尤有独到之处。影响最深的关键因素:1.深厚的中国古文化底蕴严父即严师,郑老幼承家学,在家父的严格管教下,熟读四书五经并习练书法,系统学习了《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中医经典。出师时,其父只给了他一把雨伞,一个灯笼,意即:病家相求,无不既往,虽天色漆黑,雨雪载道,路途遥远,亦不为止。2.扎实的基本功其父郑毓林先生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强调气功与针刺手法的结合,认为练气功是针灸医生的一项基本功,强调练肩、肘、腕三关,以利气的通畅,强筋壮骨,使肢体灵活,施针时左手推按有力,刚柔协调,揣穴准确,力量持久;右手进针迅速,动作灵巧,得心应手。并总结出一套与气功相结合的独特“练针法”,严格要求,习练基本功。3.师承祖业郑氏家传手法,是其父毓林公改进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之后,又从古代繁琐复杂的针刺手法中,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简化而来的常用手法,具有简便、易学实用、效速的特点。治病秘方,是根据郑氏几代人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的疗效显著的针灸手法与配穴。郑魁山教授通过勤学苦练,继承了郑氏家传手法和治病秘方。打下了治学的坚实基础。查看全部学术流派承传(古代):主宗医家:徐风、扬继洲学术流派:穴法手法并重派学术成就:徐风著《针灸大全》一书,其针灸学术特点为:1.飞经走气,补泻捷法说。重视针刺手法。2.按时选穴,灵龟飞腾针法说。徐氏推崇按时选穴的学说,并对此有所发展和创造。扬继洲著《针灸大成》一书,其对针灸医学造诣不凡,主张针法灸法并重,穴法手法并重,对针刺得气、手法、透针法、疗程、晕针等问题,也有不少发挥。查看全部启蒙教材:经典著作《针灸大成》主研医籍:书名:《内经》、《难经》版本:第一版出版者: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月:1962-06查看全部涉猎各家:书名:《甲乙经》版本:第一版出版者: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月:1980-01或杂志名:主办:查看全部其他学习资料:《针灸大全》、《针灸聚英》、《嫠正按摩要术》、《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中国针灸穴位通鉴》、《中华针灸学》
本文标题:郑魁山成才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1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