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辩证法专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辩证法专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一、复习要求:1.理解并掌握事物发展的原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2.理解事物发展的状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3.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二、基础知识:1.填空(1)哲学上把叫做内因,叫做外因。(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事物的是事物的发展的,决定着事物的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的作用;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作用。外因通过起作用。(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念,就要求做到。(4)在哲学上叫做量变,叫做质变。和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作准备,就不会有发生。量变是的。事物的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是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要求我们要,,。(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道路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与的统一。(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主张的观察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看问题。2.基本问题:(1)内外因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2)质量变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新事物为什么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2(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根本分歧是什么?三、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劳动者技能素质与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失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是实现再就业的燃眉之举。这说明A.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C.价值观对人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D.要充分重视内困的作用,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2.如图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外因有时也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B.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外因偶尔也会单独起作用3.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邵)的现象,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中部6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导致“中部塌陷”的原因,一个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政策缺陷”。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B.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系之中C.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D.社会意识制约并决定着社会存在鲁迅说:“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是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所向往的目的地。据此回答4—5题。4.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速度的快慢足无所谓的B.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C.事物的嗟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5.上题中鲁迅这句话给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启示是A.要坚持适度原则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要重视量的积累D.要善于抓住机遇6.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从农业内部讲,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这说明3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C.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D.只要有事物的量变,就能引起质变7.全国工商联主席黄盂复指出,所有制结构调整是一盘棋,应该认真研究所有制结构中国企、民营、外资的合适比例,三角架构最稳妥。这说明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B.结构调整就可以推动事物发展C.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8.“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总是要向前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件的统D.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9.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和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黑格尔的话说明的哲理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B.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外因C.质变离不开量变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饱经忧患,然而他最终仍然振作起来,发出了“要扼住生命的咽喉”的坚强呼声,创作出《第九交响曲》等许多不朽的作品,这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的质变D.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11.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A.形而上学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形而上学否认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形而上学否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却说:“遣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据此回答12-13题。12.上述两种观点A.前者属于辩证唯物土义观点,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前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后者属于唯物主义观点C.前者属于辩证法观点,后者属于形而上学观点D.前者属于形而上学观点,后者属于辩证法观点13.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反映了A.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B.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4C.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D.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14.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表明A.坚持了辩证法也就坚持了唯物论B.唯物辩证法要比唯物论重要C.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的D.唯物论要以辩证法为基础15.从根本上说,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捏因为A.形而上学歪曲客观事实,最终使主客观分离,违背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B.形而上学是从主观出发看问题C.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D.形而上学用孤立、片而的观点看问题16.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有关国家宏观调控问题时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绝不能半途而废,当然我们将更加注重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采用经济机制的调节和经济手段的调节”。“行百里者半九十,绝不能半途而废”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具有特殊性B.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17.世界倡导远离烟草,而市场上的戒烟药物比比皆是,但要真正做到远离烟草,最终要靠自我的决心和毅力。材料中蕴涵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19.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20.两广自古产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清甜可口,但进食过多则易患“荔枝病”。这说明A.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要一分为二地看待B.饮食要注意适度原则C.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D.为防微杜渐,应尽量少食荔枝521.2005年11月8日,中美双方代表终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最终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中美谈判的过程蕴涵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发展就是质变,质变就是发展22.宋楚瑜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昨天听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有雷阵雨,但今天到清华大学来,看到这里是风和日丽,拨云见日。这象征着两岸关系一如大家的希望,也会雨过天晴,拨云见日。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A.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办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C.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D.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23.对待外来文化,我们既要反对一昧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C.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2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丁天,天不变,道亦小变”的观点,反映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刘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二、不定项选择题25.“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平常的机遇变成良机。”这说明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可有可无的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6.中央确定“中部崛起”新的发展战略,中部6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此有人就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态看待“中部崛起”:中央决心这样大,“崛起”一定会轰轰烈烈,中部地区将出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新形势。这种观点从哲学上看A.没有看到量变的长期性、复杂性B.没有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C.没有看到矛盾的客观性、复杂性D.没有看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7.倡导和实践绿色消费.应当统筹安排,防止矫枉过正,防止“绿色消费”变成“绿色消耗”、“绿色浪费”。这一说法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有6A.坚持联系的观点,避免孤立地看问题B.坚持适度的原则,防止过犹不及C.坚持矛盾的观点,防止片面性D.树立正确观念,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8.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经过从动物实验到人体的长期反复过程,1942年,青霉素成为人类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但是,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之后,人们又发现了金霉素等,形成了抗菌素家庭。这表明A.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B.新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C.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D.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29.有人认为,要彻底铲除国际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不是容易的事,仅靠武力是不够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具有更深刻的意义。从哲学上看,这种认识A.坚持两分法,防止了片面性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C.坚持了内外因关系原理D.坚持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30.生活在一个高朋良友的圈子里,大家互相砥砺,同心向善,久之,自己也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混迹于一个坏人成堆的圈子里,沾染许多恶习,久入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最后自己也一同堕落。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外因有时对事物发展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B.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C.要坚持适度原则D.要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自觉克服和尽量避免不利联系3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中部地区要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这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的32.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轻快发展。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A.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733.《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一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B.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特殊性C.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D.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特征之(三)简答题34.在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
本文标题:辩证法专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3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