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验证高效性。①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组:底物+生物催化剂(酶)→检测底物分解速率对照组:底物+无机催化剂→检测底物分解速率②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催化剂种类。2、验证专一性。①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种底物+与实验组相同的酶液→检测→底物不被分解或者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同的底物+另一种酶液→检测→底物不被分解②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不同底物或者相同底物中加入不同的酶液。3.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反应原理:淀粉淀粉酶麦芽糖碘液碘液________________(2)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___________,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_____及___________来判断酶的活性。蓝色无蓝色出现淀粉的水解蓝色蓝色的深浅7.完成下列关于鉴定淀粉酶活性的实验设计,并解答有关问题。(一)实验目的:探究某α-淀粉酶的活性。(二)实验原理:淀粉是非还原糖,在淀粉酶作用下能水解成。此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填颜色)沉淀。通过比较该α-淀粉酶和已知正常有活性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以鉴定出待测淀粉酶的活性。(三)实验材料和用具:略。(四)实验步骤:(1)配制一定浓度的正常淀粉酶溶液(甲)和相同浓度的待测α-淀粉酶溶液。(2)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A、B。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糊,再往A烧杯中加入适量甲溶液,B烧杯中加入。(3)适当时间后,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各加入A烧杯中的溶液2mL。另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B1、B2,各加入B烧杯中的溶液2mL。(4)。(5)。B1B2结论第一种可能第二种可能第三种可能(五)已知试管A1中溶液为褐色,试管A2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在表中写出试管B1、B2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论B1B2结论第一种可能蓝色无砖红色沉淀待测α-淀粉酶完全失活第二种可能蓝色有砖红色沉淀待测α-淀粉酶保留部分活性第三种可能褐色有砖红色沉淀待测α-淀粉酶活性正常【实验步骤】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试管3底物控制2mL可溶性淀粉溶液温度控制60℃热水沸水_____酶控制1mL相同温度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试剂控制等量的_____观察指标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块碘液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4.pH对酶活性的影响:(1)反应原理:2H2O2过氧化氢酶_______。(2)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_____________,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产生量的多少。2H2O+O2氧气的生成量4.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试管3底物控制2mL3%的过氧化氢溶液pH控制1mL蒸馏水1mL5%的HCl1mL5%的NaOH酶控制2滴过氧化氢酶溶液观察指标气泡的产生量1.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为什么一定不能颠倒顺序?提示:若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颠倒顺序,会在调节温度或pH的过程中,酶先将底物分解,导致实验失败。2.实验中所用酶的来源不同,其最适温度相同吗?试举例说明。提示:不同。常见示例:若淀粉酶为市售的α-淀粉酶,其最适温度为50~75℃;若淀粉酶来自人体或生物组织,则最适温度为37℃左右。3.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什么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在选用淀粉酶分解淀粉时,为什么不选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提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自身会加快分解。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但实验需要控制温度。4.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提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水解程度。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5.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内,为什么不能继续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提示:唾液淀粉酶的pH在6.2~7.4,而胃液的pH在0.9~1.5,在胃中唾液淀粉酶失活,并以蛋白质的形式被胃蛋白酶水解。解读生物实验设计原则1.对照原则:对照实验是除了一个因素之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按照对照内容和形式不同,通常分为四种类型:(1)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例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2)自身对照: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看清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3)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其他组别的对照组。(4)条件对照: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通常施以条件因素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施以实验因素的对象组为实验组。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习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乙组为条件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2.单一变量原则:所谓单一变量原则,就是要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的作用,以确保实验变量的唯一性。(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①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条件和因子,是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变量。②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或应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或发生变化的变量,应具可测性和客观性。(2)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又称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是指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3.等量原则:实验中要做到“单一变量”(即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需注意等量原则,即:(1)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2)实验器具要相同。(3)实验试剂要相同。(4)处理方法要相同。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填写ATP的结构概念图:腺苷磷酸基团A—P~P~P2.ATP和ADP的相互转化:ATPADP+Pi+能量(1)下列需要A过程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___。①主动运输②生物发光、发电③肌肉收缩④淀粉合成⑤大脑思考⑥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2)进行B过程的生命活动和场所。①生命活动②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①②③④⑤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_________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3)进行B过程的能量来源和去向:①来源:_____和有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②去向:用于形成ATP中的___________。光能高能磷酸键考点三ATP的结构与功能1.ATP的结构及组成部分的含义:2.ATP和ADP的相互转化:(1)ATPADP(2)ADPATP能量来源: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能量去向:各项生命活动反应场所:生物体的需能部位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能量去向:形成高能磷酸键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3.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转化场所常见的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消耗ATP: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如物质运输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核糖体消耗ATP:蛋白质合成细胞核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高考警示】ATP、DNA、RNA、核苷酸结构中“A”的含义辨析(1)ATP结构中的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2)DNA结构中的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3)RNA结构中的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4)核苷酸结构中的A为腺嘌呤。可见,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含有腺嘌呤。2.酶的特性:(1)高效性。①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组:底物+生物催化剂(酶)→检测底物分解速率对照组:底物+无机催化剂→检测底物分解速率②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催化剂种类。(2)专一性。①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种底物+与实验组相同的酶液→检测→底物不被分解或者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同的底物+另一种酶液→检测→底物不被分解②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不同底物或者相同底物中加入不同的酶液。
本文标题:酶与ATP-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3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