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二00九年三月2编写:王金亮荆臻校对:审核:批准:1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90203)1.本专业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新兴技术、新型装备在不少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的落后设备也正在进行重新改造。随着电子测量技术的不断提高,智能检测产品的不断普及,智能仪表和智能仪器的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人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生产第一线的电气设备检测维修技术人员和电气设备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急需电子测量技术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具体行业需求可划分为:1.电力行业企业:从事电力行业电气测量系统及测量仪表配置、安装、调试、校验工作。从事电能计量工作及计量仪表的日常维护运行管理工作。2.工矿企事业等用电单位:工矿企、事业单位办公楼、车间的低压电器设备安装、维护、管理工作。3.电气仪表生产企业:电测用仪器仪表的生产、安装、调试、维护、质检工作,以及国内外相关企业办事处技术代表和市场开拓工程师。本专业针对市场需求的方向,结合国家对技能人才的改革方针及本系设立该专业以来取得的宝贵经验,我们将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专业应用性和针对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供用电领域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是集现代电气测量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仪器仪表相关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目标是培养适应中、小型变电所及配电网的电气运行和供用电部门的用电检查、计量检测,兼顾安装检修技术管理以及一般电气工程设计的工程技术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努力实现以“就业导向、电力行业需求导向”为核心的转变;注重职业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逐步推行“双证书”培养制度。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应具备以下规格:(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思想道德高尚,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及一定的审美能力,达到大学生的基本文化基础标准;(2)握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应用基础,具有本专业信息查找和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较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知识。(3)具有初步的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养成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2惯;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4)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本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知识、电子知识、计量基础、电子测量与控制等基础知识。(5)掌握电气设备及系统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机、电、计算机结合的现代化测量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6)掌握电力系统供配电的基础理论知识,能按技术、工艺要求接线,具有对供配电能系统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运行、计量的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7)具有相应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3.本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现代工程意识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有电气测量系统和设备的使用,研发和维护能力;具有电能表、互感器的维护和检定能力;具有现场计量诊断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设备营销与售后服务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与合作能力。表1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电测系统及设备运行维护岗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现场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一些基本设备的操作,相应设备及系统的电测部分的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能力电能计量以及实验室检定岗熟悉工厂变配电测量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能识别二次回路图,具备接线、按规程检定能力电测设备技术改造设计岗具有单片机与电子电路设计的应用、开发能力;具备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开发能力和电气回路设计能力电气设备销售或售后服务岗具有电子设备的原理、识图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表达能力及营销能力4.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岗位涉及电气测量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测量系统设计与升级改造等,主要从事发、供电企业电气测量设备的运行、检修、安装、调试及制造企业的电气测量设备和智能仪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设计等工作。各主要工作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如表2所示表2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电测系统及设备运行维护岗安装电子测量系统或设备;对系统或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及管理,使其达到规定的标准电能计量以及实验室检定岗对互感器、电能表、电测仪表等设备使用;对实验室以及电厂、变电站现场计量用被检设备进行按规程检定3电测设备技术改造设计岗对一般生产用电气设备进行改造和提升;对电测设备的线路改进、改造电气设备销售或售后服务岗销售电气控制系统或电测设备,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已售设备进行相关维护和维修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学制为全日制3年。根据电子测量及仪器专业职业工作岗位和典型任务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为目标,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为途径,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课程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机综合与必要调整,职业能力领域课程强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序化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模式。按2+0.25+0.25+0.5的模式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第一、二学年和第五学期的前半学期完成对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五学期的后半学期进行校内的综合实训,第六学期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三、本专业毕业标准1.修满2500学时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并成绩全部合格。2.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初级)考试并成绩合格。3.参加山东省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三级考试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4.获得本专业所列职业资格证书之一。5.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并成绩合格。四、本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1.本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依据本专业就业岗位素能要求,开发基于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本着主动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全面教育观和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观,将学生全程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素质教育、创业教育、技能培养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归纳和重构如表3所示,根据本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确定本专业的核4心课程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描述和培养能力详见表4。表3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安装电子测量测系统或设备测量设备运行维护1.电工技术与实训Ⅰ2.电工技术与实训Ⅱ3.应用电子技术4.电机原理及运行5.自动控制原理6.电力工程7.电能计量技术8.单片机原理及接口9.智能仪表10.信号分析与处理11.电子测量技术12.电子测量技能训练13.嵌入式处理技术13.职业技能鉴定与综合实训14.电气CAD实训15.变电站仿真实习系统或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及管理,使其达到规定的标准互感器、电能表、电测仪表设备接线与使用电能计量设备使用与检定实验室计量用被检设备进行按规程检定电厂、变电站现场的电能计量设备进行现场检定生产用电气测量设备进行改造和提升电测设备技术改造对仪器、智能仪表换代升级电测设备的线路改进、开发电气测量系统或设备销售电测设备市场开拓已售设备进行相关安装和维护电测设备售后服务设备进行相关维修依照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完成由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转化,主题学习单元归纳为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这两部分课程在2+0.25+0.25学期完成(表5);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获得、考取各类技能资格证书(表8)。完成表5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按学期分配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具体教学进程如表7所示。图1本专业课程开发流程图结合本专业的工作任务进行具体能力分解重构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领域分解到部分核心学习单元(课程具体内容)5(1)专业学时分配表表6专业学时分配表学习领域课程门数学时分配学时学时比例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课程1062824%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22180370%能力拓展课程31406%总计352571100%(2)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应课程及实训环节对照表表8电子测量技术与仪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应课程及实训环节对照证书类别名称等级支撑课程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电测仪表工初级、中级电工技术与实训、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嵌入式处理技术智能仪表、电能计量技术电子测量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与综合实训电能表校验工初级、中级电工技术与实训、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机原理及运行电力工程、信号分析与处理电能计量技术、职业技能鉴定与综合实训注:表中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可根据就业需要考取其中之一。3.教学计划实施说明(1)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课程依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开出,建议两课、英语及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分配到前三个学期。(2)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按要求提交专业综合实训报告及实习单位评价。(3)在教学过程中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电力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消防知识、急救知识等方面的职业素质教育,养成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优秀品质,做遵章守纪的模范。(4)本专业教学总学时为2571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为1473学时,占整个教学过程的比例为57.3%。
本文标题: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