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选修3-4《波的特有现象声波超声波》高考小试
1/6波的特有现象声波超声波高考小试1.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C.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2.如右图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200m/s.则有()A.图中质点b的加速度在增大B.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4cm,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零C.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另列波的频率为50HzD.若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该波所遇到障碍物的尺寸一般不小于200m3.(2010年正定中学)如右图所示,甲、乙两平面波是振幅相同的相干波.甲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乙波沿y轴正方向传播,图中实线表示某一时刻的波峰位置,虚线表示波谷位置,以图中正方形中央的a、b、c、d四点的振动情况,正确的判断是()A.a、b点振动加强,c、d点振动减弱B.a、c点振动加强,b、d点振动减弱C.a、d点振动加强,b、c点振动减弱D.a、b、c、d点的振动都加强4.2/6(2010年湖北黄冈)如右图所示,S1、S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1、S2在空间共形成6个振动减弱的区域(图中虚线处),P是振动减弱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A.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1.5λB.两波源之间的距离一定在2.5个波长到3.5个波长之间C.P点此时刻振动最弱,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强D.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传到P点5.如图所示,S1、S2是弦线两端的两个波源,它们的振动周期都为T、振幅都为A,某时刻S1发出的波恰好传到C,S2发出的波恰好传到A,图中只画出了此时刻两列波在AC部分的叠加波形,S1A间、S2C间波形没有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三点是振动减弱点B.A、C是振动减弱点;B是振动加强点,振幅为2AC.再过T4,AC间的波形是一条直线D.再过T4,AC间的波形不是一条直线6.如下图所示为两列简谐波在同一条绳子上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M为绳子上x=0.2m处的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列波将发生干涉现象,质点M的振动始终加强B.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甲波周期的14,M将位于波谷C.甲波的速度v1与乙波的速度v2一样大D.因波的周期未知,故两列波的波速的大小无法比较7.3/6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S1、S2相距6m,它们在空间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右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的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不相同B.虚线一定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C.两列波的波长都为2mD.两列波的波长都为1m8.如右图所示,横波1沿BP方向传播,B点的振动图象如下图甲所示;横波2沿CP方向传播,C点的振动图象如下图乙所示.P与B相距40cm,P与C相距50cm,波速都为20cm/s.两横波在P处相遇,两横波振动方向相同,P点振幅为()A.70cmB.50cmC.10cmD.35cm9.如下图a所示,一根弹性绳,O、A、B为绳上三点,OA=2m,OB=5m,t=0时刻O点和B点同时开始向上振动且振动图象相同,如下图b所示(取向上为正方向).已知振动在绳上传播的速度为5m/s,则()A.t=0.6s时刻,质点A速度为负向最大4/6B.t=0.7s时刻,质点A速度为零,位移为-2A0C.t=0.75s时刻,质点A速度为零,位移也为零D.0~0.8s时间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2A010.如下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2m和x=12m处,两列波的速度和振幅相等,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从图示时刻经0.4s,位于x=5m的质点M第一次到达负向最大位移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t=0.6s时刻,质点M位于正向最大位移处B.两列波的波速为10m/sC.质点M的振动周期为0.4sD.质点M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11.两列横波在x轴上沿相反方向传播,如右图所示,传播速度v=6m/s,两列波的频率都是f=30Hz,在t=0时,这两列波分别从左和右刚刚传到S1和S2处,使S1和S2都开始向上做简谐振动,S1的振幅为2cm,S2的振幅为1cm,已知质点A与S1、S2的距离分别是S1A=2.95m,S2A=4.25m,当两列波在A点相遇时,A点的振幅为多大?1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已知地震中的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为9.1km/s和3.7km/s,在某地的观测站中,记录了汶川地震的纵波和横波到达该地的时间差5.4s.(1)求这个观测站距汶川的距离;(2)观测站首先观察到的是上下振动还是左右晃动?5/6参考答案:1.【解析】电磁波是电磁场传播形成的.在传播过程中电场的电场强度E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都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所以电磁波应为横波.故选D.【答案】D2.【解析】判断A项可先由“上下坡法”得出质点b此时的运动方向向下,即正在远离平衡位置,回复力增大,加速度增大,A正确;由图得波长为4m,只要障碍物的尺寸不大于4m或相差不大,就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D错误;根据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是f=vλ=50Hz,所以,若该波遇到另一列波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必定与这列波频率相同,为50Hz,C正确;另外由频率得这列波的周期为0.02s,经过0.01s后,质点a应运动到负方向最大位移处,通过的路程为4cm,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2cm,B错误,选A、C.【答案】AC3.【答案】B4.【解析】从S1、S2的中点起到向右三条虚线上,S1、S2的距离差依次为0.5λ、1.5λ、2.5λ.【答案】ABD5.【解析】两列波同时开始传播,由波形可以得出,S1首先向下运动,S2首先向上运动,A、B、C三点都是减弱点,A正确,B错误,若两列波单独传播,再过四分之一周期,两列波的波形应如下图所示,AC之间的所有质点在两列波的作用下位移均应为零,此时AC间波形为一条直线,C正确,D错误,选A、C.【答案】AC6.【答案】ABC7.【解析】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才能产生干涉现象,A错.波谷与波谷相遇点为加强点,而图中虚线为振动减弱区域,B错.如右图所示的该时刻相邻两实线间为λ2,由此可知3λ=6m,即λ=2m.C正确,D错误.【答案】C8.【解析】Δl=PC-PB=50cm-40cm=10cm,由图可知T=1s,λ=vT=20cm,所以Δl=λ2,但是由两波源的振动图象知,两波源振动情况相反,所以P点应为加强点,所6/6以P点的振幅A=A1+A2=30cm+40cm=70cm,只有A正确.【答案】A9.【解析】由图象可知T=0.4s,λ=vT=2m,OA之间相距一个波长,O、B之间相距2.5个波长,所以A点滞后O点一个周期,滞后B点1.5个周期,因为两列波为相干波,所以A点从t=0.4s时刻开始振动,在t=0.6s时刻应该振动到位移为零处,此时由B点振动的波正好传到A点,因此A点不再振动,它通过的路程应为2A0.故选C、D答案.【答案】CD10.【解析】这两列波相向传播,波速相等,两列波第一个波谷同时到达质点M,用时t=0.4s,传播距离x=4m,则波速v=xt=10m/s,周期T=0.4s,故B、C项正确.t=0.4s时,质点M位于负向最大位移处,再过T2即0.2s将位于正向最大位移处,A项正确.该两列波最前沿质点P、Q正向下振动,故质点M的起振方向向下,D项错.【答案】D11.【解析】根据v=λf,则λ=vf=630m=0.2mS1、S2两波源到A点的波程差ΔS=S2A-S1A=(4.25-2.95)m=1.3m因为是完全相同的波源,所以ΔS若满足半波长的偶数倍,A点振动加强,振幅为两振幅之和,ΔS若满足半波长的奇数倍,A点振动减弱,振幅为两振幅之差,由此判定ΔSλ/2=1.3×2/0.2=13即满足半波长的奇数倍,A点为振动减弱点,振动振幅为A=A1-A2=(2-1)cm=1cm.【答案】1cm12.【解析】(1)设观测站距汶川的距离为s,则sv横-sv纵=t,s=v纵v横v纵-v横t=9.1×3.79.1-3.7×5.4km≈34km.(2)因为纵波先到观测点,因而先观察到的是左右晃动.【答案】(1)34km(2)见解析
本文标题:选修3-4《波的特有现象声波超声波》高考小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6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