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透过高考试题,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透过高考试题,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一、关于实验题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b)(第3、31题)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a)(26)3.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b)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b)(19)5.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c)(26)6.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b)(33)7.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7)8.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b)(28)9.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a)10.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a)(8)1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b)(19)12.模拟尿糖的检测(b)(31)1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26)1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b)(19)15.探究酶在洗涤方面的作用(b)(3)16.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b)(25)17.腐乳的制作(a)(19)18.果酒和果醋的制作(b)(7)19.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a)(3)20.DNA的粗提取与鉴定(b)(32)实验设计题命题角度归类:一选择实验器材型二设计实验步骤型三解释实验现象型四预期实验结果型五设计记录表格型六评价实验方案型选择实验器材型(2010年湖南卷)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解析:本题要观察的三个对象都源于课本,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观察质壁分离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的有色液泡。鉴定脂肪应选择脂肪含量高的材料,RNA观察中需要用吡罗红染色,因此实验材料的选择应是无色的,综合上述因素,选择的一组材料应是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答案:C解释实验现象型(2010全国卷)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原因1是。原因2是。答案:原因1:细胞中的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更快原因2: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该浓度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其它合理答案也可)解析:本题题干部分文字较多,蕴含信息丰富,需要考生认真读题,获取有效信息。本题中的信息有:(1)长势一致的黄化苗说明刚开始半边茎内外侧生长素浓度一致;(2)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说明不会产生生长素;(3)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侧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也就不考虑生长素的横向运输;(4)仅根据生长素的特点分析,答题方向为: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②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不同(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5)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说明不考虑生长素作用两重性,只考虑两侧促进作用不同,同一浓度不同的促进作用只能从敏感性不同考虑;(6)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两侧细胞因吸水差异而使内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外侧,导致内侧生长较快而弯曲生长。预期实验结果型(湖南卷)30.(9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a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a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a2。请预测a2与a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解析:本题(1)是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2)是预期实验结果。(1)由乙图可以看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茎的弯曲程度先增加后减小,同一弯曲度(如图中α1)对应两个生长素浓度(一高一低),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在高于和低于最适生长素浓度时有可能出现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2)采用假设演绎法求解:若原浓度为低浓度(A),将其稀释80%后,实验结果应为α2小于α1(这是因为稀释80%后的生长素浓度更加远离最适浓度);若原浓度为高浓度(B),将其稀释80%后,实验结果应为α2大于α1(这是因为稀释80%后的生长素浓度更加接近最适浓度)。设计实验步骤型(2010年江苏卷)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1)利用配制的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d,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徽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等特性。(2)某同学用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3)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500mL锥形瓶,蒸馏水,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微孔滤膜(可以除菌)等。实验步骤:①材料准备:在装有7000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8d。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②培养液配制:。③实验分组:取锥形瓶6只,分为两组。。④接种与培养:。⑤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解析:本题第(3)小题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的基本步骤已经列出,要求学生进行补充完善。实验思路:要探究粉绿狐尾藻是否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徽囊藻的生长,可用粉绿狐尾藻的培养液培养铜绿徽囊藻,看其生长情况,如假设成立则对照组中铜绿徽囊藻能生长,实验组受抑制。实验步骤中要求补充的是培养液的配制和分组后的操作。锥形瓶6只分两组,一组作为对照,一组是实验组,实验组所用的应是含粉绿狐尾藻产生的化学物质培养液,因此这种培养液应用玻璃缸中的水溶液配制X培养液,为了防止杂菌产生,可用微孔滤膜过滤。对照组,用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分组操作完成后,在6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徽囊藻,并将上述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d,该过程中运用了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2010年浙江卷)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1)实验思路:(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答案:(1)实验思路:①用1.5%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出NaCl质量分数为0.5%、0.75%、1%、1.25%的溶液②取1-2滴兔红细胞稀释液于载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③取6支试管,标记为1-6,分别加入蒸馏水、0.5%、0.75%、1%、1.25%、1.5%的NaCl溶液各2mL,再取适量且等量的红细胞稀释液加入1-6号试管。④一段时间后,各取各试管中的溶液1-2滴制成临时装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做好记录。组别细胞形态原因兔红细胞液正常细胞在等渗溶液中吸水与失水速率相等试管1胀破在蒸馏水中吸水过多胀破试管2膨胀由于细胞内单位体积水分子数少于外界溶液,吸水速率大于失水速率,吸水膨胀试管3膨胀由于细胞内单位体积水分子数少于外界溶液,吸水速率大于失水速率,吸水膨胀试管4皱缩由于细胞内单位体积水分子数多于外界溶液,吸水速率小于失水速率,失水皱缩试管5皱缩由于细胞内单位体积水分子数多于外界溶液,吸水速率小于失水速率,失水皱缩试管6皱缩由于细胞内单位体积水分子数多于外界溶液,吸水速率小于失水速率,失水皱缩设计记录表格型(2010年上海卷)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豆科作物的根瘤菌能够固氮,而禾本科植物不能。所以在农业实践中,将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间作以提高禾本科植物的产量。研究发现产量提高与土壤中吸收氢气的细菌有直接关系,为探究其中的具体机制,进行以下三个实验。[实验一]略[实验二]略[实验三]土壤中吸收氢气的细菌(氢氧化细菌)是否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继续探究假设:氢氧化细菌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供选材料:1.2m×2m的实验田,小麦种子,氢氧化细菌菌株A1,B1,C1,D1,E1;非氧化细菌菌株A2,B2,C2,D2,E2;大肠杆菌。实验方案:用不同的菌株分别拌种,种植在实验田中,一段时间后记录小麦初生苗的相关数据。菌株类型平均胚根长度(mm)根相对生长(%)范围均值范围均值大肠杆菌8.0100.0非氢氧化细菌菌株3-87.038-10087.6氢氧化细菌菌株12-3321.6150-413270.2评价实验方案型2010年海南卷)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产生的终产物是和。(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丙同学的错误是,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__、__、___。(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答案:(1)酵母菌(2)葡萄糖乙醇CO2(3)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流出葡萄醋(或果醋)葡萄酒(或果酒)葡萄酒(或果酒)(4)未及时排气解析:本题第(3)(4)小题考查了学生恰当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题中给出了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装置,因为该装置是用来制作葡萄酒,因此充气管都应用夹子夹紧,以免空气进入发酵瓶中影响酒精的产生,甲瓶充气管未用夹子夹紧,导致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同时该瓶发酵后的产物是果醋,这里注意需要果醋产生的适宜条件,如温度、醋酸菌种等。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避免排气管没入发酵液中,让发酵产生的CO2气体经排气管排出,同时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适时拧松瓶盖,进行排气。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正是没有及时排气。对实验教学的启示:一、明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实验能力和实验内容的规定(心中有数)二、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手
本文标题:透过高考试题,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7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