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论共产党员的精神榜样的力量
论共产党员的精神——榜样的力量任何一个队伍都有自己的精神,精神是什么,精神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性格和气质是由这个队伍中榜样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个队伍带来了前进的方向,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个队伍灵魂永在!认真学习了杨善洲老前辈的先进事迹,使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斗志和情操。他就是我们共产党员队伍中的榜样。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7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986年3月,杨善洲老前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多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草鞋书记”、“泥腿书记”、“粮食书记”、“种树书记”……每一个特殊称谓,都在诉说着杨善洲的感人事迹,表达着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从当地委书记到上山种树,杨善洲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恪守着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他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林业工作的突出典型,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他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兑现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诺言。这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对我们是一种指引与鞭策。在面向党旗庄严举起右手的那一刻,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许下了终身誓言。一个共产党员一时一地为人民群众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其实,像杨善洲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还有很多很多,在林业工作中,现任兵团农七师127团副团长的张俊杰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张俊杰同志1981年参加工作,1996年调团园林科任副科长。从此他和绿色事业结下情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在从事林业工作十三年里,年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造林任务。农七师127团团场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在风沙前沿,自然条件差,脆弱的生态环境经不起大自然的风吹草动,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张俊杰同志出生于艰苦勤劳的军垦之家,成长在满目荒凉的戈壁滩,眼看着身边那片绿色海洋的日渐削减,他的心里有一种道不明的遗憾,自1996年他担任团园林科副科长,就下定决心,要把林业做强做大。刚上任期间,为了掌握全团现有林木资源的第一手材料,张俊杰天天下连队,年年在连队蹲点、搞调查、摸情况,建立了科学的林业档案,找出了团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几年来,他组织拟定了一系列林业规章制度和林业管理办法。在造林绿化工作中,从育苗生产,平整林床,植树造林,到最后的林木管护,张俊杰同志都亲自带领干部工人穿上胶筒,浇水压碱,改良土壤,和工人们吃在一起,干在一起。将团林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师林业局在验收127团的林业工作时感慨的说:127团造林条件在全师最差,面积最大,造林质量却是最好的,造林成活率达到95%。为了大家共同拥有的生态环境,张俊杰在他热爱的林业战线上,忘我地工作,挥洒着辛勤的汗水,为他绿色的事业和梦想而努力。平凡的人,平凡的岗位,平凡的话,不平凡的事。像杨善洲,张俊杰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还有很多很多,也就是他们这些重理想,轻名利;重他人,轻自己;重做人,轻为官的人,走进了群众的心,也走进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他们用共产党员的忠诚大爱、浩然正气和无私无畏,用一个平凡人对生活、对工作、对使命、对信仰、对共产党员的挚爱和理解,在人们心中铸起了一座心碑,永远屹立。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走进了人们的心里,给人们一股彰显进步的力量,给人们竖起了一面鼓舞斗志的旗帜,给人们建起了一座指引方向的灯塔!这就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榜样的力量。植树造林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全社会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又是林学专业毕业的我,刚刚参加工作,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杨善洲,张俊杰两位同志给了我新的工作启发:无论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如何,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应该和他们保持一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尽快完成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转变,扎根基层,扎实工作,虚心学习,认真履行林业工作者的职责,为身边的人树立榜样,为科学的发展我镇和谐林业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请让我用一首诗来表达对杨善洲,张俊杰两位前辈的敬仰: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本文标题:论共产党员的精神榜样的力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8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