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80—90年代诗歌流变80年代诗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运动,深层原因则是社会政治变动之后人的意识和观念的嬗变。80年代诗歌的发展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潮流化特征,多个诗人群体复归、崛起,以多样的姿态和方式激活、丰富着诗歌的发展。这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归来”诗人群的诗歌、朦胧诗和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归来”的诗人“归来”的诗人指在50—70年代由于不同原因自觉或者被迫“离开”(放弃诗歌写作),在“文革”结束后因恢复写作权利而复归文坛的诗人。首先是在现代时期就已展露头角,但在50年代中期受胡风反革命案牵连而失去写作权利的七月派诗人,如绿原、牛汉、曾卓、鲁藜、冀涝、彭燕郊、罗洛等;其次是艾青、公木、邵燕祥、流沙河、公刘、白桦、周良沛、昌耀等一批在反右运动中受到处置而失去写作权利的诗人;此外还包括艺术观念、诗歌风格与50—70年代文艺规范相矛盾、冲突的九叶派诗人,如穆旦、辛笛、郑敏、陈敬容等。.新生代诗歌:是继朦胧诗之后的另一股诗歌创作潮流,崛起于80年代中期,延续到90年代中期,主要是指80年代开始读大学的一批更加年轻的诗人的创作。它出现在朦胧诗之后,并且显示出挑战朦胧诗的姿态,因此又被人称为“后朦胧诗”。也有人为了显示其与第一代诗人郭小川等、第二代诗人北岛等的区别,将其命名为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主要以海子、韩东、于坚、骆一禾、欧阳江河、西川、李亚伟等为代表。海子韩东于坚骆一禾.新生代诗歌特征:首先,在价值观念上,新生代诗歌具有鲜明的反崇高、反文化和平民化的特征。如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其次,在艺术上,新生代诗歌呈现出反意象、反优雅和口语化的倾向。如西川的《体验》。.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诗可以分为两类:纯诗(小诗)和唯一的真诗(大诗)。海子.其一,“土地”和“太阳”构成了海子诗歌的核心意象。其二,海子的诗歌在风格上单纯而明净,在语言方面与第三代诗人有着相似特征,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甚至口语表达真实、自然的情感。.90年代诗歌总体上呈现出无主潮、多元发展的格局,个人化取代了公共化和群体化写作。主要力量来自于80年代后期第三代诗人群的一些诗人,西川、王家新、陈东东、韩东、于坚、李亚伟是其中坚。在90年代诗界,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是这一时期较为活跃的一批诗人内部的自我区分,到1999年盘峰会议时终于演化为一场激烈的论争,即“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诗人主要有西川、王家新、欧阳江河、陈东东、臧棣、张曙光等,程光炜、臧棣等则是“知识分子写作”的诗论家。他们在创作和评论中既追求独立的诗歌精神,又重视知识的作用,具有比较广阔的艺术视野。.西川王家新欧阳江河陈东东臧棣张曙光.“民间写作”是由80年代后期口语化诗歌写作潮流延续下来的一种艺术追求。“民间写作”明显受到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民间写作”的诗人主要有于坚、韩东、杨克、小海、伊沙等,谢有顺、沈奇等人则在理论上予以支持。“民间写作”发展到极端就是所谓“下半身”写作。“下半身写作”是个人化写作的极端化发展,“标志着营造诗意时代的终结”。.于坚韩东杨克小海伊沙.西川试图在西方现代与中国古典之间寻找另一种诗歌表达方式的可能。叙写诗人神秘悟道的心路历程的长诗《致敬》,在形式上也有许多创新,将叙事性、歌唱性以及戏剧性有机地融入进诗歌结构之中,实现了诗人所追求的“综合性创造”。西川王家新在诗歌整体上开始转向个人,疏离时代的时候,他的诗歌却始终存留着严峻的时代意识。代表性诗作《帕斯捷尔纳克》中,诗人以苏联著名诗人帕斯捷尔纳克为抒写对象,表达了自己在一个精神萎缩的年代,对时代的承担意识和忧患意识,显得格外高贵,亦十分悲壮。王家新第二节朦胧诗北岛等1970年代后期涌现出来的一批年轻诗人所形成的诗歌创作潮流。将其命名为“朦胧诗”是源于有人对这一探索性诗潮的批评,指责包括“九叶”派在内的这些诗人所创作的诗歌过于晦涩,让人无法看懂。《今天》创刊号.朦胧诗的代表性人物主要来自于《今天》上的诗人主要有北岛、舒婷、江河、顾城、杨炼、食指、芒克、多多、依群、方含、田晓青、齐云、严力等。非《今天》的作者梁小斌、王小妮、骆耕野、徐敬亚、傅天琳、王家新、李钢、吕贵品、黄翔、岳重、邵璞、孙武军、叶卫平、程刚、路辉、岛子、车前子、林雪、曹安娜、孙晓刚、林莽等,因倾向相似也被视为朦胧派诗人。年轻的芒克(左)和北岛关于朦胧诗的论争首先源于一篇署名为“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文章指责朦胧诗“晦涩、怪癖,叫人读了几篇也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在一些青年学者那里却得到了支持,如谢冕、孙绍振、徐敬亚都撰文为朦胧诗辩护。.“三个崛起”分别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因为这三篇文章题目都均含有“崛起”的字样,被称为“三个崛起”谢冕孙绍振.声音不屑于做时代精神的号筒;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回避去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劳动。(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声音这是关系到诗歌要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旗帜的重大问题。是抵制还是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严重交锋。(郑伯农《在“崛起”的声浪面前——对一种文艺思潮的剖析》).朦胧诗呈现出新的美学原则:首先,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独立思考的品质、独特的写作姿态。其次,是“一代人”的独白。朦胧诗在内容上是展示了一代人对命运、对自身的思索。再次,复合意象的表达。朦胧诗论强调“诗是诗人心灵的历史”,“诗应当努力去深入人本身,人的心灵,这是又一个世界,——又一个比物质的世界更纷繁、更复杂、更变化莫测而又不具形体的精神世界”,强调表达诗人个人的直觉体验和心理活动。.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出生于北京),1980年担任《新观察》《中国报道》编辑,1989年后移居国外,现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主要作品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零度以上的风景线》《开锁》等,另有散文集和小说多种。北岛回答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回答》初稿写于1973年3月15日,原题为《告诉你吧,世界》,最初发表在《今天》杂志第1期(1978年12月),次年被《诗刊》3月号转载。以惊世骇俗的警句深刻而独特地概括出一个价值颠倒、黑白混淆的社会现实:“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对这场浩劫进行批判性反思,将政治带给个体的心理创伤深刻地揭示出来。面对混乱而黑暗的历史,表现出英雄主义色彩和悲壮感。声音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陈绍伟《重评北岛》)北岛80年代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以下主题特征:具有鲜明的怀疑、批判精神和否定意识。如《回答》《冷酷的希望》。对个体尊严的热情呼唤、对善良人性被践踏或毁灭的愤慨以及对弱者的悲悯与同情。(如《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岸》。充满着浓重的英雄主义情结和悲壮感。如《履历》。在艺术上呈现出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和冷峻风格。多采用象征性的意象来暗示意指,同时大量使用夸张、变形、通感等艺术手法。.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生于福建泉州)1979年开始在《今天》杂志上发表诗歌。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五人诗选》《始祖鸟》等,另有多种散文集。舒婷.表现个体意识的觉醒,追求人的尊严和价值,有较为鲜明的女性意识,是舒婷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舒婷的成名作《致橡树》,首先是一曲爱情的新语。诗人带着反叛传统观念和男权社会的女性意识,渴望在爱情中寻求两性的平等。.表达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挚爱,是舒婷诗作的另一重要内容。在《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中,舒婷将对祖国的深沉挚爱之情,用独特的意象传达出来。也较多关注女性内心世界的曲折与复杂。《赠》准确而传神地道出了女性复杂、微妙的情感心理。.顾城(1956—1993,原籍上海,生于北京)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应邀到欧美进行文化交流和讲学。1988年赴新西兰,后隐居于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杀害妻子谢烨后自杀。创作有诗集《顾城、舒婷抒情诗选》《黑眼睛》《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墓床顾城、谢烨海外代表作品集》等,散文集《顾城散文选集》以及长篇小说《英儿》等。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发表于《星星》1980年第3期体现了诗人对于漫长的历史“黑夜”的反思,并在反思之中寻找生命的真谛。.《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对于“远”“近”的感受实际上是对生命存在的评价、对人的评价,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猜疑和戒备。《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1981年3月作。顾城说:“我爱美,酷爱一种纯净的美,新生的美。……我渴望进入这样一种美的艺术境界,把那里的一切,笨拙地摹画下来,献给人民,献给人类。”以一个“任性的孩子”的固执去憧憬美,去建造一座诗的、童话的花园,一个与世俗世界对立的彼岸世界,并以此来表现他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语言空灵、纯净,句式短,看似少儿稚语,读来却为之所动。顾城被誉为当代诗坛的“童话诗人”,他一生都将自己置于童话般的幻境之中,不太愿意直面冷酷、复杂而多变的世界。他的诗歌对童话世界的建构,大体在两个方向上展开:其一,对儿童世界的钟爱与眷恋。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远和近》。其二,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如《生命幻想曲》。
本文标题:80、90年代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8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