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八年级上册近代史国共关系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名称:•目的:•建立标志:•相关事件:•作用:•分裂标志: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建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1.《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沪浙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参考答案]C[11年浙江嘉兴中考]第12题国共对抗: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①对抗原因:•②相关事件:•③影响: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血腥屠杀革命群众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国共内战,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4.王老师参加暑期“红色之旅”活动,参观了“打响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方”并拍摄了一张照片(见右图)。由此判断,王老师到的地方是•A.井冈山•B.上海•C.南昌•D.延安•[参考答案]C[11年广西柳州中考]第18题•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A.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在中国近代史中,我们是如何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主张“走日本的路,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走美国的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中共成立初期:主张“走俄国的路,城市中心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秋收起义后:“走自己的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遵义会议后:由幼稚走向成熟,独立解决中国革命问题。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意义在于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C、诞生了人民军队D、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利用暑假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迹。他们应选择的正确路线是()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C、遵义—瑞金—泸定桥—赤水河—会宁D、会宁—遵义—赤水河——瑞金—泸定桥•8.“‘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始于•A.西安事变B.台儿庄战役•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参考答案]D[11年四川眉山中考]第24题•9.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C.百团大战后•D.中共七大召开后•[参考答案]B[11年广西贺州中考]第4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①名称:•②原因:•③目的:•④相关事件:•⑤形成过程:•⑥结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抵抗日寇的侵略实现民族的独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西安事变(初步)、七七事变(正式)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14年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1937、9)(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12)(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的爆发(1939、7、7)(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共产党军队改称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第二次合作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时局转变的关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全民族团结抗战正面战场:血战台儿庄;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抗日民众;支援抗战10.下面是四部电影的宣传画,集中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是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十年内战[参考答案]C[2008·广东湛江]第7题•11.(2011·台湾)“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州皇帝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义的诏书,且学生必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況最可能发生于下列何时何地?()•A.1915年的台北B.1920年的香港C.1940年的沈阳D.1945年的重庆12.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隆隆炮声唤醒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其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一·二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参考答案]B[1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第10题•13.(2011·河南)“……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这描述的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14.“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有人曾用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人物来诠解历史,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变而不悔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B.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的利益冲突C.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D.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4.阅读下列材料:(12分)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嘘。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请回答:•(1)“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哪些重大侵华事件?(3分)•(2)材料告诉我们,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回答,抗日战争胜利具有哪些重大意义(不得摘抄原文)?(3分)1.仔细观察照片,你会发现两个人的眼光炯炯面带胸有成竹的微笑,使他们胸有成竹的力量来自哪里?2.当时中共已经识破了蒋的阴谋,,你认为毛还有去重庆的的必要吗?为什么?3.结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重庆谈判的最终结果,谈谈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说明:①在国家危难之时,民族危亡关头,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②任何阶级、任何党派和团体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③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并日益走向成熟。再次对抗: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①原因:•②相关事件:重庆谈判、三年解放战争•③结果:美国扶蒋反共,发动内战。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导致内战爆发,台湾分离,至今未能统一。1945.81949.101946.61947.61948.91949.11949.4和谈时期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知识结构开国大典•16.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参考答案]B[11年山东莱芜中考]第14题•18.国共两党是中国两大政党,近代以来,推动国共两党多次合作的因素包括•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②日本侵华③人民的推动④共产党的努力•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11年河南省中考]第7题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合作是针对北洋军阀和抗击日本侵略,故前两项是推动国共合作的外部因素,后两项是推动合作的内部因素。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24-19271927-19371931-19451946-1949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蒋叛变革命镇压人民全面抗战实现民族独立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合作对抗合作对抗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十年对峙,给日本可乘之机侵华开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光复陷入了内战之中,使台湾至今分离阶段国共关系时间原因目的战线名称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启示景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合则利:有利于推动革命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兴旺和崛起;“凝聚产生力量,合作诞生希望”。•分则伤:分则对中华民族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国共关系时期时间标志统一战线影响原因合作北伐战争1924-1927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分裂土地革命1927-193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合作抗日战争1937-1945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分裂解放战争1946-1949台湾至今分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大业。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
本文标题:八年级上册近代史国共关系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2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