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硕士论文-MPLS技术及其在流量工程上的应用研究
MPLS技术及其在流量工程上的应用研究作者:文春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参考文献(15条)1.余少华.余晓轩多协议标签交换中流量控制管理的实现研究20002.冯径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20023.吴江.赵慧玲下一代的IP骨干网络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20014.张艳.郑纪蛟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期刊论文]-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2)5.石晶林.丁炜MPLS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前景20006.朱河清MPLS流量工程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硕士20017.ERosen.AViswanathan.RCallon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Architecture20018.ERosen.DTappan.GFedorkowMPLSLabelStackEncoding20019.LAndersson.PDoolan.NFeldman.AFredette,BThomasLDPSpecification200110.BThomas.EGrayLDPApplicability200111.TNadeau.CSrinivasan.AViswanathanMPLSForwardingEquivalenceClassToNextHopLabelForwardingEntry(FEC-To-NHLFE)ManagementInformationBase(MIB)200412.CSrinivasan.AViswanathan.TnadeauMultiProtocolLaberSwitching(MPLS)TrafficEngineering(TE)ManagementInformationBase(MIB)200413.CYlee.AFarrel.SDeCondderExcludeRoutes-ExtensiontoRSVP-TE200414.JBoyle.VGill.AHannanApplicabilitystatementforTrafficEngineeringwithMPLS200215.AdrianFarrel.DimitriPapadimitriou.Jean-PhilippeVasseurEncodingofAttributesfor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MPLS)LabelSwitchedPath(LSP)EstablishmentusingRSVP-TE.Draft-ietf-mpls-rsvpte-attributes-04.txt2004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胜灵.侯义斌.黄建辉.黄樟钦.WangShengling.HouYibin.HuangJianhui.HuangZhangqin一种移动IPv6与多协议标签交换融合的新方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39(8)针对现有的移动IP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融合方案存在建立标签交换路径(LSP)所需时延大、信令冗余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方案.该方案定义了一种新的IPv6逐跳可选报头--MPLS报头,来携带LSP的建立或维护信息,通过将MPLS报头包含在MIPv6的绑定更新消息中,使收到消息的网络节点可根据MPLS报头来建立或维护LSP,实现了绑定更新过程与LSP的建立或维护过程同时进行.此外,所提方案还能与微移动协议自然地融合,使LSP在主机发生域内切换后能快速地重建.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案的切换时延小于现有方案,其LSP建立时延随着通信双方距离的增大而增加的幅度也小于现有方案.2.学位论文凌宏宇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技术在企业内部网络中的应用研究2006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佛山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佛山电信)内部的数据通信网(DataCommunicationNet,DCN)是用于统一承载公司的业务网、办公网、网管网等专业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网络平台。DCN建设初期,由于技术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各种专业计算机网络在DCN上只能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的方式进行第三层路由的隔离和划分。但随着DCN的发展和扩大,这种方式在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扩展性和性能方面都存在问题,制约了DCN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加以改造解决。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实现的虚拟专用网(VPN)为解决DCN上各种专业计算机网络的逻辑隔离和划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选择。在深入分析佛山电信DCN的网络结构和运行现状以及对多种关键VPN技术进行研究对比后,DCN改造方案中最终选择了采用MPLSVPN。改造方案重点考虑在不影响现有网络运行的前提下,利用MPLS技术的兼容性将DCN的骨干网逐步演变为新的MPLS核心网,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对骨干网进行MPLS改造;二是利用多协议扩展的BGP协议为DCN上各种专业计算机网络构建可路由的VPN。在DCN的改造实施中首先实现了对DCN骨干网网络结构的调整和基础MPLS网络的搭建,然后依照构建MPLSVPN的步骤对佛山电信内部规模最大和接入访问点最多的两个专业网络——97业务网和OA办公网进行VPN改造。整个改造过程实现了将原网络平滑过渡到新的MPLSVPN网络体系中的预期目标。在改造中,通过华为和思科两种品牌设备的配置举例,展现了不同设备实现MPLSVPN的异同。最后通过跟踪分析改造后的运行情况,验证了应用MPLSVPN的有效性。通过一期计划的实施,为下一步继续完善DCN核心网和对其他专业网络进行VPN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期刊论文周文英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核心技术讨论-江苏通信技术2002,18(6)对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的两种核心协议RSVP、CR-LDP以及两种IPQoS体系结构(int—serv、diff-serv)进行了比较和讨论。4.期刊论文刘郑.蔡明.LiuZheng.CaiMing改进的移动IPv6与MPLS融合切换方案-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4)针对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IPv6融合方案存在建立标签交换路径(LSP)所需时延大、丢包率高和无错误恢复处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方案.通过信息收集,推算MH将要切换的网络,通过FA发现协议查找切换方位子网及其临近子网FA的地址,提前建立RA和这些FA的LSP,实现MH移交切换时延的最小化,同时,引入组播机制,减少切换时数据包的丢包率.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案的切换时延和丢包率小于现有方案.5.学位论文李文红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的虚拟专用网研究与实现2006近年来,Internet已经历了指数级的增长,各种各样的应用对当前的IP网提出了挑战。多协议的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它在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并兼容现有多种主流网络技术,不仅降低了联网的复杂性,还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证、安全性和流量工程。MPLS是下一代最具竞争力的通信网络技术之一。在对虚拟专用网隧道协议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二层隧道协议、IP安全隧道协议及MPLS隧道协议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隧道协议具有不同的安全性,相对于其它隧道协议而言,MPLS隧道协议在安全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MPLS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标签交换路由器、标签边缘路由器和标签分发协议等三部分。MPLS网络的高性能和安全性均与其体系结构紧密相关;MPLS使用标签分配协议分发标签,并基于该标签在多个标签交换路由器建立交换通道。通过交换通道传输数据能大大减少路由处理的时间,因此,其数据传输性能比传统路由方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要高;在交换通道的基础上,通过嵌套外标签,在MPLS网络的基础上构件基于MPLS的虚拟专用网。在分析MPLS虚拟专用网安全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MPLS虚拟专用网的教育城域网,并利用网络仿真软件OPNET进行了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PLS的虚拟专用网络相对于传统基于IP的虚拟专用网络性能更优。6.期刊论文刘永广.叶梧.冯穗力.LiuYong-guang.YeWu.FengSui-li基于信道阻力的MPLS网络最小干扰选路算法-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4)目前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中的标签交换路径(LSP)选路算法,存在所选路径相互干扰、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文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阻力的LSP选路最小干扰算法.新算法中定义了信道阻力的概念,通过对通信网中不同源和目的节点对间的链路阻力求解,来获得各条边的阻力分布,并以干扰后的链路阻力为权值采用Dijkstra算法求得节点对之间具有最小干扰的路径.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和均衡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7.期刊论文宋玲.李海霞.SONGLing.LIHai-xiaMPLS组播树的构建方法-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30(2)对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组播结合的关键技术和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方数据流驱动的标签分配机制构建MPLS域中标签交换路径(LSP)组播树的方案,给出了MPLS网络中成员加入和退出组播组以及组播包的复制和转发算法,并对网络仿真器(NS2)中的单播MPLS模块进行了扩展以支持所提出的组播算法.性能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组播相比,MPLS组播技术能利用MPLS的快速转发能力有效地减少组播包的传输时延.8.学位论文邓翠华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2006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视频、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各种应用迅猛增长,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必须不断地对链路进行扩容、对网络基础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新增业务对于带宽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流量的高速增长对如何维持可靠的基础结构以满足重要的应用,也提出了重要的挑战。ISP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如何使他们的客户满意并保持高速增长。在网络部署完毕后,ISP需要将客户的业务流映射到网络的物理拓扑上。90年代初期,这项工作并不是以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映射的实现只是基于产品的路由配置——业务流简单地被分配到内部网关协议IGP计算出的最短路径上。这种不规则映射的局限是,当某条链路发生阻塞时,需要提供额外的带宽来解决。现在,ISP网络越来越大,要求的转发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客户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将业务流映射到物理拓扑上的任务需要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只有这样,网络上传输的负载才能通过一种受控和有效的方式得到支持。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因其支持流量工程,而在新型公共网络中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流量工程(TE)是通过将大量的用户业务转移到预先设定的路径来实现的。本论文从MPLS出发,对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技术展开分析与实际应用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介绍MPLS技术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以及标记分配协议和标签交换路径等。分析了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的功能模块,实现步骤。结合VRP系统组网实现MPLS流量工程,剖析了MPLS流量工程的高级特性。通过具体配置实现流量工程,对部分功能进行了验证分析。最后对流量工程潜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9.期刊论文侯成杰.郜帅.张宏科.HOUCheng-jie.GAOShuai.ZHANGHong-ke基于IPv6的标签分配协议研究与实现-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2)在深入研究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协议和标签分配协议(LDP)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MPLS和LDP的基本原理.并且在Linux的基础之上采用模块化思想实现了基于IPv6的LDP,并完成了标签交换路径(LSP)的自动建立和维护.最后结合一个具体的实现案例,给出了LSP的试验结果.10.期刊论文肖宇峰.陈山枝.李昕.李玉宏.XIAOYu-feng.CHENShan-zhi.LIXin.LIYu-hong自适应的LSP故障环回检测机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32(2)提出了一种可自适应检测标签交换路径(LSP)故障的机制.该机制基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MPLS技术及其在流量工程上的应用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