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初三语文主备人:课型:阅读理解课学案序号:一、作者作品《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西汉时期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二、背景材料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三、相关人物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四、重要字词纳谏(jiàn)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课文导学】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修八尺有余(2).“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2(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5).齐地方千里(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7).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投影显示)第一段:(第1自然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第二段:(第2自然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第三段:(第3、4自然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解决问题)三、合作探究(学生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投影显示)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3.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5.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四、拓展迁移1.古今中外类似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人还有谁?你能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思考后举手讲述,教师给以鼓励)2.学习本文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可从邹忌与齐王二人的品德修养和邹忌的语言艺个方面来谈,也可从其他方面来谈。)3五、课内基础知识总结(一)解释下列词语修昳丽窥镜旦日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王之蔽.甚矣面刺..谤讥..时时..而间.进期年(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闻.寡人之耳者(三)一词多义1、修a.乃重修岳阳楼()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c.雨村便急忙修书()d.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于是入朝见威王()d.朝服衣冠()3、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4、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四)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讽刺2。窥.镜古:今:偷看3。明日..,徐公来古:今:明天4。今齐地方..千里古:今:地点5。能面刺.寡人之过古: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6。谤讥..于市朝古:今:诽谤嘲讽7。臣之妻私.臣古:今:自私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今:不,不要古:今:方位词(五)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忌不自信4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王之蔽甚矣(六)翻译句子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邹忌讽齐王纳谏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7.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8.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中考题集锦】一、常州市(09江苏省)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17~20题。甲文(略)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注释:①闬:念hà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17.解释下列词语。(2分)(1)门庭若市:(2)面刺:(3)期年:(4)不相说:(5)走: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二、7.(2分)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5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D.乃下令。(乃:于是,就)8.(2分)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9.(2分)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10.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11.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国内:国外:三、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邹忌修八尺有余(2)孰视之(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4)时时而间进9.本文用“_________”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10.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3分)四、6.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吾与徐公孰美孰为汝多知乎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7.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8.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9.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五、9.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C.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D.时时而间进间:间接10.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A.皆以美于徐公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6C.能谤讥于市朝D.皆朝于齐11.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1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六2008年柳州市、北海市(甲文《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本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2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