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行政管理学期末重点知识总结
行政管理第一章一、什么是行政,如何理解行政?(简答)P1中:《史记·周本纪》最早采用“行政”一词“周公、召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西: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就使用过行政一词。英语中Administration源出拉丁文Adminiatrare,意为对事务的治理和执行。基本含义:指执掌政务,推行政令,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对行政的三种理解1)狭义行政说。依据:三权分立说。行政是指除国家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以美国行政学家魏劳毕(也译魏洛比,代表作:1927《公共行政学原理》)为代表。这种理解过于狭隘,不符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现代社会中央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展,机构日益膨胀,越来越明显的凌驾于立法和司法机关之上。2)广义行政说。行政是指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为了实现国家目的的执行活动、方法和技术。以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代表作:1900《政治与行政》)为代表。但政治与行政事实上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3)最广义行政说。行政就是指国家所有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各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的管理。西蒙(代表作:《公共行政》)认为,行政是“若干人为达到共同目的所做的合作的集体行动”。怀特:行政乃是为完成某种目的时对许多人所作的指挥、协调和控制。这种观点没有体现行政管理与普通管理的差别过于强调行政活动的技术性,难以揭示行政的本质和特点。二、公共行政管理的特点(简答)P2管理:管辖和治理。主其事为管;治其事为理。公共行政管理,简称公共行政,在中国也常简称为行政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运用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公共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与一般管理活动(Management)的区别或者说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它与行政机关的活动相联系,具有“公共性”。而这一属性也派生出行政管理活动的其他诸多特点。(1)公共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使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2)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使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广泛性。(3)宗旨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使其具有全局性、服务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4)公共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使其具有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特点。(5)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其具有社会性和民主性的特点。三、不同历史时期著名代表人物的思想、历史贡献(名解)P10如威尔逊、古德诺、怀特、韦伯阶段划分张润书:传统理论时期(1900-1930)—X理论时期;行为科学时期(1930-1960)—Y理论时期;系统理论时期(1960-)—Z理论时期。夏书章:形成阶段——传统管理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20-40年代);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20世纪40年代—)丁煌: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正统时期(1918-1941);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应用与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1、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公共行政学形成初期,深受泰勒“科学管理”思想影响,亦称为传统理论时期。威尔逊古德诺弗雷德里克·W·泰勒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德]施坦因:1865年《行政学》,最早使用“行政学”。伍德罗·威尔逊,美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新泽西州州长,美国第28届总统。威尔逊1887年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公共行政之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被称为是行政学的鼻祖。《公共行政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从结构上说,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才是正确的。②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③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④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此外,威尔逊还论及了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家。著作有《政治与行政》、《比较行政法》、《美国的市政府》、《美国行政法原则》等。190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提出“政治-行政两分法”,主张把行政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奠定了公共行政学产生和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传统。①否定立法、行政、司法的三分法,而代之以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传统的三权分立的学说不符合民主国家的实际,因为民主国家的主要职能只有政治和行政两种,司法只不过是行政的一小部分而已。②行政学不研究政治问题,那是政治学的任务,也不使用民主或程序的标准,而是研究政府的行政效率、使用方法或技术的标准;③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最好将政党和政治权力等政治因素排斥在行政之外,将政府文职官员区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并规定事务官在政治上中立。怀特,美国行政学家,历史学家。行政学奠基人之一。1926年出版美国第一本行政管理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讲求效率的必要性、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能性等都作了论述,宣告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学科。*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与迪尔凯姆、齐美尔合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现代组织理论之父”《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1922)提出职位和职权的非人格化原则、组织形态的层级化原则、组织运作的法规化原则、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原则等。这些原则交互作用,共同支撑起以“合法权力”为特征的“官僚制”——官僚集权组织理论*泰勒,美国古典管理学家,工程师,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著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等。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而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威劳毕,美国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1918年,发表《联邦州预算改革运动》,将预算看作政府的中心环节,具有控制作用。重点是效率、负责任、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权力的平衡,以及建立一个行政部门去监督预算决策。1927年出版《行政学原理》一书,对政府的财务、预算和物资管理等进行了研究。第二本行政学教科书。帕金森定律英国学者帕金森(Parkinson)1957年在《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Parkinson'slaw)一书中提出的,对官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易于发生又极难改进的近似病态的多种现象的描述。♣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增加无关♣定律二:中间派决定♣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定律四:无效率系数♣定律五:人事遴选庸才♣定律六:办公场所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成反比♣定律七:“鸡尾酒会公式”♣定律八:嫉妒症♣定律九:财不露白♣定律十:退休混乱彼德原理美国学者彼德(LaurenceJ.Perter)1960年首次公开发表,1961年在《彼德原理》(ThePeters'Principle)一书中系统提出: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推论:每一个职位最终将由不能尽责、胜任的员工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多半由未到达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差别定律:政府机关与私人机构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忙着花钱,后者忙着赚钱♣马克吐温禁果定律:亚当不是为了苹果才要苹果,而是因为那是禁果他才要♣链条定律:链条与其最脆弱的环节有着相同的强度,链条越长脆弱环节越多♣华盛顿办事规律:一个做事敷衍了事,二人合作互相推诿,三人共事永无成事之日♣奈什规则:坐着工作的人比站着工作的人赚的钱多♣理发定律: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该理发了。四、行为科学理论的价值与局限(简答)(2、行为科学时期(人际关系阶段)(20世纪30—60年代))A霍桑实验学派:B社会系统学派:C决策理论学派:价值:在行为科学理论发展阶段,行政观念、行政组织、行政权力、人事行政以及行政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受到行为科学的影响,克服了传统理论阶段的一些不足:从只注重组织结构、法令、规章制度及权责分配到同时重视组织中人员意见的沟通、个人需要的满足,非正式组织作用的发挥;从重视监督制裁到重视激发人的积极性,从专断领导到民主管理;从“重事”到“重人”的转变。局限:过分强调人的行为因素,而忽视组织结构、法制的作用,忽视环境的影响等。五、行政生态学派(名解)(3、现代化管理时期(20世纪6、70年代后))为了深入研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界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行政生态学。J.W.高斯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1936年,《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1947年发表《政府生态学》,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里格斯1957年发表《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一文。1961年,出版《公共行政生态学》一书,创立了以生态学方法研究行政管理的新的行政理论体系。B行政生态学派的理论模式:一般系统理论与公共行政学想结合,形成了所谓的行政生态学,基点在于政府赖以生存和运作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强调政府与其环境的互动和动态平衡,最早运用生态观点来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是美国人高斯。代表作《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雷格斯1957年《农业型与工业型行政模式》和1961年出版《行政生态学》被认为是行政生态学的典范论著。他根据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过渡型社会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三种行政模式:融合型的农业型的行政模式,棱柱型的过渡行政模式,和衍射型的工业型行政模式。六、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简答、名解)起点--1968年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议。突破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以政府及其官员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主要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其观点主要集中在《走向一种新的公共行政学》和1980年发表的《新公共行政学》中,集中体现了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1)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这也是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点,以及与传统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差.2)拒绝“政治中立”的观点,主张放弃政府的与逻辑实证论相联系的表面上的“价值中立”,转而按照后逻辑实证论专注于更为人道、更为有效、更为公正的新公共行政的价值观和伦理观。3)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4)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5)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6)主张“民主行政”,并以此作为新公共行政的“学术识别系统”。主要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理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主张入世的公共行政。传统的公共行政建立于技术理性基础之上,因而约束了公共行政的视野和活力。而新公共行政学提倡重视价值规范的作用,公共行政必须研究与环境相关、与社会相关以及与行政人员相关的问题,应该走出“象牙塔”。·采用后实证主义。传统的公共行政的方法论是实证主义,重视的是经验理论的建构,主张价值中立的公共行政。而新公共行政重视价值在公共行政研究过程中的作用,重视规范判断与反思,强调社会公平。·适应变化动荡的环境。新公共行政学修正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那种忽视环境影响的理论观点,主张积极面对动态的社会、政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公共组织的形态和运作模式,提供行政机构与社会公众¡°政策对话¡±的机会,以解决现实问题。·发展新型的组织形态。传统的官僚组织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公共行政必须发展新型的组织形态,为此,新公共行政学提出¡°协和式组织模式¡±。·主张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途径,不仅强调通过提供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而且还强调为其提供关于产品与服务如何提供、何时提供等方面的发言权,并忠诚于服务对象和计划。七、企
本文标题:行政管理学期末重点知识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0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