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读《战略家邓小平》有感
读《战略家邓小平》心得余由兵以前我们一直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我们党一代伟大的战略家,但他究竟伟大在何处,自己则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对于邓小平的文韬武略,毛泽东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谈话中作了高度评价:“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毛泽东对邓小平还评价: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除此之外,毛泽东也给予了邓小平的八字评价——柔中寓刚,棉里藏针。读了《战略家邓小平》后让我体会更深。《战略家邓小平》一书载录了1977年7月第三次复出至1997年2月辞世期间一系列讲话。讲话平实而富哲理,不仅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读懂了那段历史,重新认识了邓小平。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重新学习了毛浙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复职后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文革遗留下来的烂摊子,面临着各种迫在眉睫的问题都需要解决。他从思想路线、教育和科技首先突破,重点解决这三个问题。(一)思想路线问题。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民主集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全面的毛泽东思想破除“两个凡是”错误主张。用全面的毛浙东思想统一了全党思想及路线。(二)教育问题。1977年8月4日,邓小平组织了由33位著名专家和教授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一连4天,专家们对中国科学和教育的批评使他受到很大的震动,后来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现代化的基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论断,都是他善于听取和集中专家意见提出的。(三)科技问题。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是中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最初的思路,同时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信号即“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它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和理论依据。1978年10月,邓小平在访日时参观了日本一家汽车工厂,深为该厂先进的操作和管理技术所惊叹,他说:“我懂得什么叫现代化了。”可见,邓小平从不讳言中国现在的落后和发达国家的先进,也正是这种开明的性格使他善于接受一切新的、好的东西。邓小平自重新上台以来的第一次讲话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式上所作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以他特有的直截了当的口气说:“我们一定要反对华而不实和任何的虚夸,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这说明了邓小平是一个讲求实效的领导人。中国要改变的现状有许多方面,每一方面要收到实效,那就得实干。他说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从而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历史转折时期,是邓小平理论酝酿产生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期间发表了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新的论述和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个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搞清楚这些理论,理解这些理论,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中国不能搞资本主义,必须搞社会主义,但必须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有充分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目前,有些人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理论,有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思想,不能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作为一名党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这些理论,成为一名忠诚党的事业,自觉主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合格党员。同时,还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按照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使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工作,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美好,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这样才是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这也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本文标题:读《战略家邓小平》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0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