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让教育回归自然-爱弥儿读后感-黄斯瑜-03号
第1页共5页让教育回归自然——读《爱弥儿》有感马克思主义学院13级思政一班黄斯瑜115012013003摘要:让教育回归自然,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应有的解放。我想,这不仅仅是卢梭的自然教育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一种教育理念。解放天性,并不等于放纵天性,而是在尊重自然天性的前提下,教育者才去逐步引导和教育孩子。唯有如此,教育才能呈现出一种明智而又理性的状态,才能带给我们更多意想不到的色彩。关键词:尊重天性、回归自然、卢梭、自然教育观正文: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一种好的教育?这或许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家都在致力探讨的一个问题。然而,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许多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却不存在一种“最好的教育”。所有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在于“人”,而人,又是不断进化着的天性多变的灵长类动物,由于受遗传基因等内在因素和成长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多方面影响,因而,每个人所需要的教育是不同的,若用同一种教育模式,生搬硬套地覆盖在每一个受教育者身上,这不仅不科学、不合理,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逆反的效果。第2页共5页换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天性,又怎么可能会适应同一种教育模式呢?那么,教育是不是应该遵从人的天性的选择,并加以不断完善呢?答案很明确,是的。在阅读卢梭的《爱弥儿》之前,我对教育这一宏大话题的最大关注,莫过于它的公平性和正确性两点。在我看来,教育若只是局部人群的受益,那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推动是无益的,教育只有发挥自身最大的公平性才能保证,教育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教育的正确性方面,我个人主张将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必须实现的第一步。至于教育的其他方面,我当时并没有太多关注。然而,读罢此书后,我才明白,在教育这一问题上,追求的除了其公平性和正确性外,更重要的是,明白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是这个社会所需要和倡导的。《爱弥儿》里的一段文字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身体和手臂都自由的孩子,一定比束缚在襁褓里的孩子哭的次数少些。只知道身体需要的孩子,只有在受到痛苦的时候才会哭;这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这样,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他什么时候需要帮助,而且,如果可能的话,马上就给他以帮助。但是,如果你不能够解除他的痛苦,你就应当镇镇静静的,切不可用抚弄的办法叫他不哭;你对他的宠爱不仅医不好他的肚子痛,反而使他懂得怎样取得你的疼爱,一旦他知道你可以随他摆布,他就变成了你的主人,这一下全都完了。”这段话向我们展现的,其实是对早期孩子的教育思想。其意思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孩子自由天性的培养,让孩子知道,身第3页共5页体痛苦的时候可以哭泣,这是自由的,自然的行为;而不是一旦孩子哭泣,家长就要想方设法安慰和抚弄,这样的宠爱只会扭曲孩子自由的天性,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这代表的,就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天性是理念的核心内容。这也是卢梭在其作品中向我们传达的,他关于教育最本质的理解,一种回归自然,回归理性的教育。纵观卢梭的教育思想,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在他看来,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甚至是特权和奴役的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原本的天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理性王国的“新人”。然而,当下社会,这样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却在逐渐被世人所抛弃。放眼望去,如今,无论是在小学,中学,大学,甚至是在幼儿园里,一种无形的、不可思议的竞争氛围正在逐渐覆盖。我们可以随处瞥见,多少父母,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一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还处于襁褓之中时,就开始对其灌输各种文化知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本应该是上了小学后才慢慢接触和学习的科目,多少学龄前的孩子早已在学前班就掌握和学习了。你以为这是好事?错了,殊不知,太早地接触和涉及这些科目,除了给孩子增添课业压力外,也反而会让孩子在上了小学后,对所接第4页共5页触到的知识失去应有的兴趣。然而,这一切在崇尚“你追我赶”的中国式教育的父母们眼中,似乎无关痛痒。反正他们心中的想法是,既然都是早晚要学习的知识,那么早点学习不是更好吗,这样还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至于绘画、钢琴、书法等艺术培养,很多“中国式父母们”也是建立在对孩子今后升学是否有用的考虑基础上,才让孩子去学习的。仿佛在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方面,升学、就业已经成为了首要目标,孩子的天性,例如快乐,童真等,在那些拼了命追求现世成功的父母的眼里,简直不值一提。这无疑是可悲的,亦是可恨的。还记得,我曾经看过的一篇关于著名钢琴家李云迪的报道,具体细节我记不清了,但大致内容是,李云迪从小家境一般,但他的父母砸锅卖铁,含辛茹苦也要供他学琴。他的父亲拼命工作,他的母亲辞职在家专心陪伴他练琴,他从小不能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哪怕是偷看会儿电视都会被他母亲一通打骂……这一切,就是为了让他有朝一日能成为举世瞩目的钢琴家!是不是很励志,很感人?然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变相的扭曲孩子自然天性的教育行径!在孩子尚且只有五六岁,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能力时,作为父母的,就对孩子说,孩子啊,你要努力学琴,将来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钢琴家。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名利熏陶”下,孩子只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况且,李云迪的成功,你以为是他努力和汗水的必然?错了,有多少被父母强迫去努力学琴的孩子最后无法走向父母所期待的成功顶峰?多了去了。然而,这些孩子在未第5页共5页来的成长道路上是否会后悔?会埋怨自己的父母?不得而知。我们唯一能清楚的是,这些孩子的天性早已被扭曲,无法回到原来自然的状态了。而这样扭曲孩子天性的教育,是失败的,也是可耻的。让教育回归自然,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应有的解放。我想,这不仅仅是卢梭的自然教育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一种教育理念。解放天性,并不等于放纵天性,而是在尊重自然天性的前提下,教育者才去逐步引导和教育孩子。唯有如此,教育才能呈现出一种明智而又理性的状态,才能带给我们更多意想不到的色彩。
本文标题:让教育回归自然-爱弥儿读后感-黄斯瑜-03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3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