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西南大学土壤肥料学第五次答案
西南大学土壤肥料学第五次答案答:1、团粒结构是土壤的一种优良结构形态,可以调节土壤中的水气、热、肥状况。团粒结构的形成主要是有机质的作用,有机质通过胶结、氢键、静电引力等作用,使分散土粒团聚起来形成优良团粒结构。有了团粒结构,土壤物理性质、耕作性能可以得到改善。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1)具有良好的孔隙性质。(2)良好的土壤水气状况。(3)养分供应和储藏比例适当。(4)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多孔,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还能减小耕作阻力。2、(1)壤中氮素的形态可分为无机态氮、有机态氮和有机无机态氮三种:无机氮:也称矿质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游禽氮。土壤中无机氮一般只占土壤全氮含量1%-2%,波动性很大,是土壤中氮素的速效部分,易被作物吸收利用。有机氮:它是土壤中氮的主要形态,一般占土壤全氮量98%以上。有机态氮按其溶解和水解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水溶性有机氮,水解性有机氮和非水解性有机氮三类。有机无机氮:是指被黏土矿物固定的氮,固定态的铵存在于2:1型黏土矿物晶格层间,它的含量主要取决于黏土矿物的类型、上壤质地等土壤因素。(2)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包括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物固氮作用、氮素的固定与释放、氮的挥发作用和氮素的淋溶作用等。1、矿化作用矿化作用是指土壤中的有机氮经过矿化作用分解成无机氮素的过程。有机氮的矿化过程需要一定温度、水分、空气及各种酶的作用下才能迸行。矿化作用一艘分两步:水解作用和氨化作用。2、硝化作用土壤中的氨气(NH3)或铵离子(NH4+)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的过程叫硝化作用。3、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N2、N2O、NO的过程。4、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指通过一些生物固氮菌将空气〔土壤空气)中的氮被植物根系所固定而存在于土壤中的过程。5、土壤中无机氮的固定作用矿化后释放的无机氮和由肥料施人的NIH4+或NO3-可被土壤微生物吸收,也司被黏土矿物晶格固定,或与有机质结合,这些统称为无机氮的固定作用。6、淋溶作用土壤中的硝酸或亚硝酸形态存在的氮素在渗透水(如灌概、降雨等)的作用下而随水淋溶损失的作用,称为淋溶作用。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土壤中,氮的淋失量较多;干早和半干早地区,淋失极少。7、氨的挥发作用矿化作用产生的NH4+或施入土壤中的NH4+易分解成NH3而挥发。3、(一)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不同作物都有一个适合自身生长发育的酸碱度范围。有些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如水稻、棉花、小表等广泛种植的作物;而另一些作物则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较高,如茶树,铁芒箕、映山红、石松等植物只能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蜈草、柏木等适应在石灰性土壤中生长;盐蒿、碱蓬等比较喜欢在盐碱地上生长。(二)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土壤养分无论是通过微生物转化的,还是依靠物理化学过程转化的都与土壤pH的高低有关。对于氮、钾、硫来讲,其有效性的高低与细菌的交化趋势一致;而磷素,只有在中性范围内(pH6~7)有效性最高,无论是酸性或碱性条件都使其有效性显著下降;至于铁、锰、锌、铜等元素,在pH5时有效性最高,随着土壤pH的增加,它们的有效性下降。(三)其它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与植物一样.不同土壤微生物对pH也有一定的适应性。一般来讲,大部分细菌和放线菌适应于中性至微碱性条件,而真菌却适应微酸性至酸性条件。如果土壤pH不适应其要求,必将降低它们的生物活动,从而降低了养分转化的速率。此外,土壤酸碱状况还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是通过胶粒表面的离子组成状况的改变作用于土壤。例如土壤呈强碱性时,胶粒表面的钠离子含量较高,则土壤的分散性强,并易淀积,导致土壤的透水性下降;而在强酸性土壤中,胶粒表面的H+和Al3+含量高,黏粒矿物易于分解和形成大的团聚体。4、素素最适宜作根外追肥。其原因是:①尿素为中性有机物,电离度小,不易烧伤茎叶;②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③尿素具有吸湿性,容易被叶片吸收,吸收量高;④尿素进人细胞后,易参与物质代谢,肥效快。尿素不仅可用作肥料,还可作多种畜、禽的饲料。5、一)磷素营养的生理功能有:1)、磷是作物体内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2)、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3)、促进氮素的代谢;4)、促进脂肪代谢;5)、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二)、磷肥的合理施用磷肥与氮肥相比,它的当季利用率低,我国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在l0%~25%,利用率低的原因:一是磷的固定作用,二是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因此,提高磷肥利用率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根据作物特性和轮作制度合理施用磷肥;(二)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用磷肥;(三)根据磷肥特性合理施用;(四)与其它肥科配合施用;总之,在施用磷肥时。要协调水、热、气、肥,采取综合农业耕作措施,充分发挥磷肥的增产效果。6、化学氮肥施入土壤的主要损失途径:(1)氨的挥发损失;(2)硝酸盐的淋溶损失;(3)硝酸盐的反硝化脱氮损失。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地下水,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破坏臭氧层,使进入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多;造成温室气体效应等。减少损失的主要途径:(1)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作物特性以及氮肥的性质合理分配氮肥;(2)确定合理的施肥量;(3)深施覆土;(4)使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5)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6)使用缓释肥料。
本文标题:西南大学土壤肥料学第五次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5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