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分型、病因以及遗传因素对其影响。(一)、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典型病例以“三多一少”为特征,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并常伴有软弱、乏力、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等现象。2.并发症表现2.1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由于短时间内胰岛素缺乏、严重感染、降糖药使用不当、血糖过高或过低等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等。2.2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2.2.1感染: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2.2.2糖尿病肾病: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2.2.3心脏病变:糖尿病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2.2.4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2.2.5眼部病变: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2.2.6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2.2.7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一般较肥胖,除缺乏运动。对盐的敏感性高等因素外,血液流变学指数亦增高,是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与血管外周阻力增加有关,而外周阻力是血管阻抗和全血粘度的乘积。有资料结果提示,糖尿病,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病人存在由不同程度的高枯血症。由于其胰岛素的缺乏,胰岛素抵抗.呈高血糖状态。糖尿病的高血粘状态可是红细胞正常脂蛋白变性,弹性降低,再加上葡萄糖渗透到红细胞内,使血红蛋白糖基化.再由于脂代谢紊乱造成胆固醇的沉积,红细胞内粘升高久而久之,造成血液有效循环障碍,血管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增高。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仅要控制血糖,而且要注意检测病人的血粘度情况,及时给与调整,避免或延缓糖尿病性高血压的发生(二)分型1、Ⅰ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显著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临床特点:①约占糖尿病总数的10%,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②起病通常较急,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症状较明显。③胰岛功能差,血浆C肽水平低甚至无法测出,需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存。④病情起伏波动大,不易控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⑤相关抗体如血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素细胞抗体(ICA)及或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率高,GAD阳性率最高。⑥易伴发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阿迪森病、白癜风、自身免疫性肝炎、恶性贫血等。(2)Ⅱ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亦不明确,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临床特点:①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多见于成年人,40岁以上发病率高。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多有糖尿病家族史。③初期多为超重或者肥胖体形,病情较缓和,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极少数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多饮、多尿、酮症而需要暂时性胰岛素治疗。一般不发生酮症酸中毒,除非有感染等应激反应。④GAD、ICA及IAA等抗体多阴性。⑤初期以运动和饮食控制为主或加口服降糖药,多不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约1/3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3)妊娠糖尿病是在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不包括被诊断糖尿病患者妊娠时的高血糖状态。(4)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在不同水平上(从环境因素到遗传因素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些高血糖状态。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如胰腺炎、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等。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种类会逐渐增加。(三)、病因1肥胖。在我国,从1992年到2002年,成年人体重指数超过标准(BMI)由14.6%上升到21.8%。.儿童时期体重超标也是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营养过剩。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心理压力,抑郁,睡眠时间少等等也与糖尿病发生有关。3高血压与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是血压正常的2.5倍,约有20—30%患者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已有高血压。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降低也是2型塘尿病血脂异常的特点。4吸烟。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便性吸烟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致腹型肥胖增多及血管内皮功能失调”1,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和其他升糖激素释放增多.而儿茶酚胺是胰岛素作用的强效拮抗剂。5胰腺b细胞功能异常。对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分析中发现,50%患着体重正常.BMI低于正常,常伴有低水平的c肽和高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总之,胰腺B细胞应答减少增加了胰岛素抵抗,血糖调节失控,加大了糖尿病风险,也导致体重增加。6遗传因素。近年来在全基因组扫描中发现了一些与糖尿病有关的基因,但其等位基因频率和位置在不同人种中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基因变异可能与糖屎病的发生密切相关。7环境因素(有机物污染)中国台湾学者报道长期砷暴露与糖尿病有很大的关系151,国人中等量的铁超载可能也是糖尿病发病的一项危险因素。结核杆菌的感染也能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1。8基因因素。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Ⅱ型糖屎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冈l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嘉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目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痛。9妊娠。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10精神因素。近十定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豪、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四)遗传因素的影响MODY(青少年的成人发作型糖尿病)是一类以β细胞功能缺损为特征的单基因型糖尿病,其致病基因型已明确,考虑到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因素,最初的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糖尿病与HLA基因的关联分析。研究发现,HLA是1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易感基因,并且主要为HLA—D区的HLA—DQ、HLA—DR基因。HLA的易感性作用并非由单个基因决定,而是由多个HLA单基因组合成的单体型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因此,也属于多基因遗传。Ⅰ型糖尿病人只占糖尿病人总数的不到5%。而具有多基因缺陷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人总数的90%以上,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该病具有遗传倾向,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或互相作用的结果。1.1HLA易感基因进入90年代,发现Ⅱ型糖尿病与HLA存在一定的关联。美国黑人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与HLA–DR3、DR4有关联[3]。1.2解耦联蛋白UCPs基因Krook等用RT—PCR方法检测了9例Ⅱ型糖尿病人和8例正常人骨骼肌中UCP2和UCP3mRNA水平,发现两组UCP2mRNA水平没有差异,而Ⅱ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中UCP3mRNA水平降低了41%(P0.005)。应用胰岛素血糖钳夹技术发现UCP3调节能改变胰岛素抵抗状态。1.3胰高血糖素受体(GC)基因胰高血糖素是一种能反向调节胰岛素的激素,并参与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Ⅱ型糖尿病患者循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水平高,提示这种异常与Ⅱ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关。1.4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β-3AR存在于脂肪组织中,参与调节脂肪分解和静息代谢率。此基因中的Trp64Arg突变已经在Pima印第安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和非裔美国人中的糖尿病伴肥胖病人中得到证实[4]。1.5激素原转化酶(PC)-2基因胰岛素原能倍PC-2、PC-3和羧基肽酶转化为胰岛素。PC2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0p11.2,并在PC-2基因内含子2发现(CA)n的简单重复序列。1.6肥胖(ob)基因ob基因最早在C57BL/6J肥胖小鼠中得到证实。后来发现ob基因的表达产物-肥胖蛋白具有调节体重和代谢的激素样作用,并认为肥胖蛋白是控制体重的主要循环因子。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在肥胖个体的脂肪细胞中有TNF-α的过渡表达。TNF-α抑制胰岛素受体激酶并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TNF-α基因位于染色体6p21.3。参考文献:1、糖尿病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李凤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7月2、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科学之友2004年4月3、浅谈糖尿病病因和并发症与预防熊丽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6月4、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李明初中外医疗2008年1月5、浅谈糖尿病的遗传与保健宿艳荣,李海艳农医2010年4月二、甲亢的临床变现,诊断,病因(一)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分类1甲亢影响骨骼肌运动系统的临床症状及发生率肌无力98.58%(1443/1464);肌萎缩68.64%(1005/1464);周期性麻痹2.66%(39/1464);肌肉、关节疼痛5.33%(78/1464);肌震颤(其中手震颤率高)92.21%(1350/1464);上眼睑下垂0.2%(3/1464);咀嚼肌无力及面肌抽动0.6%(9/1464);舌及眼球震颤5.12%(75/1464);吞咽呛咳2.0%(30/1464);不同程度的眼肌麻痹0.7%(11/1464)。.2甲亢影响心血管系统的临床症状及发生率心动过速66.39%(972/1464);心动过缓1.22%(18/1464);心悸、气短98.77%(1446/1464);房性、室性早搏15.98%(234/1464);心房纤颤9.01%(132/1464);心脏扩大7.1%(104/1464);心功能不全3.98%(57/1464);脉压差增大41.7%(593/1464);肺动脉瓣听诊[1]区闻收缩期杂音48.4%(709/1464)。3甲亢影响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及发生率食欲亢进90%(1332/1464);腹痛32.75%(480/1464);大便次数增多92.82%(1359/1464);恶心、呕吐2.45%(36/1464);肠鸣音亢进93.44%(1368/1464)。(二)甲亢的诊断方法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一、问诊要点①注意询问患者有无怕热多汗、心悸胸闷、手抖、多食消瘦、兴奋易怒或焦虑,是否大便频数、不成形等。②有无颈部粗大、突眼,有无畏光、流泪、复视等。③如为女性,应询问有无月经稀少、闭经、不孕等;如为男性,则询问有无乳房发育、阳痿。④有无发作性低血钾、肌肉柔软无力等。⑤以往有无甲亢病史,如有,应询问患者以往的诊治经过、所用药物及效果如何。⑥有无长期服用含碘的药物(如胺碘酮)、含碘造影剂、含有海带或紫菜的保健品,如有,应询问具体名称、剂量及时间。二、查体要点(1)注意观察皮肤温度和湿度。(2)注意观察眼部体征眼多为中度或重度进行性单侧或双侧突眼,突眼多在19~20mm。眼睑水肿,眼球转动受限。因眼球突出,眼睑收缩,眼睑闭合不良或不能闭合,角膜暴露,出现角膜干燥、炎症、溃疡其至角膜穿孔而失明。如果有眼病的证据且甲状腺激素升高,则可确定Graves病的诊断。(3)观察甲状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压痛、听诊有无血管杂音或震颤等。如果患者甲状腺有压痛,提示为亚急性甲状腺炎。(4)观察是否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力衰竭以及水冲脉
本文标题:西安交通大学PBL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6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