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方文明史通论朱孝远第一章绪论1.1略。1.2略。1.3国民性是:思维方式,文化表象,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1.4文明相对立的是本能。1.5略。1.6历史的研究对象是人,研究历史就是研究人的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学力心得第二章希腊文化的意境和希腊文化的特点2.1荷马的历史就是一场美人梦;男人都身体健硕,女人都美丽动人,在别的民族都在为水源土地征战不休的时候,他们却因为一个叫海伦的女子在特洛伊耗费了整整十年。希腊的英雄就是诗歌的主题,为荣誉而战是每个人的信念。希腊民族的个性特点: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冯友兰2.2希腊文化的意境:理想与美:抒情的天才独能感觉到一个画景象征世界从神秘的玄同忘我之境中产生。——尼采2.3希腊文化的特点:(一)希腊文化不同于官方文化,它是来自于民间的一种自发的民族文化。接近自然贴近人心;(二)心灵性;(三)向善性,追求理性的善,追求真善美;(四)唯美主义;(五)神秘性和悬念(好到极致、神秘性、可望不可及、新的感受)。2.4萨福的诗温婉典雅,真情率性,大多以人的爱和欲望为主题——不同于她以前的诗歌是以神作为歌吟的对象——诗中充满了爱的劝喻、爱中的甜美与痛苦或两者相互交织的情愫,以及弥漫着怜悯和嫉妒的悲鸣之声。读她的诗歌,犹如冒险去远航。2.5略。2.6诗性美与女性美:男性是生活在逻辑和现实里面的,女性是生活在理性和感性里面的,女性更加接近诗性美。第三章古代希腊的英雄主义3.1希腊的英雄主义精神;忘我的残忍的战斗精神;天真善良温厚的情感;个人尊严的荣誉的敏感意识;个人本位3.2荷马史诗的隐喻:奥德修斯情结荷马史诗分为两部分,上部是人们都要当英雄的,可是当了英雄以后都不开心呢。人们都要被控制,死的死,伤心的伤心,奥德修斯想出了木马计,他是个英雄,可他还是不开心。在另一部中奥德修斯走了,去做了普通人,不当英雄了,但他找到了自我,不再被控了,这就是荷马史诗中的隐喻3.3隐喻的破解:英雄主义斯巴达的英雄:体魄和力度斯巴达的妇女地位斯巴达的男尊女卑斯巴达妇女报复:温泉关的故事,借妻制度和妇女帮造成家庭不和谐的原因:缺乏爱情基础、文化差异、丈夫不回家、同性恋。斯巴达的英雄:体魄和力度斯巴达的妇女地位斯巴达的男尊女卑斯巴达妇女的报复:温泉关的故事斯巴达妇女的报复:借妻制度和妇女帮。斯巴达的英雄主义有两个主题词:体魄和力度。斯巴达人对体魄和力量的崇拜其实就是对超能力的崇拜,超能力就是人类对爱情的渴望从小就冷漠,也就是彻底打破女性情结,对女性敌视、冷漠、仇恨,这也是斯巴达人的伟大之处。他们对女性没有同情,没有爱慕之心,从小建立的就是一种男性的英雄主义。荷马史诗中还有一个主题词“极度的诱惑和极度的克制之间的动态平衡其中的寓意其实就是在说奋斗没有浪漫很好,奋斗是在一个设定的区域去奋斗,是摆脱不了你的悲剧性的。奥德修斯才是真正的浪漫主义,这就是荷马史诗所要揭示的道理。浪漫主义是中性的,这个中性是建立在英雄主义的基础上的,以及对英雄主义”异化“的克服基础上的。3.4浪漫主义可以分为两种:(1)有浪漫基础的浪漫主义(相对较好);(2)没有浪漫基础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一般特征:想象的空间高于现实的空间,乌托邦主义,非功利性,两极之间的度,成功的浪漫主义和不成功的浪漫主义。3.5古典文化的特征:一半是自然一半是文化的统一;特殊性是存在的(包裹着人性);内容与形式之间的高度结合。第四章罗马文化的兴衰4.1罗马的特点:公共建筑、帝国、军人独裁者(凯撒、屋大维)、法律、理性、秩序。古代西方四大文化的要素:1、希腊;2、罗马;3、基督教;4、日耳曼。希腊传统:放大了的个人诗性和谐内心涌出民主制度生命力精神化诱惑与克制美与文化情义智慧体魄理想动力个人主义。罗马传统:放大了的国家强力两极分化军事扩张等级与奴隶战争英雄虚荣强硬张狂侵犯为争夺受压迫功利的动力。原始基督教传统:马的反文化内心舍弃平等和平负罪感和睦相处信仰虚心温柔哀恸怜悯饥渴慕义为义受压迫清心。日耳曼传统:家的原则家庭血缘原则选举制蛇吞象原则自由的传统朴素性忠诚个人为集体牺牲。4.2罗马的文化:文化表象: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歌;生活方式:永远展示强势的一面(雕像、形式、健美、武功、理智);社会心态:承认强者、称赞胜利者。因优秀而存活,不为改善而优秀。思维方式:一切放在得失中来考虑,功利性的思考,思考得失,思考安全。价值观念:强力、秩序、程序、责任。宗教伦理:宗教要为人服务,宗教是贵族的。罗马兴盛的原因:1、强大的国家机器为社会提供了稳定性;2、强烈的好胜心、竞争性,使得罗马人建立了一种传统:不优秀必淘汰;3、高度的理性和计划性使罗马人学会了用头脑办事,致力于扫除一切虚无缥缈的东西;4、罗马文化上具有开放性,这促进了罗马的发展;5、前列的世俗欲望和物质欲望,使罗马人一度在政治、经济、法律上先进。罗马人对一切制度化的东西深感兴趣;6、其他的民族相对落后,导致罗马的崛起。罗马兴盛原因的总结:1、秩序战胜紊乱。2、法制战胜人治。3、现实战胜想象。4、历史战胜诗歌。5、等级战胜自由。6、城市战胜农村。7、罗马人战胜外邦人。8、文化上形成互补,文化的开放型。4.3罗马崩溃的原因:1、开放的文化变成了机械、封闭的文化。2、进取的精神变成了麻懒悲观的心态。3、国家制度僵化,缺乏弹性,断送了改革的机会。4、罗马的自我衰落导致蛮族战胜罗马,况且蛮族文化对罗马人也有吸引力。5、罗马文明的发展不平衡,出现了各种矛盾。6、反主流文化出现,社会矛盾尖锐。7、从民主走向专制,政府的公共性减少,私人性质和俊辉性质增强。为什么罗马会崩溃?七大不平衡:1、价值、规则和事物之间出现巨大对立。2、消费和生产的不平衡。3、罗马人和外邦人的不平衡。4、城市和农村的不平衡。5、法治和腐败的不平衡。6、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家族传统的不平衡。7、物欲和精神的不平衡。为什么罗马会崩溃?从中国人的眼光来看,罗马缺乏中国的以下特点:政治统治而非强力统治统一的文化所形成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知识分子与国家结合(科举取士、寒人掌机要)政权与主流经相结合搞笑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有效分工政府主管公共利益中央地方的一致性世袭制和政权交接的稳定性中庸性和强大的综合能力。罗马崩溃的原因,总结:罗马帝国崩溃并非外部原因,而是自我崩溃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她的人民不幸福;她的道德风气江河日下;阶层间的斗争无法调和此外,还表现在商业的败落、官僚作风、政治专制、赋税繁重以及巨额战争费用。罗马文明给我们的启示:(一)罗马帝国崩溃完成了西方文明中的第一次大整合;(二)促进了欧洲类型封建主义的十大特点;(三)古典文明:奠定西方文明的基础东西方文明的比较。第五章罗马文化的元素5.1美德即是勇敢第一个含义:功利的动力二:严密制度下的冒险三:高度竞争5.2罗马人看希腊人:没用希腊人看罗马人:俗1、精神的快乐与物质的快乐之间的斗争希腊强调文化处境、情感处境罗马强调本能的人、生命处境、物质处境、社会处境(五种致命的处境:生命处境、物质处境、社会处境、文化处境、情感处境)2、希腊的心灵性VS罗马的实用性心灵价值与社会价值:不变性、形而上、不功利、理想性、出自心灵的需要、自由性、外貌、心灵、性格、习惯、业绩、爱好、外在强迫、内心涌出、理想、秉性、功利追求、天性追求。3、罗马人不懂得东西:神秘的精神之爱文化表象: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歌生活方式:永远展现强势的一面:雕像、形式、健美、武功、理智社会心态:承认强者、称赞胜利者。因优秀而存活,不为改善而优秀。思维方式:一切放在得失中来思考,功利性的思考,思考得失,思考安全。价值观念:强力、秩序、程序、责任。宗教伦理:宗教要为人服务,宗教是贵族的。4、透明性与不透明性希腊人每个人有其他人不懂得一些地方,罗马人没有希腊人要求距离产生美,罗马人要求现实产生美希腊人要求个人空间,罗马人要求社会空间希腊人要求形而上地谈问题,罗马人要求技术性地谈问题。5、希腊人的四个崇拜6、多元化与一元化的矛盾罗马人生活在标准化之中,没有了幸福感,比较一元化。7、多元化中的和谐希腊人:个性与共鸣(如弓和六弦琴)罗马人:要别人敬佩、惧怕。8、加法与减法加法:生活的丰富化(希腊)减法:生活的必需品(罗马)轻装上阵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希腊人从原则中产生艺术,罗马人在规范中产生成功9、敏锐的文化感觉VS个人的尊严心灵标准和社会标准心灵标准的特点社会标准的特点。心灵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变性形而上不功利理想性出自心灵的需要自由性外貌心灵性格习惯业绩爱好外在强迫内心涌出理想秉性功利追求天性追求多元化与一元化的矛盾:罗马活在标准化中,没有了幸福感。多元化中的和谐:个性与共鸣,弓和六弦琴,罗马人:要别人敬佩、惧怕5.3中西方两种强势文明特征的比较:西方的高科技文明;底坐不稳,高精尖;尚武精神,极限冲击;高科技;断裂发展,快而不稳;猛兽崇拜;抽象逻辑,信号假设;分析型;重变化;求新求异,未来崇拜;重外王,重个人主义;科学的法治的文明约束;幸福、痛苦指标的理性度量;各种需要指教的平衡发展中国文明的高情感文明、底座大,高精尖不够;政治文化,妥善管理;高情感;延续性发展;大音希声和十二生肖;经验、形象思维;综合型;重合情合理,宁静而致远;求全责备、重视传统;重内圣,重集体主义;自觉的、自然的礼仪规范;幸福、痛苦指标的感受度量;各种需要指教的先后发展。第六章中世纪的欧洲贵族6.1三种学习方法:一,学生的学习方法:概括;二,学者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主观判断能力,带有批判性的结论;三,历史学家:不再满足按照要求,不断超越自我,谈论自己的看法,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6.2封建社会:476-800形成时期800-1100制度化时期1100-1350发展时期1350-1650制度转换时期农业危机农业秩序危机领主制、庄园制农奴制瓦解。封建社会有两种含义:狭义上指分封制的社会结构,这种提法最早是指西欧的中世纪的国家结构,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也存在类似的制度。广义上的封建社会则是由马克思定义的,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地封建社会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实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会改变封建社会作为一个阶级社会的本质。6.3封建主义: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建立在以封地采邑的形式占有全部土地,及由此而建立的领主与封臣的关系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体系,以佃农的效忠、服兵役以及没收财产为特征。“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对于“封建社会”定义的阐释,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理解不同,学术界对中国是否存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国何时进入封建主义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差别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秦汉封建说”等诸种说法,在学界的争论直至今天也没有停息过[1]。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则认为两汉之世,正是封建主义的尾声。封建主义(feudalism):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建立在以封地采邑的形式占有全部土地,及由此而建立的领主与封臣的关系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体系,以佃农的效忠、服兵役以及没收财产为特征。(摘自美国传统词典)简单的说,封建的含义就是“封土地、建诸侯”,“封土建国”,“封邦建国”,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是周朝,秦以后应该叫君主集权制。6.4十七世纪的时候认为贵族即是:首先是指国王、诸侯和公、伯、子、男。他们是贵族,或称领生和贵人。其次,是一些骑士、绅士和低级绅士。这些人可以称之为小贵族。欧洲的贵族最为典型:1、比较独立,不完全依附于朝廷;2、贵族的权限很大:政治、司法、土地、军事;3、贵族制度化:领主附庸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庄
本文标题:质粒DNA的提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7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