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选择:1.当5uC且13cC时,粗粒土具有良好的级配。2.评价粘性土软硬状态的物理指标是:(液性指数)3.颗粒级配曲线较平缓的土,表示:(土的颗粒粒径越不均匀,其级配越良好)4.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随深度线性增加)5.一般认为土体在外加荷载作用下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土中水和气体的减少)6.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有效应力的变化)7.设计地下室外墙时,常常需要考虑水平向土压力的作用,应采用的土压力是:拉应力8.砌体承重房屋设计中,应控制的地基变形的特征是:(局部倾斜)9.相邻建筑物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决定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净距的主要因素是影响建筑物的预估沉降量,被影响建筑物的:刚度10.工程中用来评价砂土密实度的指标是:孔隙比(标准贯,锤击数)11.均质土体在局部荷载作用下,荷载中心点下沿深度方向地基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是: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深度增加附加应力减小)12.有一粘性土层,在某一荷载作用下,按单面排水计算达到某一固结度所需的时间为t,若按........(双面排水计)算达到相同固结度时所需的时间为t/2(4/t)13.著名的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地基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沉降)(基底压力大于地基的极限承载力)14.反映土结构性强弱的指标是:灵敏度St15.框架结构应控制的地基变形特征是:沉降差16.土的自重应力计算中假定的应力状态为:极限平衡应力状态17.目前地基附加应力计算中对地基土采用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地基是连续。均匀。各相同性的线性变形弹性体,基础刚度为018.砂土的结构通常是:单粒结构19.饱和土的组成为:土颗粒,水(土粒构成土德骨架,土骨架间布满相互贯通的孔隙,这些孔隙有时完全被水充满,称为饱和土)20.如下土的四个密度指标中,常被用来评价夯实质量的是:干密度Pd填空:1.通常情况下,土是由固结土颗粒、水土中水(液相)和气体三相组成的。2.土中自由水按其移动时所受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水和毛细管水3.工程中按液限(塑性指数)的大小对粘性土进行分类。4、在计算土体中的自重应力时,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其重度应取20kn/m^3(有效容重r·)。5.对于中小型浅基础,为简化计算,基底压力常按均匀分布考虑。6、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将发生改变,由建筑物等荷载在土体中引起的应力增量称为附加应力7、在其他条件的相同情况下,粘性土的固结系数越大,则土体达到某一固结度所需的时间越短。8、若反应土中。。。。。。应力状态的莫尔应力圆处于改土的抗剪强度线的下方,则该点处于稳定状态。9、在地基。。。。。。荷载试验时,地基的变形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线性变形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10、无粘性土土坡的稳定性大小除了与土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坡脚有关。简答题1试比较朗肯土压力理论与库伦土压力理论的异同点与优缺点相同点:都要求挡土墙的移动是以使墙后填土的剪力达到抗剪强度(极限状态下)土压力.都利用莫尔-库仑强度理论;不同点:朗肯理论是根据土体中各点处于平衡状态的应力条件直接求墙背上各点的土压力.要求墙背光滑,填土表面水平,计算结果偏大.而库仑理论是根据墙背与滑动面间的楔块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静力平衡条件求总土压力.墙背可以倾斜,粗糙填土表面可倾斜,计算结果主动压力满足要求,而被动压力误差较大.朗肯理论是考虑墙后填土每点破坏,达极限状态;库仑理论则考虑滑动土体的刚体的极限平衡;朗肯土压力理论优点:公式简单,易用;缺点:对墙壁倾斜、墙后填土面倾斜情况不适用;库伦土压力理论优点:对墙壁倾斜、墙后填土面倾斜情况适用;缺点:不便考虑粘性土的情况;2简述用分层总和法求基础沉降的方法步骤。1根据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的性质,计算基底压力和分布2将地基分层3计算地基中土的自重应力分布。4计算地基中垂向附加应力分布5按算术平均求各分层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6求第I层的压缩量7将各个分层的压缩量累加,得到地基的总的沉降量计算题1解:塑性指数IP=Wl-Wp=28.3%-16.7%=11.6%液性指数Il=(W-Wp)/Ip=(19.3%-16.7%)/11.6=22.4%因为Wp小于等于W小于等于Wl所以土样呈塑性状态2砂土土样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当法向应力σ=100Kpa时,测得抗剪强度τf=52Kpa。若对同种土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问该土样在大主应力σ1=120kPa,小主应力σ3=46kPa作用下处于何种状态?解:由库伦定律τf=σtanφ有52=100tanφ得φ=27.5°根据极限平衡条件,当σ3=46kPa有σ1f=σ3tan2(45°+φ/2)=46tan2(45°+27.5°/2)=124.9kPa>σ1=120kPa该土样处于稳定状态3解:Ka1=tan²(45º-φ1/2)=1/3Ka2=tan²(45º-φ2/2)=0.568Pa1=qka1=10/3Pa2上=(q+17.7h1)ka1=21.03KPaPa2下=(q+17.7h1)ka2=35.841KPaPa3=(q+17.7h1+18.2x4)ka2=77.19KPaEa=(10/3x3+17.7x3/2+35.84X4+41.35x4/2)=262.614KPa
本文标题:西科大土力学B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7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