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
西昌市人民医院外二科骨科常见仪器的使用及禁忌一、助行器的使用目的使用助行器的目的,在于避免患腿的不当承重,以增加患者自我照顾及活动的能力。使下肢无力行走的患者利用助行器,以手臂力量部分或完全支撑身体重量,从而可以站立或行走。适应症下肢无力或不能承力、不太不稳的患者,康复训练。助行器的使用方法•方法:三步走法•步骤:助行器患肢健肢•要点:1、患者抬头挺胸,双手同时将助行器举起,并向前移动一步(约25-30cm)2、患肢抬高后迈出半步,约处于助行器横向的中线骗后方3、患者双手臂伸直支撑身体,迈出健肢并与患肢平行重复上述步骤前进。•方法:四步走法•步骤:助行器→患肢→助行器→健肢•要点:1、双首同时将助行器举起,并向前移动1步(约25-30cm)2、患肢抬高后迈出,约落在助行器横向的中线偏后方。3、患者再次向前移动助行器1步。4、双手臂伸直支撑身体。并迈出健肢,健肢位置应在患肢位置的前方,落在助行器与患肢之间。5、重复上述步骤前进使用助行器的注意事项•每次使用助行器前,应检查助行器是否稳定,橡皮垫、螺丝有无损坏或松动,以前其安全性,预防患者跌倒。•保持地面干燥、走路通畅,以免患者滑倒或跌倒。•患者应穿着长度适宜的裤子以及防滑的鞋子,不宜穿拖鞋。•患者下床前应双腿下垂,在床边端坐15-30min(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延长时间)后方可下床走,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导致跌倒。•行走时眼睛应平视前方,注意抬头挺胸收腹,步伐不宜太大,步伐以达到助行器的一半为宜,太过向前容易重心不稳而跌倒。•应循环渐进地增加行,走的活动量。•助行器不适合上下楼梯时使用。二、拐杖的使用方法&目的使用拐杖的目的是减轻患者下肢的负重,或辅助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不能负重行走的患者站立或步行。&适应症任何需要辅助力量才能站立或行走的患者。&高度的调节患者直立,拐杖置于双侧腋窝下,双手握住扶手时,以拐顶距离腋下三横指,双肘自然屈曲15°-30°角,双膝微屈为宜.方法步骤要点两部走法右拐左腿→左拐右腿•患者应抬头挺胸,双眼平视前方,重心略移向右侧•同时迈出右拐和左腿,重心移向左侧•在同时迈出左拐和右腿三步走法双拐→患肢→健肢•抬头挺胸,双眼平视前方,双手同时将拐杖举起并向前外侧迈步•患肢抬高后迈出半步,足尖应不超过双拐头端的连线•以双拐支撑身体重量(患肢遵医嘱决定承重力量).迈出健肢,健肢应处于与患肢平行的位置四步走法右拐→左腿→左拐→右腿•抬头挺胸,双眼平视前方,重心略移向右侧•先迈出右拐,同时左腿跟上•再迈出左拐,同时右腿跟上上楼梯法健肢→双拐→患肢•健肢先上楼,重心前移•在上拐杖,患肢跟上下楼梯法双拐→患肢→健肢先下拐杖,患肢下楼,重心前倾再下健肢使用拐杖的注意事项1.使用拐杖时是以手臂力量支撑患者身体的重量,因此应注意评估患者臂力,以防患者跌倒.2.患者行走和站立时,拐杖头端应保持在身体的前端上方10-15cm左右,应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患者向前或向后跌倒。3.患者的着力点应在双手而不是腋窝,应避免拐杖顶端压迫患者腋窝造成下臂丛神经压损伤。4.每次使用前,都应检查拐杖是否稳定,橡皮垫、螺丝有无损坏或松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预防患者跌倒。5.初次下床的患者,医护人员一定要守护在旁,给予指导和保护。6.保持地面干燥、走到通畅,患者不宜穿拖鞋,以免跌倒。7.正确指导患者使用拐杖的方法,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事件。三、颈部支具的使用目的颈部支具可以限制颈部活动、减轻颈椎间孔的压力,有效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和颈部肌肉的疼痛,并可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防止颈髓损伤。适应症1.颈椎病减压治疗者。2.颈椎术后颈部需要保护者。3.需颈部制动患者。颈部支具的分类及选择分类:按材质软性颈托、半硬性颈托、硬性颈托按功能可调式颈托、不可调颈托选择:1.根据治疗目的正确选用支具类型。2.正确评估患者情况,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型号。3.材质应透气、柔软、轻便、具有韧性。4.选择易于清洁、安全可靠、佩戴舒适、患者易于操作的支具颈托的使用方法ﯟ卧位1.双手托住枕部并轻轻抬起枕部。2.将后垫通过近侧颈部向对侧插入或从枕部向下插入,使用垫下缘至颈肩部,上缘应低于两侧耳廓,注意暴露患者耳廓皮肤,以防发生压疮。3.将前托两侧稍微外展,从胸骨柄处将前托向上推移,直到下颌部完全放入前托的下颌窝内为止。4.从后面向前拉紧双侧粘胶带,并调节至适宜松紧度,粘好粘扣。ﯟ坐位先妥善放置好前托位置,一手托住并固定下颌。另一只将后垫置于枕颈部中央位置,从后面完全将前托包裹。向前拉紧双侧粘扣,注意松紧度的调节,并粘好粘扣。使用颈托的注意事项♫颈托的松紧要适宜,佩戴后患者应无气紧、头晕等不适,已能放入1根手指为宜。♫使用颈托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颈部皮肤状况,防止颈部及耳廓,下颌部皮肤破损,应定时清洁颈托和局部皮肤。♫颈托作为术后的辅助支撑,一定要先佩戴好以后,患者在坐起或下床,直到卧床后方可去掉颈托。♫长期应用颈托可能会引起患者颈背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所以颈托佩戴时间不是越久越好,应遵医嘱进行.四、腰部支具的使用Ω目的腰部支具作为外力支撑,能限制腰椎的屈曲活动,能减轻腰椎间隙的压力以及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可减少腰部肌肉的劳损,缓解肌肉痉挛,从而达到保护患者腰部、缓解局部疼痛的目的。Ω适应症急慢性腰部疼痛、急性腰部扭伤、腰椎骨折脱位、腰椎间盘突出、根性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类腰部手术后需要腰部制动的患者。使用方法卧位1.正确定位,腰围得上缘应齐肋弓下缘,下缘应至臀裂处。2.侧卧,应将腰围平整塞入腰背部,翻向另一侧,将腰围拉至腹部并固定。3.佩戴腰围后应采取用侧身起床法,以减轻腰椎的压力。立位1.展开腰围,检查腰围正反方向及上下位置。2.患者应抬头挺胸收腹,手持腰围两端由后向前将胶带拉紧固定。3.双手同时将侧托带向外侧拉紧,并固定于腹部。注意事项1.佩戴腰围应松紧适宜,固定、舒适要兼顾。2.术后患者佩戴腰围时,一定要先佩戴好腰围后患者再坐起或下床,直到患者卧床后才应去掉腰围。3.注意观察患者受压皮肤有无压红、疼痛以及肢体肿胀、麻木等症状。4.患者佩戴腰围后不宜在短期内进食大量食物,否则容易导致胃部不适,甚至出现恶心、呕吐。5.去掉腰围后,要加强患者腰背肌的锻炼,尽快地恢复肌肉的力量,增强腰部的稳定性。6.佩戴支具期间,应加强各关节肢体的功能训练,避免肢体失用综合征的发生。7.佩戴腰围的时间要适宜,长时间佩戴腰围可能会导致患者腰背肌肉萎缩。五、皮牵引的使用•皮牵引是使用胶布或皮套等包裹患侧肢体进行牵引,进而维持骨折的复位和稳定。•2.主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的稳定的粗隆间骨折或手术前后的辅助固定治疗等。•3.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随时观察血运神经症状改变。•4.一般维持3-4周。•5.其牵引力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达于骨或关节。注意事项•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洗净患肢皮肤,保持肢体所需要的位置,经常观察患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知觉、肿胀和活动情况。•3、定时按摩身体受压部位,尤其是骨突出部位,以防褥疮发生。•4、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牵引装置,观察绷带、胶布有无松动,牵引绳及滑车有无障碍,牵引方向是否保持与患肢纵轴一致,绳索有无受阻,牵引重量是否合适,及时调整。•5、冬季注意保暖。•6、患儿股骨干骨折,如行双腿垂直悬吊牵引,臀部应离床1-2CM。•7、指导病人定时做肌肉收缩练习及手足功能锻炼。•8、病人因胶布过敏而发生水疱者,应除去胶布,消毒后抽出泡液,用无菌敷料包扎,并及时能告医生改用甚方法。•9、牵引重量不超过5KG,以防胶布撕脱。被服或器械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力,必须保持反牵引力的存在。•10、采用中药外敷疗法!膏药经皮肤发挥作用,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在一般情况下骨折骨牵引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们最应该注意的就是保持牵引部位皮肤的完整性,此外还应该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因为患者的疾病在恢复期间还需要做好饮食护理,此外患者的饮食是否到位会影响到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六、骨牵引的使用•又称直接牵引。即将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使牵引力量直接通过骨骼而达损伤部位,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牵拉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随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骨牵引的适应症•1骨折、关节脱位的复位及维持复位后的稳定。•2挛缩畸形的矫正治疗和预防。•3防止因骨骼病变所致的病理性骨折。选择进针的部位:包括尺骨鹰嘴、股骨髁上、胫骨结节、跟骨、颅骨。注意事项•1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也不可有其他外力作用,以免影响牵引力。•2保持对抗牵引力量,比如在医师指导下适当抬高床尾。•3牵引期间始终保持正确位置,比如牵引的方向与肢体长轴应成直线。•4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滑车抵住床尾或床头,防止牵引锤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5牵引时患肢放置的位置应符合要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6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7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8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9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主要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足趾活动情况以及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趾引起剧痛,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六.下肢静脉泵的使用•定义下肢静脉泵是一种模仿足底静脉丛的生理性血泵功能而制成的骨科临床辅助治疗仪器。它利用腿套中的空腔,定向顺序地加压间歇性充气,使静脉回流速度加快,防止静脉瓣和静脉窦的血流瘀滞,从而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目的1.改善患者的下肢循环,快速消除患者下肢肿胀。2.改善因外周动脉供血不足所导致的间歇性跛足、静脉曲张、下肢肿胀及疼痛等症状。3.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适应症1.骨科多发性创伤,特别是盆腔、髋部或下肢骨折,脊髓损伤常伴截瘫、偏瘫患者。2.卧床或制动时间>72h者。3.年龄>60岁的患者。4.骨科大中型手术术中患者。5.静脉血管损伤,如静脉曲张、静脉炎患者。6.血液粘稠度增高者,如严重感染、脱水患者。7.血液高凝状态者。8.既往有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者。9.合并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卒中等高位因素的患者。禁忌症1.严重感染、败血症、气性坏疽、下肢恶性肿瘤、血友病患者。2.局部有严重创伤者,如皮肤撕脱、未经处理的骨折或血管损伤的患者。3.严重的动脉硬化或缺血萎缩性血管疾病患者。4.因回心血量增加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患者。5.怀疑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评估1.评估患者(1)全身情况:病情、意识、配合度、既往史,如糖尿病、皮肤病等。(2)心理状态:患者对治疗的认真和态度。(3)局部情况:接触腿套的局部皮肤血管情况,伤口情况,管路情况。(4)肢体情况:是否已发生深静脉血栓,皮肤有无破损,肢体肿胀程度,肢端循环障碍。2.评估仪器(1)应根据患者肢体周径选择适宜型号的气囊套。(2)确定仪器完好,确定气囊套无漏气。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携用物至病房,查对医嘱。向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的合作。2.操作流程选择型号适宜的腿套并妥善固定于足底。连接电源,进行仪器自检、充气。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仔细询问患者感受。3.用物处理关闭电源、收拾用物,整理床单位,加床档保护患者。洗手并记录,下肢静脉泵清洁消毒后备用。4.护理指导腿套松紧适宜,不可随意取下,整个治疗过程由充气、放气交替进行,当患者出现肢体红肿、肢端麻木、皮肤压痛等症状时,应暂停治疗。
本文标题: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8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