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贵州省农业现状贵州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农业省,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种种问题和困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基本原则。但是近年来,贵州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一些成绩和经验,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贵州省的农业和当地条件有着巨大的关系,下面介绍贵州自身条件:气候条件: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雨水充沛,光、热、水变化基本同步。贵州常年雨量都超过1100毫米,个别年份曾有2341.7毫米的记录。多阴雨,少日照,绝大部分地区日雨量大于0.1毫米的日数多达160-200天。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土壤条件:全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坝地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8%;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这种地理特点,使得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2002年底,全省实有耕地面积176.9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6.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5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耕地不仅面积小,且质量也不高。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贵州近二十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有了较大进步,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农民的素质得以提高,科技意识得到增强,农业投入逐步增加,耕作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的徘徊局面初步打破,贫困落后面貌有所改观,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产品市场供求趋于平稳。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比1978年的643万吨,增加507万吨,增长78.85%;粮食人均占有量也由242公斤提高到295公斤,增加53公斤,增长21.9%;粮食产出率也由每亩159公斤提高到252公斤,增加93公斤,增长58.5%。最近十年,我省粮食总产、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特别是最近五年,粮食总产增长的因素中,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达到54%,超过扩大播种面积在粮食总产增长中的作用。畜牧业也取得迅速发展,2004年全省肉类总产量也由1978年的13.2万吨提高到172万吨,增加158.8万吨,增长12倍;人均肉类占有量也由5公斤提高到44公斤,增加39公斤,增长7.8倍。由于科教兴农得以认真落实,近二十年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稳定,市场繁荣,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六五”“七五”期间的28%左右提高到“八五”期间的32%左右,“十五”前四年又提高到37%左右。贵州的农业增长方式已经开始摆脱简单扩大再生产的数量型增长模式,向以质量型为主的集约持续农业增长模式发展。贵州近10年粮食总产量增长、单产增长、播种面积增长的平均速度高于全国和周边省区水平,粮食生产发展的形势是好的。贵州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和周边省区水平,是粮食人均占有率增而不多的重要原因之一。贵州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麦类、薯类的单产过低,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难点所在。贵州粮食人均占有量低于同期全国和周边省区的水平。200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还只是我省1957年的93%。这二高二低基本反映我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现状和问题。贵州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作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技术含量不高是农业增长缺乏后劲的重要表现。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贵州仅为1722元,贵州是全国的58.65%。总之,由于农业科技进步含量低,基本农田建设滞后,抗灾能力弱,农民贫困,再投入能力低,后劲不足,稳定性差,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困难较多。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欠账过多,农业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小。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贵州森林覆盖面积一度下滑至12%左右,后经多方努力,2004年已经恢复到35%左右,但小径级中幼林居多。特别是贵州国土面积中山地、丘陵约占92.5%,喀斯特地区占总面积的61.9%,溶蚀面积大,由于人为侵害,植被稀少,土壤瘠薄干燥,水土流失严重,一些地方已形成石牙、石峰、石林,岩石裸露,无法还耕。据水利部门的监测,我省水土流失面积为7.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3.5%。全省平均每年土壤侵蚀量28566万吨,平均侵蚀模数为1621.9吨/平方公里。另据统计,我省中低产田土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2.6%,且多为坡耕地,山高水低,水利设施不足,灌溉条件很差,每遇干旱就造成歉收,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文章导入了我的个人证书,如果你们修改了文章证书将无效——王凡
本文标题:贵州农业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8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