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计算机网络实验3搭建基础结构模式无线网络
实验3搭建基础结构模式无线网络一实验目的掌握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模式无线网络的概念及搭建方法。二背景描述张三供职的公司租用了一个新房间用作会议室,并且希望在会议室能上网,张三作为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向上司建议说:如果用有线上网,需要在会议室穿墙凿洞,重新布线,而且开会时也不能保证大家都有网线上网。因此可以在会议室里实现无线上网,使大家开会时的交流和信息的互通更为方便。公司采纳了张三的意见用AP设备在会议室建了无线局域网络,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张三的能力也得到上司的认可。三需求分析需求1:新会议室室能够上网分析1:单就上网这个需求来讲,可以有无线与有线两个选择,有线网络可采用交换机、路由器等常见网络设备组网,无线网络则可采用无线AP来建设,采用哪种方式更好呢?需求2: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能尽可能保证参会人员均能接入网络。分析2:有线网络的使用,布线是关键,并且需要一定的部署时间,无线网络方便快捷,而且部署灵活,适合移动办公的场所。四实验拓扑如图3.1所示,网络拓扑结构就是公司会议室中通过无线AP,实现的几台计算机之间无线通讯的工作场景,通过无线AP、无线网卡实现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模式无线网络通讯。STA1(配置主机)STA2STA3WirelessAP/Router图3.1实验拓扑图表3.1实验网络IP地址分配计算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STA1192.168.[?].2(有线网卡,其中?表示根据无线AP的LAN网段而定,一般是“0”或者“1”)255.255.255.0STA2自动获取(无线网卡)自动获取STA3自动获取(无线网卡)自动获取五实验设备与要求计算机(或其它移动终端)、无线网卡(内置或外置)、无线AP或无线路由;2-3人一组。六实验原理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模式无线网络是最为常见的无线网络部署方式,无线客户端通过无线接入点接入网络,任意无线客户端之间通信需要无线接入点进行转发。与自组网(Ad-Hoc)模式无线网络相比,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模式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更广,网络可控性和可伸缩性更好。七实验内容及步骤1、在计算机上安装或启动无线网卡,如图3.2所示。【启动的具体步骤:打开网络连接窗口(桌面-右键“网上邻居”,选择“属性”),选定“无线网络连接”,点击右键,选择“启用”。】图3.2启动计算机的无线网卡2、配置无线AP或无线路由。【本实验指导以配置D-LinkNWL2100无线AP为例。无线路由的配置略有不同,配置过程可参考相关设备的说明书。】(1)按照网络拓扑图,使用交叉线(自适应设备可采用直通线)将无线AP和STA1连接起来。(2)设置计算机STA1(有线)网络连接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由于D-LinkNWL2100无线AP的LAN地址默认为:192.168.0.50,因此,计算机STA1设置为192.168.0.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注意:STA1与AP必须在同一个网段内】(3)在STA1上打开Web页面,在地址栏输入,回车后弹出连接到AP的登录界面,如图3.3所示.图3.3登录AP的窗口(4)在登录窗口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空),点击“确定”进入到配置界面,如图3.4所以。图3.4AP配置界面(5)可以根据向导进行配置,则首先点击“RunWizard”(运行向导),根据提示进行配置;也可以根据配置界面的各项参数进行相应的配置,主要涉及的参数有:管理员密码的设置或更换,无线网络的配置,如模式(mode)、SSID、网络认证(Authentication)、DHCP服务等。【注意:由于网络设置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配置界面越来越人性化,因此,设备的配置比较简单,但需十分熟悉AP或无线路由的配置过程或方法。】3、配置计算机STA2、STA3的无线网络连接。如果配置AP时设置了DHCP服务,则可设置STA2和STA3的IP地址为“自动获取”,如果没有AP中没有设置DHCP服务,则需手动设置IP地址(具体根据实验室网段而定)。4、在STA2和STA3上搜索无线网络,选择自己设置的SSID和认证码,加入到无线网络中。5、在STA1上可查看各台连入无线网络的计算机的状态信息。同时,在STA2和STA3上访问计算机网络进行测试。八实验结果分析与报告根据实验内容整理成一份实验报告。要求:使用Word2003或高级版本编辑;提交电子版至(账户和密码:workup_zmj),文件命名格式:学号+姓名,比如“1041234567张明军.doc”。九课余思考与实践1、如何设置上述搭建的无线网络的安全性(网络身份认证以及数据传输加密)?2、测试一下上述搭建的无线网络的性能,包括:信号的传输距离、信道带宽、吞吐量、差错率等,以及终端的移动性对传输质量的影响等。
本文标题:计算机网络实验3搭建基础结构模式无线网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4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