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广东专家共识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广东专家共识(2015版)原创2015-09-23李非等本文原载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年第9期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5大常见恶性肿瘤,占肿瘤致死原因的第2位,每年新发肝癌病例和死亡病例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1]。据最新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道结果显示:我国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率已居恶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居第2位[2]。过去20年,肝癌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多数患者诊断肝癌时病情已为进展期,预后不理想[3-4]。原发性肝癌a,HCC,以下简称肝癌)为主,占95%以上。肝癌细胞易侵犯门静脉系统,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veintumorthrombus,PVTT)。根据PVTT的发展程度(即侵犯门静脉不同部位),程树群等[4]和Shi等[5]将PVTT分为Ⅰ0~Ⅳ型。合并PVTT是临床确定的肝癌预后不良因素,在肝癌的临床分期系统中占有重要的权重影响[6-7]。PVTT发生的部位及范围对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癌栓位于门静脉主干者预后更差[6,8]。合并PVTT还限制了临床治疗的选择,因此,大部分肝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均将合并PVTT视为肝移植、肝切除、TACE治疗的禁忌证[9-11]。但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不同指南仍存在很大争议。以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arcelonaClinicLiverCancer,BCLC)指南为代表的欧美学界推荐索拉非尼作为这部分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外科手术、肝动脉栓塞化疗、放疗以及联合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也获得了相当满意的疗效。正如《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建立———广东专家共识(1)》中提出的,肝癌的治疗极其复杂[12]。尤其对于合并PVTT患者,在治疗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更为复杂,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出发,对目前已有的PVTT治疗手段以及肝癌治疗指南或规范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肝癌合并PVTT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综合治疗的广东专家共识。1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本共识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推荐强度均采用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的分级方法。1.1证据级别Ⅰ级证据:来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Ⅱ-1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Ⅱ-3级证据:来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Ⅲ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1.2推荐强度A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师应当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B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师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C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临床医师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个体性考虑。D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师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Ⅰ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临床医师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2外科治疗推荐1:以BCLC指南为代表的欧美国家肝癌指南中,肝癌合并PVTT患者被认为不适宜行外科手术切除(Ⅱ-2,B),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推荐的标准方案为索拉非尼(Ⅰ,A)。推荐2: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肝癌指南中,外科手术切除可以作为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Ⅱ-1,B),部分患者可能从中获益;意大利肝脏研究协会提出的肝癌MDT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Ⅱ、Ⅲ级分支癌栓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外科手术切除,但应由MDT仔细评估后决定(Ⅱ-2,B)。推荐3:亚太肝脏病学会(APSAL)推荐对于所有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施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只要门静脉主干通畅,即使是双侧门静脉受侵犯,仍在推荐切除之列(Ⅱ-2,B)。推荐4: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司组织国内专家撰写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以下情况,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切除(Ⅱ-2,B):(1)同时满足以下3点,推荐行姑息性肝切除联合门静脉主干切开取PVTT术:①按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适应证的标准判断,肿瘤可切除。②PVTT充满门静脉主要分支和(或)主干,进一步发展,很快将危及患者生命。③估计PVTT形成时间较短,尚未发生机化。(2)如行半肝切除术,可开放门静脉残端取PVTT。(3)如PVTT位于肝段以上的小门静脉分支内,可同时切除肝肿瘤和该段门静脉分支。(4)如术中发现肿瘤不可切除,可在行门静脉主干切开取PVTT术后,行选择性TACE或门静脉插管化疗、冷冻或RFA等。(5)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时,可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切除肝肿瘤同时切开腔静脉取癌栓。BCLC分期系统中,肝切除术仅推荐适用于单个病灶、肝功能良好的肝癌患者。对单个肝癌病灶直径>5cm,扩张性生长,无浸润性生长,无肿瘤相关症状,并经充分影像学检查排除了大血管侵犯和肿瘤播散的患者应归为BCLCA期,如果技术上可行,患者可从外科手术切除中获益[13]。这一观念也已被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和欧洲肝病学会(EASL)以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的肝癌指南采纳[9,14]。对于合并肉眼PVTT(BCLC分期为C期)的患者,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其中位生存时间约为6个月,1年生存率约为25%[15]。因此,BCLC分期系统认为这部分患者难以从肝切除术中生存受益,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为索拉非尼。NCCN肝癌指南中,对于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部分选择性患者可能从外科手术切除中获益,外科手术切除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16]。意大利肝脏研究协会肝癌MDT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Ⅱ、Ⅲ级分支癌栓的患者行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20%~30%[17-18]。因此,从长期生存的角度评估,外科手术切除是合理的选择之一,但应由MDT仔细评估后决定。在大多数东亚国家(如中国、韩国、日本等),外科手术切除仍是部分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APSAL肝癌指南中引用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肝癌合并肝内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的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17%和10%,优于未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19]。因此,APSAL推荐对于所有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施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只要门静脉主干通畅,即使是双侧门静脉受侵犯,仍在推荐切除之列[10]。Yau等[20]回顾性研究385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而建立的中国香港肝癌(HongKongLiverCancer,HKLC)分期系统中,62例合并PVTT的肝癌患者行根治性治疗与索拉非尼治疗比较,前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示即使是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更为积极的治疗手段有望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预后。部分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后仍能获得相对理想的长期生存。Chen等[18]的研究结果显示:438例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PVTT局限于门静脉Ⅰ级分支者,手术疗效优于已侵犯门静脉主干患者。Peng等[21]的研究结果显示:以外科手术切除为初始治疗的201例肝癌合并PVTT患者,与402例以TACE为初始治疗的患者比较,前者生存时间较长,这提示对于PVTT分级Ⅰ型和Ⅱ型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比TACE更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医源性肿瘤播散,如果技术可行,应阻断门静脉主干和对侧门静脉分支,取PVTT后开放门静脉血流冲洗断端等。3血管介入治疗推荐5:NCCN肝癌指南中,对于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主要PVTT形成或肝功能Child分级为C级是TACE的禁忌证,所有肿瘤都可受到栓塞(化疗栓塞、单纯栓塞、放射栓塞)影响,除非可进行超选择注射,化疗栓塞和单纯栓塞的相对禁忌证是患者TBil>3mg/dL(Ⅱ-1,B)。推荐6:与BCLC、AASLD、EASL等欧美国家肝癌指南类似,APSAL肝癌指南推荐对于无法行外科手术切除,巨大和(或)多结节的肝癌,无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者,TACE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Ⅱ-1,B),门静脉主要分支的PVTT被认为是TACE治疗的禁忌证。推荐7: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虽完全阻塞但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代偿性侧支血管形成者,仍可行TACE,而门静脉主干完全被癌栓阻塞,且侧支血管形成少则被认为是TACE的禁忌证(Ⅱ-2,B)。推荐8: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对钇90微球经肝动脉放射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radiationembolization,TARE)耐受性良好,其疗效与TACE相当,TARE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Ⅱ-1,B)。推荐9: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可改善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和客观缓解率(Ⅱ-2,B),TACE联合索拉非尼能否成为这部分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尚需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进展期肝癌患者,TACE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其局部缓解率为15%~55%。2002年的2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了对于不可切除的肝癌,TACE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22-23]。随后的Meta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TACE可延长中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使之成为此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24]。但对于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SHARP和ORIENTAL2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索拉非尼可明显延长此类患者的生存时间[25-26]。因此,BCLC指南推荐这部分患者行索拉非尼治疗而不是TACE,且被AASLD和采纳[9,14]。NCCN肝癌指南认为:肿瘤都可进行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化疗栓塞、单纯栓塞、放射栓塞),前提条件是动脉单独为肿瘤供血,不会产生异位栓塞。除非可进行超选择注射,化疗栓塞和单纯栓塞的相对禁忌证是患者TBil>3mg/dL,而主要门静脉癌栓形成或肝功能Child分级为C级是TACE的禁忌证[16]。与BCLC、AASLD、EASL等欧美国家肝癌指南类似,APSAL推荐对于无法行外科手术切除,巨大和(或)多结节的肝癌,无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者,TACE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10]。门静脉主要分支的PVTT被认为是TACE的主要禁忌证,其他禁忌证还包括肝功能受损、胆道梗阻、既往胆道手术史等。PVTT被认为是TACE的禁忌证,主要原因是在门静脉已被PVTT阻塞的情况下,对肝动脉的栓塞可能引起肝段缺血坏死,进而导致严重的肝衰竭[9,11];但对于部分肝功能良好,阻塞的门静脉已建立侧支循环的患者,对TACE有良好的耐受性。Luo等[27]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84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合并PVTT患者和80例行保守治疗的肝癌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30.9%、9.2%和3.8%、0。Xue等[28]的1篇纳入了8项对照研究,共1601例肝癌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组患者的6个月、1年生存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即使在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PVTT患者中,TACE都是相对安全的,因为TACE引起的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行保守治疗的患者,由于肿瘤迅速进展导致的门静脉压力快速增高,更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TARE是利用钇-90微球经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后,钇-90微球发射高能量的β射线产生抗肿瘤效应。对于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TARE显示了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行TARE治疗后,其中位生存时间约为10个月[29-30]。Salem等[29]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肝功能为ChildA级,PVTT局限于门静脉分支及以上者,行TARE
本文标题: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广东专家共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7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