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肥西县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发展情况汇报
1肥西县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发展情况汇报一、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发展现状。肥西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区域共9个乡镇,该区域丘陵起伏,岗冲交错,且荒山荒地较多,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县前列,平均森林覆盖率10.2%。截止2011年底,江淮分水岭地区有林地面积约23.3万多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89.5%,其中退耕还林约12.8万亩,占全县退耕还林86.85%,公益林和商品林3.8万亩,占全县的91.5%,新造林约3.2万亩,占新造林84.2%,蚕桑及其他造林也有3.5万亩,占全县的93.3%,苗木花卉约14.6万亩,占全县苗卉71.6%。主要树种为杉类、松类、硬阔、软阔、外松、杨类等,林业发展主要以现有公益林和商品林为基础,逐步实施荒山荒地绿化、退耕还林工程、苗木花卉、蚕桑种植、经果林等造林工程。自2011年开始,我县采取多项措施,把造林绿化、苗木花卉、林木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一起,在官亭、小庙、高刘、山南、花岗等江淮分水岭乡镇实施造林绿化大会战,重点培育发展林苗两用林和道路、渠道、村庄等“五小”绿化工程,同时被合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列入市重点造林工程。两年来,江淮分水岭地区共完成新造林70459亩(含“五小”绿化折算),占全县新造林面积的77.3%,其中片造林55800万亩,占全县78.8%,库塘绿化495个,占全县81.5%,道路绿化255公里,占全县69.2%,渠道绿化172公里,占全县68.8%,村庄绿化197个,占全县72.2%,农田林网10000亩,占全县50%,为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2.3个百分点。江淮分水岭乡镇大规模造林绿化,走林业生态产业化、产业发展2生态化之路,带动了农村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村居住环境,有效地推动了肥西林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为做好我县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发展对策。一是领导重视,始终将开拓创新贯穿于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发展的全过程。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把林业产业放在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中去培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强调要实现森林覆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使合肥成为森林城市,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发展林业。肥西县结合林权制度改革,认真反思肥西林业发展机制创新问题,结合“十二五”规划制定,自下而上地进行林业发展机制创新,由过去政府包办造林转变成由企业和大户造林模式,营造了投融资机制活、林地流转机制活、工作推行机制活的投资环境。把植树造林与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和规模林业。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二是突出特色,始终注重提高江淮分水岭区域林业建设的规模和品位。根据不同的资源、区位优势,肥西县对江淮分水岭乡镇林业进行科学规划,整体布局。紫蓬、花岗、小庙、官亭、高刘等乡镇以苗木花卉和生态林结合建立林苗两用林基地;山南镇、铭传、管委会等乡镇以蚕桑、荒山绿化为主导产业建立生态观光基地;其他乡镇以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等为主导产业建立木材加工和森林食品基地;同时又在紫蓬、铭传利用现有资源综合发展森林旅游休闲产业,充分挖掘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这些基地各定其位,各展其长,各显神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速轨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和产业链3条,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点。三是市场运作,始终发挥龙头企业和大户的带动作用。按照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基地、实施大品牌、发展大产业、服务广大群众的思路,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等原则,以市场化的思路、产业化的办法,狠抓招商兴林,激发各类主体投身植树造林的热情,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大户和农户共同参与的投资格局,提高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浙江滕头公司、艺林公司、枫彩集团等100多家企业和大户投资数亿元,在官亭、高刘、花岗、山南、铭传等乡镇造林5万多亩,有效地促进了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潜移默化的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和增加了群众的用工等方面的收入,获得了多方共赢。三是继续挖掘潜力发展林业产业。一是按照合肥市的总体规划继续做好江淮分水岭地区造林工作,为创建全国森林城市添砖加瓦。二是在新桥机场周边营造生态林,逐步使传统农业退出机场周边,为秸杆禁烧减轻压力。三是结合生态抓产业,利用招商引资吸收社会资本投入,在生态建设的同时提高群众收入,步入良性循环发展。
本文标题:肥西县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发展情况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8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