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杨村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72000【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支原体肺炎52例,患儿均起病急,以频咳、喘息为主症,部分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临床特点。结论以喘息、频咳为主症的患者要高度重视支原体感染,临床需做相关化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学,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哮喘,临床分析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和流行的趋势。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占肺炎总数的33.1~41.7%。该型肺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肺炎不同,通常起病相对缓和,而咳嗽剧烈而持久,病程较长,预后相对好,但是常常出现肺外并发症。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改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过去的时候,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低下,很多小儿哮喘往往被误认为简单的咳嗽,从而导致误诊、漏诊发生,从而引起了多种并发症发生。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小儿哮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这一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各种哮喘的技术手段也更加先进,并认为小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支原体肺炎患儿52例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24例,男女之比为1.17∶1,年龄5个月至2岁10个月,平均2.1岁共30例,3~7岁,平均5.2岁,共22例,病程10~21d。2、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同时做冷凝集试验、CRP、血沉、咽拭子MP-DNA检测、胸部X线摄片、血常规。二、结果1、检验结果52例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大于1∶160均为阳性,白细胞计数:40例正常范围,10000以上4例,4000者8例,60%中性粒细胞增高。冷凝集试验1∶32,阳性占70%,血沉38例增快,平均30~60mm/h,CRP10占80%,咽拭子MP-DNA检测阳性12例。2、临床表现44例(85%)患儿急性起病,起病至就诊时间平均37d,以频咳、喘息为主症,伴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气促、喘憋、发热,热型不规则。另外8例(15%)患儿起病慢,起病至就诊时间15~30d,反复咳嗽不愈,逐渐伴有喘息症状。3、胸部X线摄片检查右下肺浸润32例(62%),双侧间质肺炎8例(15%),肺门周围炎症4例(8%),其中4例伴有不张,6例伴有少量胸腔积液。4、治疗与转归患儿入院后,给予镇静、吸氧、降温、雾化、解痉平喘、化痰、激素抗炎及抗感染综合性治疗,在病原学未确定之前,根据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以头孢类加抗病毒联合抗炎。病原学确定后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疗程2~3周,用药3~7d热退,5~7d喘憋缓解,5~10d肺部音吸收,均于治疗10~14d内复查X线胸片,70%患者炎症明显吸收,X线片影变淡,部分吸收好转,肺不张4例3周后消失,6例胸腔积液14~20d内完全吸收。52例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7d。三、讨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存在着很大的联系:首先是哮喘患者体内有支原体感染的确凿证据,其次是当小儿哮喘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患者会表现出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的反应,最后是在治疗上通过采取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改善哮喘病情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主要临床发病特征为喘息反复史、咳嗽,发热,且热程跟患儿的年龄、病情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过滤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MP感染近年来发病明显上升,除引起呼吸道炎症外,尚能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害。肺炎支原体与人体心、肺、肝、肾、脑和平滑肌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由本文所述的病例可见,MP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可伴随多系统损害,而且各系统损害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特别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所以临床上对MP感染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临床上有呼吸道感染表现,且同时又有其它器官受累体征,应考虑MP感染多器官损害的可能。MP感染的临床表现、肺部X线表现均不具特征性,故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ELISA法检测MP-IgM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等特点,可作为确诊指标,本文所述病例于发病4~10d检查结果均为阳性。目前支原体感染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红霉素由于胃肠道反应较大,部分患儿难以耐受。而作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有较强的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穿透细胞膜的作用,半衰期长达70h,有抗生素的后效应,且药物在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和组织间隙。每天只需给药1次,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很好的替代药物。但阿奇霉素对于16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应用时需慎重。本文所述病例中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均无明显毒副作用出现,证明阿奇霉素安全性较好,临床可以推广应用。本文所述病例中有33例应用阿奇霉素药物1wk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联合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后病情明显好转,提示为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另有一部分同时应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疗效较好,提示合并病毒感染。同时观察到疗程<2wk的患儿,病情迁延不愈。而治疗2~3wk者复发率很低,这说明治疗支原体感染疗程必须达到2~3wk。在对小儿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当发现患儿肺部症状明显且较重,但是肺部体征较轻时,首先考虑患儿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使用阿奇霉素对其进行治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而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的肺外并发症,则必须加强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免疫反应可能对组织及器官造成的损害。参考文献[1]李增清,陈永新,钟纪茵,李文仲,张宇昕.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关系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8:1975-1977.[2]刘小群.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GF-β_1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和意义[D].蚌埠医学院,2012.[3]曹卫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护理效果观察[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2.
本文标题: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8293 .html